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沟左右山崖的石缝中,有清泉水汇泻而下,激起一片雨雾,丁冬作响,花香鸟语、景色别致。嘉庆年间有李姓僧人采药山中,闻击磐之声,寻声寻觅而到石佛洞中,认为这里是个超脱人间的洞天福地,于是决意挂禅修行。李僧经过数年苦心捐募,修一禅院与石佛旁,遂名为石佛寺,石佛沟之名由此而来。秦维峻曾赋诗以记之:“灵山有谷最清幽,樹里寻求细水流。才见光明真世界,满天花雨下僧楼。”“缓上危楼拂小栏,小栏云护万松盘。倦来坐时番僧话,林下香风扫石坛。”此寺后毁于清同治年间,清末民初,又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石佛寺。又据《重修皋兰县志》载:石佛沟有一眼七星泉,水深不可测,干旱之年,祈雨时常取水于此。传说每当月朗之夜,北斗七星可映入深邃的泉水之中。七星泉之名亦由此得来。有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一块石碑立于泉旁。碑高1.3米,宽0.13米,石碑上楷书“七星泉”三字,两旁小字已风化不清,唯“道光”二字清晰可见。
天都山为马啣山支脉,山势自西向东逼近阿干河边,河水自南到东,复折环绕此山,远观犹如海中仙山。又因三峰耸峙,酷如笔架,又名笔架山。山上油松林较多,灌林不少,苍翠润碧。上有天然石洞,有石似跌坐如来佛像,清道光年间辟为佛道寺观,沿山建有祖师殿、菩萨殿、吕祖殿、财神殿、鹤来亭,与青山绿水相辉映。庙宇毁于1967年,近年来部分重修。现于清代石佛寺原址上建有灵岩寺,另有观涛亭。
这里原为佛教圣地,现为自然性城郊公园。进山沿路而上,走曲道,过牌坊,来到观涛亭,可听到松涛阵阵。亭下沟底有七星泉,经蛤蟆泉盘小道而上,山势险峻,草木葱郁。山腰平台处有石佛洞,灵岩寺,在旅游旺季则香火旺盛。登高远望关山,但见到处郁郁葱葱,无边无际,远山如黛,近岭似碧,林木错落有致,令人心旷神怡。
(5)旅游避暑胜地——官滩沟
官滩沟位于兰州市东10公里处的榆中县境内,属马啣山系,古代为甘肃施政官员的养马基地,有明肃王“牧马官滩”界碑一座。沟内现建有度假山庄,有蒙古族、藏族和裕固族式接待帐篷5座,周围自然风光优美,为重要的避暑旅游地。
官滩沟的景致山大沟深、翠色流碧、幽静无限,沿途欣赏到的景色田畴错落、阡陌纵横、柴扉小院、疏影横斜,一派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行至谷底,眼前豁然开朗,但见远山覆雪,近岭含翠,山泉澄明,林海叠浪,心旷神怡。官滩沟有难以数计的山泉涌流,而从覆雪的南山飘来的山风,更会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官滩沟气候湿润,随时都有山珍野味等你任意品尝。这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山珍,那种甜、酸、涩的味道让人五脏生津、耳聪目明。躺在树下的长椅上,沏一壶泉水泡出的香茶,聆听着鸟儿的叫声,看着迷人的山色,要上几盘当地新鲜的松花、蕨菜、木耳、蘑菇、老龙头、嫩荨麻、花苜蓿、百合,再小酌两杯,那种奇妙的感觉令人顿觉如身处世外桃源。
(6)丹霞地貌奇景——天斧沙宫
天斧沙宫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两千五百万年,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成的红色砂岩。它在地貌学上称作丹霞地貌。因其自然天成,如神刀鬼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被人称为“天斧沙宫”。
早在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1年)农历十月十一日,陶保廉随侍其父陶模过兰州赴新疆巡抚任所,途经此处,在其日记《辛卯侍行记》中记载:“三里,安宁堡之北。五里,沙沟,宽二三丈,两旁乱山,路曲而平……三里,路稍宽,有岩石突起,下方上圆如楼台,土石皆红黄色。”描述了这一奇特的地貌景观。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黄可光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指红色碎屑组成的具有陡直剖面的各种地表形态,是陈国达在1939年研究了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后命名的。中国现已发现丹霞地貌292处,甘肃有53处,列全国诸省之冠。
