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05

第5章 二十几岁了,有些道理需要重新审视

小的时候,家长就教我们:一定要认真。但是认真就好吗?我们每天焦头烂额地工作,换来的并不是预想的结果,认真就非常好吗?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那些会表现的人总比自己升得快……很多道理为什么在二十几岁时开始显得有些牵强,如果在此时,我们还不及时地修正我们陈旧的观念,势必会在社会上四处碰壁。

委屈不能求全

人常说,“委屈求全”,想通过委屈自己的方式获得较大的利益,可事实的确如此吗?当我们委屈自己的时候真的就能求全吗?

经济学家******陪一位外国朋友去首都机场,打了辆出租车,等从机场回来,他发现司机做了小小的手脚,没按往返计费,而是按“单程”的标准来计价,多算了60元钱。这时候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向主管部门告发这个司机,那么他不但收不到这笔车费,还将被处罚;二是自认倒霉,算了;三是指出其错误,按应付的价钱付费。

外国朋友建议用第一种办法,******选择了第三种,他说,这是一种有原则的宽容,我不会以怨报怨,也不会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如我仅还以德,那么他将不知悔改,实质上是在纵容他;我若还以怨,斤斤计较,则影响了双方的效率与效益;我指出他的错误,然后公平地对待他,则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被他人侵犯、伤害或妨碍,有的人可能是无意中冒犯了你,有的人可能是为了某种原因冲撞了你,有的人可能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让你反感。这些算不上大奸大恶,多是道德领域中的小事,未必能达到法律的高度。咽下去,心有不甘;针锋相对,实在不值。

有人开玩笑地说:“以德报德是正常现象;以怨报怨是平常现象;以怨报德是反常现象;以德报怨是超常现象。”以怨报怨,最终得到的是怨气的双方;以德报怨,除非真的到达一定境界,否则只会让你心中不知不觉存积更多的怨。其实,做人只要以直报怨,以有原则的宽容待人,问心无愧即可。

很多时候,我们委屈了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还可能出现更糟的情况。而且一再退让很可能导致的是个人精神的压抑,做事缺少热情和主动性,导致自己的生活状况更糟。有时为了大局委屈自己是必要的,但是不论什么事情都想通过委屈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那么问题将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学会爱自己一些。爱自己,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不委屈自己、爱自己,还表现在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态度上。

有一个农民,只上了几年学,家里就没钱供他继续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二亩薄田。在他18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瘫痪在床的祖母。

改革开放后,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村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池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3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大雨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了。3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二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可谓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忧劳成疾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6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

但他仍然坚持着,不久他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已残破不堪,只好当废铁卖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但多年后他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有了上亿元的资产。

这么多的磨难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这种坚韧皆是源于对自己的珍爱,他不委屈自己将就着过完一生,而是选择了坚强地向前,最后他成功了。

珍爱自我,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可以让我们在无房无居的时候,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强项有时候伤害自己

强项是令我们每个人骄傲的地方,但有时候,强项也会害了我们。

人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在正式考试时总是失利,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患得患失,影响了正常发挥,另外则是因为失误,由于自己比较擅长,所以更容易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

一些人常常会这样说:“这件事情太容易了,一会儿我去做。”到后来没有时间去做了就草草了事,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对于那些自己最能胜任的事情往往做不好呢?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一颗专注的心,认真地去对待它。

任何事情,不论再简单,自己再擅长,粗心大意,那也是做不好的。歌德曾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力的事情置之度外,专心致志地学一门知识,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有一个很有名望的主教在花园中虔诚地祷告。此时,一名心慌意乱的侍女跑过来,焦急地寻找她丢失的孩子。由于心焦情切,她并没有注意到跪在那里祈祷的主教,结果被他绊了一跤,一句道歉的话也未说就走了。主教经她一踩,心中颇为恼怒。就在他将要祈祷完时,侍女找到了小孩,高高兴兴地走回来。一看到主教满面怒容地站在那里,她吃了一惊,也大为惶恐。

主教生气地说:“你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刚才的行为?”

侍女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主教,我刚才一心惦念着孩子的安危,所以没有注意到您在那里。当时,您不是正在祈祷吗?您所祈祷的对象,不是比我的孩子还要珍贵千万倍吗?您怎么还会注意到我呢?”

主教低头不语。

镇压太平军的将领胡林翼说:“凡办事皆须神情贯注。若心有二用,则不能有成。”一个专注的人,必然不会因周围的事物分心。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很有限的,如果选不准目标,到处乱闯,几年的时间会一晃而过。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该像学打靶一样,迅速瞄准目标。

学者梁实秋曾断断续续用30多年的时间独自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投入了几乎半生的精力。开始,梁实秋共物色了5个人担任翻译,他和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计划5~10年完成。后来,另外四人因事离开,梁实秋只好一个人把任务承担下来。抗日战皱爆发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他不得不逃离北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进行对莎翁剧作的翻译。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之暇,他依然坚持对莎翁剧作的翻译。1967年,由梁实秋独立翻译的莎士比亚37部作品的中文译本全部出齐,在国内大学界引起了轰动。

梁实秋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这一工作的执著精神,得益于他一心一意的投入。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就要锲而不舍地投入。

要专注我们首先就要发现工作或做事的兴趣所在。人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精神才会高度集中。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可是一听音乐便会呼呼大睡。可见,注意力与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越感兴趣的事情,对人的刺激越大,兴奋程度就高,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另外,善于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是我们提高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是每一位有志之士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