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近兰州
3075700000011

第11章 文化渊源(4)

(1)佛教

十六国时期佛教传至兰州地区,其中占据兰州地区的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的汉、氐、羌、匈奴、鲜卑人等多崇信佛教。西秦乞伏氏在榆中宛川大兴佛教,供养高僧玄高、昙弘、玄绍等为国师,弟子三百多人,讲经、译经。晋隆安三年(399年),汉僧法显与同学自长安至宛川“夏坐”后,继续西行赴天竺(今印度)取经。晋元兴三年(404年),高僧智猛与15名僧人从长安西行,过金城渡过黄河,赴天竺取经。晋元熙二年(420年),沙门僧猛、昙朗等25人经过金城,赴高昌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南北朝时,金城人释玄畅在凉州出家,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刘宋时在扬州弘法。金城人释宝志在红泥沟修行,宋、齐、凉时,在建业(今南京)修习禅业,行迹怪异,驰名南朝。北魏时金城赵柔通晓佛教,著有《祇园精舍图偈注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西秦霸王薛举的王府中敕建庄严寺(故址在兰州日报社),这是见于记载的兰州城区中最早的一所佛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八月,高僧玄奘从秦州(今天水市)到兰州,住一宿,过黄河渡口,赴天竺取经。贞观九年(635年),高昌国王麹雅泰之子麹文泰朝觐唐太宗西返时过兰州,出资修建了宝塔寺,寺内建一座十三级木塔,故名木塔寺(故址在木塔巷)。贞观中,敕建普照寺(故址在兰园)。唐代,还在今西固区西柳沟建长庆寺、寺儿沟建万寿寺,在榆中县建龙泉寺。武则天执政时,诏令全国建大云寺,兰州当建有大云寺。金代重修过普照寺。元时,在五泉山建皇庆寺,在今榆中县建兴国寺,重修庄严寺、宝塔寺。相传,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贡噶坚赞,携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赴凉州,与蒙古王阔端会谈西藏归顺中央政府时,途经今永登县连城时,建却嘎林寺,即今寺,为藏传佛教传至兰州地区之始。明代,兰州佛教兴盛。修建了新关(今广武门)昙云寺、南关(今中山路)广福寺、东关(今庆阳路)接引寺等寺院,重修了庄严寺等寺院。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为连城鲁土司敕建藏传佛教海德寺(在今永登县城)。清朝修建了金山寺、嘛呢寺等寺院,重修了许多寺院。清代白塔寺住持僧归愿戒行甚严,深研佛经,著有《法颠语录》。入民国,有的佛寺进驻文教、商贸、军事单位。

1926年,薛笃弼省长在庄严寺设置民众教育馆。1928年,甘肃省督办刘郁芳在普照寺达雄殿两侧设置中山市场。抗战时期,五泉山进驻第八战区司令部,满山佛寺成为军事禁区。

1939年,日本飞机两次轰炸普照寺,唐代佛寺成为废墟,仅剩金代泰和铁钟1口。但是,佛教社团相继成立,佛学研究颇有成果。1931年,邓隆与僧众诚在普照寺设立甘肃省佛教会。

1941年设立兰州菩提学会。邓隆著有《西夏译妙法莲花经考释补》,译有《密宗四上师传》,编写《甘肃新通志稿·宗教志》。

周应沣著有《金刚经了解》、《心经了解》。

新中国成立后经调查,兰州地区佛教有汉传佛教后藏传佛教两个支系。汉传佛教有曹洞宗和临济宗。普照寺方丈众诚(1879—1939),为曹洞宗传法弟子,对于经、戒、慧、禅工夫深有造诣。1939年守护普照寺藏经阁时,因日本飞机轰炸而殉难。藏传佛教有格鲁派。

1951年,兰州市人民政府调查登记全市有僧侣的佛教寺院,予以保护;市区登记的佛教信徒757人。僧侣“农禅并重”,参加各项生产劳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全市佛教宗教活动正常开展。至2000年,兰州市共有五泉山浚源寺等35处佛教寺院开放,信教群众约6万人,比丘32人,比丘尼28人,喇嘛31人。