龙风峡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两壁的底层经过雨沙长期侵蚀,形成各式各样的风蚀柱、风蚀塔、风蚀蘑菇云等地貌,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天工,却宛如人开。
落仙塔、飞燕塔、三色塔、姊妹塔等奇观的存在,使人感到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奇妙造化,堪称丹霞地貌一绝。
2.园林景观
城市生态和园林绿化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城市生态和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是园林的依托,因为,人类的生活永远离不开自然和文化呵护。
兰州的园林绿化,能够找到文字记载和实物证明的,在唐代就有营造。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赴北庭途径兰州时就写了一首有关园林景物的诗《题金城临河驿楼》:“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可见隋唐时期,兰州的自然生态和城市环境之完美。唐代宗广德后兰州沦于吐蕃,宋、西夏、金时,战事频繁,经济社会状况受到严重创伤,自然环境也不例外。明代肃王修筑园林,盛极一时。
清代之后,兰州的官署园林、宗教园林、私家园林都异常兴旺。官署园林延续明代王府园林旧址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如凝熙园、节园、莲荡池。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造园家李渔在清康熙时在兰州所建艺香圃,后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几次移名为鸣鹤园、望园、若己有园、憩园;宗教园林不但依循旧制,而且补建的更为精致,如金天观、府城隍庙、庄严寺、白云观等。在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所在地,也配套建有规模庞大的花园。
清代中后期是兰州园林大盛的时期,城市周边名山胜水如兴隆山、仁寿山在此时大兴,修建了许多亭台廊阁,名盛一时。自然山水园林丰富了兰州园林内容,就在此时期,刘尔炘募捐社会资财,重新修缮五泉山,依山就势,亭台楼阁参差林木泉水之间,建筑融合儒、释、道多元文化,为名山大大增色,成为兰州最大的一处公共园林。其时,私园的建设也是此起彼伏,乾隆、嘉庆、道光间,兰州上、下沟就有骆家花园、耿家花园、林家花园、张家花园、王家花园等私家园林等。乾隆时诗人吴镇《观骆氏园牡丹》诗曰:“枹罕花称小洛阳,金城得此讵寻常。但能醇酒千壶醉,安用雕栏八宝装。大帅雄风传北胜,美人国色在西方。竹间水际今犹昔,岂独声花重李唐。”南郊有王氏花园,谭嗣同《兰州王氏园林五律》曰:
“幽居远城市,秋色满南郊。野水双桥合,斜阳一塔高。天教松自籁,人以隐为豪。为睹无怀象,若吟深悔劳。”清末至民国,兰州有私家花园20余处,大多分布于城之西郊、南郊和东郊。任家花园占地广、面积大,园内亭台楼阁与花木掩映,景色幽美。若园、鹤龄山庄在东郊黄河岸边,宁卧庄园在东稍门外,鸿泥园在南郊红泥沟口,亦园在下沟,半亩园在上西园。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兰州的城市绿化始有尝试和实践,特别是中山林更为突出。中山林是兰州市区最早营造的成片人工林。1925年,冯玉祥所部刘郁芬进驻甘肃并主政甘肃,他的部将按照其命令在军队所住之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中山林植树由当时的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杨慕时主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造林。