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近兰州
3075700000028

第28章 生态园林(7)

至1999年底,上水灌溉造林绿化面积达14万亩,成活各种树木3200多万株。

2000年开始到现在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家和省上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把南北两山绿化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和突破口来抓,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立项批复,实施了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据统计,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南北两山绿化资金10亿多元,新增绿化面积44万亩,其中上水工程造林18万亩,“三水”造林26万亩。同时,建设完成了一大批水利、道路、防火等基础设施,为南北两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兰州南北两山生态建设经过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四大体系,生态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和提高。一是初步形成了城市林业生态体系。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累计达到58万亩,成活各种树木1.6亿多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254属424种,脊椎动物76种(其中鸟类13目55种),初步形成了兰州城市林业生态体系。特别是上水工程造林区,绝大部分已经成林,具备了较高的郁闭度,形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二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已建成电力提灌工程139处,泵站307座,铺设各类管道3818公里;建成上水管理站82个、林业管理站58个;建成护林防火检查站14个、瞭望台18个、气象站7个、林区道路500多公里,建立了一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保护林木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管理管护体系。为了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南北两山绿化的积极性,兰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谁承包、谁投资、谁受益、70年不变等优惠政策,提请省人大颁布了《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建设管理办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驱动,行政机制推动,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南北两山。目前,南北两山有党政军等各类义务承包单位326个,承包绿化面积16万亩。省、市、县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运行管护费3000多万元(从2010年开始每年新增1500万元),确保了南北两山建设成果的巩固发展和不断提高。为强化依法行政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市委、市政府特设了市、县(区)两级南北两山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种苗管理、护林防火等6个事业单位,7个县区设立了58个护林站,常年约有3000人从事两山林木管护工作,形成了一个由市、县区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站、承包单位三级管理,以林业站和承包单位管理为基础的管理、管护体系,使58万亩林地的管护责任全部落到了实处,有效地促进了南北两山建设成果的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的改善,一些著名的文化单位、人文景点落户两山,除具有悠久历史的五泉山、白塔山、皋兰山三台阁之外,近年来,《四库全书》文溯阁、兰州碑林、兰州文庙、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等在南北两山相继建成,徐家山、五一山等20多处已经形成了森林公园,广大承包单位在绿化基地建成宾馆、山庄、会议中心80多处,每年有200多万人走进两山,享受自然,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增加了广大群众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为进一步加快兰州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兰州市政府投资建成了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展示兰州生态环境绿化的艰难历程、丰硕成果,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兰州生态环境,感受兰州绿化精神,认识兰州的绿色文化。通过宣传绿色生态和环境文明的途径,增强市民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唤起全社会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文明城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随着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树木的加速生长,郁闭度的不断提高,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广大市民普遍感受到兰州的荒山变绿了,天空变蓝了,鸟儿增多了,空气质量大为好转。

葱郁的两山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遥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现代文明景象,使省城兰州变得更加生机盎然。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南北两山已经成为兰州的两片肺叶和空气净化器、大氧吧,为改善空气污染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两山树木屈指可数,满目荒凉,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变成森林公园,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环境,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有效地拓展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空间。

(9)其他公园

【小西湖公园】小西湖公园原为黄河南河道,1968年花寨子人们公社西园大队拦河淤地,辟为菜园。但因土薄、泛碱,弃为荒地。1982年由兰州市人民政府征地,建设公园。1987年10月建成开放。中部为湖区,由东湖、中湖、西湖,蠡湖、莲藕湖组成;东部为草坪,北部为四季园,鱼乐园,弈园,盆景园;南部为云从殿,早红院,晚红院;西部是科普活动区,有二层歇山顶轩式金鳞玉液楼。面积14.90公顷。湖面70亩,绿化面积85亩。