(2)道教

到唐代,道教传到兰州,有玄元皇帝庙,祭祀老聃。宋代崇尚道教,兰州建有玄妙观、城隍庙。金章宗时,兴隆山有秦致通、李致亨修道。元代,兰州盛行道教正一派,建有关帝庙明代,皇室崇信道教。笃信道教的肃王朱楧移藩兰县(今兰州),建金天观,聘请武当山玉虚宫真人孙碧云为主持,讲经论道,严格道教丛林规矩,开起兰州道教之新风。历代肃王好道,自拟道号,诵经炼丹,兴建凝熙观、天齐庙、火祖庙、斗母宫、北斗宫等道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甘肃巡抚许容因金天观道俗不分,将火居道士逐出,聘请崂山全真嵛山派马榆山人王性尀为住持,整饬丛林规矩,恢复旧观。从此,兰州盛行嵛山派。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全真龙门派道士刘一明结庐金县(今榆中县)栖云山,精研道学,潜心著述,行医募捐,在兴隆山、栖云山修建宫观庙宇。民国时,刘尔炘重修五泉山,新建道教太昊宫、文昌宫、八卦台。1949年,兰州市乾道79人,坤道23人,宫关22处。1951年,兰州市人民政府调查登记道人、宫观、道教团体,取缔反动会道门,保护道教信仰。道教人士在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政协中得到安排。

“****”中,兰州道观或改为他用,或拆毁。宗教活动转入地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开放宫观。至2000年,兰州市有金天观等道教活动场所42处,信教群众约2万人,全真派乾道35人,坤道28人,正一派道士136人。

(3)******教

明初,******教传到兰州,修建绣河沿清真寺、南关清真寺。明代以来,汉译******教著作出现。清朝前期,阿拉伯和中亚******教的苏菲派传入中国,门宦制度在甘青地区逐步形成,兰州作为省会,为诸多教派门宦落足之地。据张国常《重修皋兰县志》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回族绅士上报,兰州有清真寺6座:一座在城内西南隅(即绣河沿清真寺)、一座在新关小教场(即新关清真寺)、一座在东关(东关清真寺)、一座在西关(即西关清真寺)、一座在拱兰门内(即南关清真寺)、一座在通济门内(即桥门清真寺)。20世纪20年代,现代思想进入******教,将******教与政治、经济、教育结合起来,兰州回民创办了《******教学刊》。河南、陕西、河州等地回民大量迁居兰州,1942年,兰州有清真寺15座,拱北14处,阿訇48人;榆中县有清真寺4座,拱北3处,阿訇6人。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兰州市******教的宗教信仰和合法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政府对******教上层人士在政治上做出安排,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1957年以后,极“左”思潮逐年高涨,一些爱国守法的阿訇等宗教职业人员受到迫害,至“****”,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明清所建绣河沿清真寺、南关清真寺、西关清真寺、桥门清真寺、新关清真寺等被拆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重建清真寺,******开始正常的宗教生活。至1990年,兰州市共有清真寺79座。现有格的目、西道堂、伊赫瓦尼、赛莱斐耶等四大教派;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林耶、库布忍耶等四大门宦。各门宦还有支系,其中有创始于兰州的门宦支系,如灵明堂、刘门等。2000年,有宗教活动场所107处,信教群众约10万人,拱北和道堂老人家4人。

(4)天主教

清光绪八年(1882年),兰州天主教徒张子厚贡献通远门外畅家巷一处院落,设为天主堂,为兰州设立天主堂之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罗马教廷将甘肃教务区分为甘北和甘南二牧区,凉州为甘北总堂,兰州属于甘北牧区,天主教由凉州向兰州发展,徐姓教徒在兰州西乡新城建天主堂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兰州陈官营也建天主堂一座。1919年,英国传教士在平番县(今永登县)红城子建天主堂一座。1922年,罗马教廷派圣言会德国籍司铎濮登博和赵承明来到兰州,从圣母圣心会比利时籍教士手中接管甘肃天主教教务,改甘南和甘北二教区为秦州和兰州二教区。1924年,濮登博任兰州教区主教。1928年,兰州主教驻在地从兰州迁至兰州。1929年,兰州总主教通过天主教会长张子厚及赵天章、李世斋购买小沟头、颜家沟土地90亩,于次年修建教堂,又在畅家巷、底巷子一带购置土地,修建修道院、主教府、宿舍、医院、学校、面粉厂、铁工厂、马厩、葡萄园等,成为西北最大的天主教建筑群。1936年,兰州主教区有大堂18座、分堂点78个、欧洲神甫23人、信徒1075人。1949年,兰州主教区有教堂28座、欧洲神甫26人、中国神甫16人,兰州铎区有信徒3000多人。