当时的中山林没有名称,1926年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在这里召开纪念大会,并发动机关、学校、部队开展兰州市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将林地正式命名为“中山林”。中山林位于市区南郊,东起红泥沟方家庄,西至龙尾山麓西北,面积2.5平方公里。为了保证成活率,所植树种选用乡土树种,有白榆、洋槐、臭椿、山杏、垂柳等。中山林地形南高北低,在面北的山坡上,树立孙中山先生全身铜雕,雕像基座刻有中山先生《总理遗嘱》。到1937年抗战前夕,中山林栽植树木十余万株,万木葱茏、百鸟争鸣、游人不绝。它既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场所,又是全兰州市老百姓观光游览的胜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兰州的生态园林绿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城市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50年代,五泉山新建了东西长廊和其他一些园林小品,修整了园路,疏浚了泉池,补栽了树木,对留存的古建筑进行了修缮,整治修缮完成后,开辟为公园,供市民游览。白塔山除了作为重点动员全市人民进行集中绿化以外,由任震英规划设计,组织兰州当地技术娴熟的工匠艺人,利于旧城改造时拆下的古建筑构件,在原古建筑废墟所在山麓台地上,因地制宜,建成回廊连贯、上下通达、高低参差、气势宏伟、庄重典雅的三台建筑群。兰州的园林绿化建设在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低谷,发展不大。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兰州城市园林绿化大发展时期。主要由国家投资,建成开放了兰山公园、小西湖公园、西固公园、兰州植物园等四十余处生态公园和开放式绿地。
(1)明清官署园林
明代的官署园林多为历代肃王所建,清代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建。主要园林有凝熙园、节园、莲荡池。
【凝熙园】凝熙园在今甘肃省政府大院东侧,当时的园林大概占地1500亩左右,有池塘、假山和亭台楼阁及各类花木。
园的中部是规模庞大的叠石假山,假山山势峻峭、玲珑宛转、高低错落。山顶建有小的亭台,置于飞岩,凌空欲坠。山下有地洞,幽深曲折,夏日可到洞中纳凉。假山名石累山,俗称山子石,后老百姓讹传为山字石。清道光时兰州著名书画家唐琏所撰《石累山铭》对假山有生动的描述:“昔占艮地,叠叠为山。巨石高矗,错落回环。巉岩丛起,逶迤幽湾。嵚崟寸岫,苔痕斑斑。嵌石倒挂,悬妙虚孱。欲堕不堕,悸栗难扳。曲折砌磴,棱层涩顽。缥缈桥阁,陵峦贯擐。是洞非洞,玲珑琼关。凿池修竹,翠映碧潺。匠心独妙,结构颇悭。疑在郊野,迥隔尘寰。”进入清朝康乾时期,这处园林仍为甘肃巡抚署、陕甘总督署花园,从乾隆时绘制的图上可以看到,这时的园林中,建置了望月楼、书房、大小箭亭及马王庙、八卦亭。道光时在假山中开大小药王洞、观音洞、如来龛、伽蓝龛,在岩石间塑佛像。光绪时在假山周围建萧曹殿、玉皇阁、超然亭,亭周开小湖,湖上建拂云桥,桥西建真武宫,湖北建魁星阁、再北建斗姆宫。作为王府园林,除了气派非凡,它主要体现的是服务王公贵族的闲适生活的功能。
【节园】节园为肃王府后花园,在今甘肃省政府大院之后。
因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陕甘总督府迁入肃王府,总督驻节,故称节园。节园北靠城墙,上有拂云楼,亦称源远楼,登楼可俯瞰黄河。拂云楼立肃王诗碑两通,李自成军攻陷王府时,王妃触碑而亡,诗碑称碧血碑。园中垒高台,台上建方形船亭,名“槎亭”,清陕甘总督左宗棠题额“一系”取杜甫诗“孤舟一系故园心”,并撰联:“八月槎横天上水,连畦菜长故园春”。亭南建澄清阁,左宗棠题联曰“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阁前东西建亭,阁东建长廊,北接城墙。园西北挖湖,可荡舟并殖水禽。后来,左宗棠写《昔岁》一诗回忆建园的情形,诗是这样写的:“昔岁来兰州,随槎想碧落。