【雁滩公园】雁滩公园原为黄河南河道教场河,南岸为东教场(今兰州军区驻地),北岸为雁滩。1968年雁滩人民公社拦河筑坝,淤为农田。但因土壤盐碱化严重,污水积聚,变为垃圾堆积场地。1984年由城关区人民政府建设公园,解放军、机关干部、市民及各街道所属单位共同凿湖、植树,于1986年建成。

雁滩公园绿树成荫,花草满圃,湖水清澈,小舟荡漾,景色宜人。楼台亭阁与黄河景色互相映衬,尤为壮美。每到盛夏时节,游人接踵而至,热闹非凡。往西观看,湖面有一小岛,岛上宜放养大雁和各种水禽,和岛相对的湖岸上的两组大雁展飞雕塑相映,得名“芳洲思雁”,有兰州古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佳景再现之意。

【兰山公园】位于兰州市正南的皋兰山上,是兰州市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皋兰山海拔2129.6米,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障和第一高峰。古代,这里一直是荒山秃岭,后来经过兰州人民上山植树,终于将这里变成一片绿树葱郁、万紫千红的人工山林。

兰山公园位于山顶制高点上,绝对高度近600米,占地5200亩。它东起龙须老狼沟,西至龙尾山枇杷岭,沿山脊有公路相通,公路两侧依山布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公园内依次建有山门、蝴蝶楼、龙尾山庄、小牌楼、叠翠园、望河楼、钟院、六角亭、三角亭、石牌坊、游乐城、跑马场、龙首山庄等仿古建筑群。山顶公园气势雄伟,远眺俯瞰,兰州全景尽收眼底。

园内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顶端建筑。高三层,上建一亭,气势雄伟。在此俯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市容尽收眼底。傍晚时分,远山云蒸霞蔚,市内万家灯火,场景壮观。公园曲径蜿蜒,游乐城娱乐项目齐全,小跑车、八卦阵、滑水跑道、彩宫、魔窟等游乐活动使人们流连忘返。公园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还有清代军事防卫墩台以及解放兰州的营盘岭战场等文物古迹。

1949年后,兰州人冬天背冰上山,植树绿化,但收效甚微。1983年,兰州市政府建成上水工程,由40多家单位划片承包,绿化建成兰州市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

到兰山公园旅游,可乘车直达,也可以在五泉山公园东门口乘缆车扶摇直上,该缆车行程长度和爬高程度均属全国第一。

【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距市中心约3公里,海拔高度1550~1750米,占地面积2800亩,是全国距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它交通便利,公园依山傍水,山势起伏,园内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多处纪念林、纪念碑最具特色。造林历史始于1942年,据载是中国最早开展干旱荒山水土保持造林的地方。

1944年秋,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参观徐家山,并赠送90多种牧草草种。1946年10月英国援华会会长克利浦斯和夫人一行参观考察徐家山。1965年徐家山林场建成黄河上水工程,开始提灌引水造林,在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母亲河水的哺育下,徐家山开始茁壮成长。20世纪80年代是全民植树造林的时代,****、肖化等同志就在徐家山参加过植树活动。1983年在胡耀邦同志“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支援甘肃绿化造林,同时也是徐家山绿化造林的******。

国家领导人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视。1999年10月,******总理率各部委领导在徐家山视察兰州南北两山的生态建设。2000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同志前来参观徐家山公园纪念林。2004年5月,国家副主席曾****在徐家山视察兰州生态发展。此外,还有许多国家部委领导和各省市相关领导及外国友人曾多次参观考察徐家山。2003年6月,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如今,公园正在以它特有的热情迎接着八方来客。

公园内分为度假观光区、经营区、风景旅游区、科研区,每个区都有独特的山野情趣。现已形成阔叶树与常青树混交,乔灌混交搭配,多层次、立体化结构的独特人工森林景观和森林小气候。公园景色四季各异,有各类树木百余种,30多万株,全部为人工栽植。各类小型野生动物出没于林间,有蒙古兔、松鼠、雉鸡等约20种,成为森林公园的特有景观。几处纪念林已形成森林小环境,景观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