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铁血铸盾
3091900000019

第19章 承前启后(八)

改革开放纵深发展,使益川城市建设加快、面积加大,也令其气候有了明显改变,以往益川的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夏天一般不超过三十六度,可近年来,盛夏气温极高、十分闷热,有时甚至突破四十度。

持续的高温,使益川热得像个大烤炉。街上的行人少了,宅在空调房里的人多了。防空洞成了市民免费纳凉的好去处。

市人防办管辖的主城区整修好的六个老旧防空洞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盛夏到防空洞里纳凉,已成为市民乐此不疲的趣事。每到傍晚,市民们三五成群结伴前往,感受清凉,其乐融融。每到盛夏,开放的防空洞里,充溢着人们的欢歌笑语。

刚进入6月,黎书记和党办主任就按照欧阳文宇的指示,分三批组织机关全体同志参观老旧防空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寸头方脸、轮廓分明,眼大鼻直嘴唇饱满,爱好文学、出口能吟的黎书记身穿迷彩服,站在大众公园已经开放的防空洞外面,声情并茂地说:“同志们,我们今天参观的这些老旧防空洞从何而来,什么年代因何而建,大多数人并不知情。毕竟,如今已远离硝烟和战火。但是,美好今天,在享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各方面的发展成果时,我们不能遗忘,今天的美好发端于曾经的艰辛,今日的和平来源于残酷战争的考验。”

很多人都不知道益川防空洞背后有一群为人防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的人,更不知道,当年人防建设时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鬼子炮火轰炸,我国各大城市就开始挖掘防空洞,以保护人身、财物安全。由于益川不是抗日主战场,所以当时并没开展防空洞挖掘。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时,益川开始按上级要求开挖防空洞。自毛主席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声势浩大的全民皆兵、“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高潮在全国掀起,益川人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珍宝岛事件后,周总理任组长的全国防空领导小组成立。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全国掀起群众性防空洞、壕建设高潮,人防工程规模迅速扩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就此展开落实,人防工程面积扩大,使用功能扩展。许多原本地上从事的行业,开始转入地下。

国家要求大城市必须修建地下指挥所、物资库、医院、通讯、人员隐蔽场所等。益川警备区和市人防办发出通知强调:根据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要求,必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修建保障突发灾难时人员与物资掩蔽的地下工程。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地下防护工程。结合地面建筑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要求确保质量,严禁偷工减料和滥竽充数。

益川很多防空洞就是这个时期修建的。全市那个阶段构筑简易防空工事达数十万平方米,并发动居民烧制“备战砖”近千万块,生产土水泥数万吨。

虽由于缺乏相应技术保障,各单位、街道修建的简易防空工事质量参差不齐,坍塌不少,但上规模的人防工程,却至今依然留存。

清晨,还不到7点钟,火辣辣的阳光已经使人浑身发热,稍一动作,就会出汗湿衣。罗哲夫正在办公室做卫生,欧阳文宇大步走了进来对他说:“罗大哥呀,我想,在开展规模化人防工程建设的同时,老旧人防工程的改造、利用,也应纳入议事日程。”

罗哲夫站起身来说:“对头!利用好老旧人防工程,才能真正发挥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作用。”

欧阳文宇征询道:“我想,从明天起,咱俩先去摸个底,掌握一手情况。您认为行吗?”

“行!我全程陪同你去。”

连续半个月,欧阳文宇和罗哲夫等人冒着酷暑查看市区老旧防空洞。欧阳文宇在心里思索,如何将这些旧工程改造,发挥更大作用。

罗哲夫介绍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基于国际形势的严峻性,毛主席要求,准备粮食、布匹,挖防空洞、修工事,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活动,参加者数以亿计。全国挖防空洞的长度超过万里长城,挖掘土石的体积超过长城的土石方总量。”

时任益川警备区副司令程小平反复强调,挖掘防空洞的指导思想是:落实中央指示,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和防原子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当时的市人防办主任黄京要求:人防地下工程要求有相当厚的覆盖层,能不同程度抵御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和常规爆炸碎片等,确保成为居民紧急避险的场所。