黄河横节园,牛女看约略。以槎名其亭,南对澄清阁。走笔题一系,乡心慰寂寞。”清末,园内建碑洞,摹刻怀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书法,在园内因地就势,建慈云阁、来鹤亭、柳庄,广植当地所产槐、椿、桑、柳等大乔木,开畦种植牡丹、玉簪等花卉,池中种荷花,屋角植竹,春夏秋三季柳吐新芽、树木葱郁、百花争艳、湖光山色、饶有趣味。左宗棠《节署园池记》曰:“节园基宇闳开,园亭之胜为诸行省最。”王烜有诗赞曰:“林树何荫翳,初秋晚亦凉。高台临曲径,玉簪数畦香。水流何活活,随立双池塘。从知涉成趣,立久忆公忙。”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年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向市民开放节园,并备茶水免费供游园者饮用,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从此也开了兰州公园的****。
【莲荡池】莲荡池位于今兰州军区总医院及文科职业学校一带,元代就已建成。明肃王聚神泉水,开辟为王府园林,当时园林南靠长城,北临黄河,借景北山,水面广大,遍植芦荻,天气晴朗之夜,月光如清辉洒下,鸥鸟啾啾,鱼翔浅底,亭台楼榭与天光水色浑然一体,令人陶醉。所以在明代就被人们命为兰州八景“莲池夜月”。莲荡池在清代进行了三次重修,第一次为甘肃巡抚刘斗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第二次为陕甘总督吴达善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第三次为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因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思念杭州西湖景色,将其改名为“小西湖”。延至1923年,甘肃督军陆洪涛邀五泉山人刘尔炘又对其进行了重修。
杨昌浚在重修时,湖南建龙王庙,湖心建来青阁,湖中置石舫,湖西建临池仙馆,湖北建螺亭,湖东建牌坊,题名“小西湖”,并沿湖栽植了许多杨柳。后陆洪涛在湖南建陶公祠,祭祀原陕甘总督陶模。刘尔炘重修时,改来青阁为三层六角亭,名“宛在亭”,改临池仙馆为羊裘室,将螺亭拓为高台,上建回廊,可俯瞰黄河。湖的东面建两院龙王庙,西院名“早红”院内有建筑疑是楼、奇雨轩;东院名“晚红”,院内建筑有也非台、惠风轩、嘉雨轩。龙王庙前有狮跑泉,泉水旺盛。
将陶公祠改为二公祠,祠西开辟为苗圃,培育花木,祠前建瀛洲坊,题额“柳浪闻莺”,祠东建观景轩,名“景止轩”,轩之南的明长城上建秋叶亭。在湖的北部添建了牌坊,题额“鱼天乐地”,坊前湖的驳岸用巨石垒成,可坐而垂钓。莲荡池经过清末的重修,突出了它的山水景观,以江南风格而著称。
清代的官署园林以憩园最有特色,其他有荡喧楼、汇园等。
【憩园】憩园最早为清康熙年间著名造园家李渔作靖逆侯张勇幕僚时为其建造的花园“艺香圃”,乾隆时有鹤鸣园内,数日不去,改名“鸣鹤园”,未几又改望园。清道光时,甘肃布政使程德润改名“若己有园”,光绪时,陕甘总督杨昌浚改为“憩园”。园中有湖,从西引阿干河水入园,溪上建砖拱桥,名“襟带桥”,湖中可泛舟赏景。园东临湖建水榭,名“夕佳楼”。园北开辟为菜畦,有建筑名“蔬香馆”,馆内有乾隆御书《圣主得贤臣颂》碑镶于壁间。馆南建天香亭,光绪时甘肃布政使谭继洵为亭撰联曰:“鸠妇雨添三月翠,鼠姑风裹一亭香。”馆东建四照厅,三楹九间,有檐廊。亭西结石为小山,峰峦环曲,并在山间筑石阙,署名“昆仑之墟”。厅南建乐寿堂,堂东有月洞门分隔园内其他景区,月洞门题额“日涉成趣”。园的西部建有花神庙、鸣鹤亭,并有回廊相连。园内古树隐天蔽日,各个建筑四周都有花木、景石,花木中犹以牡丹为盛,花木搭配高低错落,渠水蜿蜒于花圃、菜畦之间,使园子景色具有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