益川这个阶段的防空工程,几乎都是按图施工。地下工程一般为半径三至五米,净高三至六米,主通道两侧设置回廊房间多个,并有照明、通风、下水等设施。从勘测、设计到施工验收,都在人防办指导下有序进行。

各工地建筑队伍由主管局和城区各街道、企事业单位负责,同时发动干部群众参加防空工程义务劳动。

当时防空洞的设计,是首先把垂直部分的桩体造好,再开始建造向地下延伸的巷道。巷道的建造有特殊的技术,刚开始采用了圆柱形结构,这种结构的受力面都在柱子两侧。因受力集中,圆柱结构常常被外面的泥土挤压碎裂。后来选择了马蹄形的半圆结构,这种结构,能把外力的作用分解。

在市中心一处地下防空洞里,罗哲夫指着已经发潮的洞体说:“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防空洞巷道,大多是马蹄形的半圆结构。此外,巷道的地面部分,由整块石板摊铺,或用分块石板组合而成。当然,这方面也有技术要求,整块石板受地下泥土挤压,容易断裂,而分块的石板组合,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所以大多防空洞地面采用的都是分块石板。”

抚摸着记载上一代人防人心血的防空洞墙体,欧阳文宇语重心长地说:“回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寻访当年为益川人民防空事业贡献卓著的建设者,了解和平美好的今天是怎样的来之不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孟俊华感慨道:“益川人防第一代建设者今天大都已风烛残年,就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开了益川人防事业的先河。”

已退休的副调研员曹正洪说:“益川的人防工作,与全国的人防工作大背景密不可分。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此前已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口号的毛主席立即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

罗哲夫补充道:“自中央恢复一度中断的人防空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各大中城市、各大中厂矿企业在各自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先后成立了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益川市人民防空工作得以重新开展。”

曹正洪回忆道:按照省里的要求,益川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警备区和人防办召开会议,就开展人民防空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市迅速落实伟大领袖“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在市区大范围修建地下人防工程。

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通过反复论证,决定举全市之力,兴建玉河、银河两大地下工程。为使这两大工程能够平战结合,基础完成后将建成地下商场。

“**********”后期,百废待兴,正是急需用人之际,而人防工程兴建,也急需测量、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程小平副司令得知,益川纺织厂内的二层防空洞设计合理,完全符合战时防空的要求,便带人前去观摩设计图。

通过仔细观看,程小平和随同的市人防办工程科的同志发现,纺织厂地下二层防空洞设计确实很好,各车间和厂部会议室、食堂、卫生所都有可容几个人并行下到防空洞的出入口;全部用青砖和石条砌墙的洞体两边还有排水沟;二十多个散烟、通风口分别通往厂区内外的绿化带和小树林。

厂领导介绍,设计者曹正洪曾当过基建工程兵部队参谋,专门负责坑道设计建设。现为厂基建办主任。

此时,黄京主任也打听到,益川电缆厂车间主任刘庆国,是搞测量和施工的一把好手。

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曹正洪和刘庆国很快调到了市人防办工程科,担负起了大型防空工程的测量、设计任务。

回忆至此,早已退休、为益川人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的曹正洪和刘庆国仍激动不已,他们至今不悔当年的选择,充满深情地说:“当年警备区、人防办领导亲自点将让我们到人防搞建设,心里确实很激动。自从踏上为人防奉献的路,人生轨迹也得到了转变。感觉到了人防是在延续军人生涯!”

报到第二天,工程科长和警备区一名参谋陪同曹正洪、刘庆国查看了玉河、银河项目的选址,询问工程开建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刘庆国罗列出了炸药、雷管、空压机、铜钎、铁锤等物资清单。

人防工程的组织开始建立,由市人防办牵头、军地共同组建指挥部,设工程部、后勤保障部、政工部、保卫部,下设营、连。各营连人员由市区范围内的各大中厂矿、企事业单位按职工总数比例抽调组成。

玉河防空洞由益钢、益纺一厂至五厂、益川电缆厂等东南片的厂区负责,银河防空洞由铁路系统及大型国防企业负责。

市人防办还组建了一百多名退伍军人突击队,二十人的技术指导小分队,在各工地巡回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原来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顺利得到解决。除了购买大批量物资的开支,几乎所有支出,基本都由各参建单位垫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