1950年10月,中国基督教知名人士吴耀宗等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等途经》(《“三自”宣言》),全国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纷纷响应。12月,兰州市的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举行座谈会,拥护《“三自”宣言》。1951年12月12日,兰州市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筹备委员会成立,沈鸿章任主任委员,从此,兰州天主教开始摆脱罗马教廷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控制,逐步走向自主革新、自办教会的道路。是年,兰州天主教有神职人员148人、教徒1271人。1952年末,外籍传教士陆续自动回国。1953年2月3日,将从事间谍活动的濮登博驱逐出境。是年,兰州天主教爱国会成立,经过“三自”革新,兰州天主教基本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宗教信仰受到保护,神职人员生活得到保障。1958年,教堂被封闭,次年,天主教总堂被拆除,教堂附属房屋被征用或改建他用。1962年,将小沟头12号院落归还天主教爱国会作为教堂。“****”中,教堂被封闭,宗教用品被毁,天主教爱国会被迫停止活动,神职人员大多被遣送乡下,或遭批斗。宗教活动转入地下。1978年以后,落实宗教信仰政策,开放教堂。1990年,兰州市有天主教徒4000多人。至2000年,有天主教活动场所4处,信教群众5000多人,政府承认的神甫1人,修女2人。

(5)基督教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差会中华内地会将兰州、西宁、宁夏开辟为宣教区,在兰州水北门租张姓房屋25间作福音堂,是为基督教传入兰州之始,后在山子石建福音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内地会牧师在皋兰县搭兴营(今属榆中县)设教堂1处。1913年,美国妇女捐款8万元,由内地会于次年在兰州黄河北岸建成医院以其子命名为威廉·博德恩医院(今兰州市第二医院),为兰州市最早的西医医院。1918年,基督教在兰州召开宣教师联合会,将从兰州到河西的广大地区划为内地会的传教区域。1923年,内地会英国籍教士安献今在南稍门外建华英中学。1925年发生“五卅惨案”,英华中学学生与兰州各校学生发表宣言,散发传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1926年,随着大革命的进展,兰州的外籍传教士撤出中国,内地会教会改为兰州中华基督教会,由中国基督教徒掌管。大革命失败后,内地会外籍传教士又返回兰州。抗战时期兰州成为抗日大后方,新教各派差会相继来到兰州,传教发展很快,举办英文礼拜、交际舞会,吸引青年参加,传播基督教文化。1950年末,兰州基督教界学习座谈,纷纷拥护吴耀宗等基督教界知名人士发表的《“三自”宣言》,随后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1951年5月26日,成立兰州市“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各教会陆续不再接受外国津贴,外国传教士及教会工作人员陆续回国。从此,兰州基督教界摆脱外国差会的控制还影响,各教派按各自信仰习惯,开展正常的宗教生活。1956年,兰州基督教有兰州基督教会等4个宗派,修道院一所,教会团体1个,教徒1000多人,牧师等教会人员15人。1958年以后,神职人员大多参加生产自养劳动,5个教会联合礼拜,教会的部分房产被国家征用。1961年以来,宗教问题上“左”的错误受到一定抑制。“****”中,兰州的基督教会遭受冲击,教会和“三自”委员会完全瘫痪,教堂被封闭,房屋被占用和拆毁,教会财产被冻结,宗教人士被批斗,宗教活动转入地下。1978年以后,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教会重修恢复。至1990年,受洗信徒达8680人。至1993年,开放教堂2处,聚会点41处。至2000年,兰州有基督教宗教活动场所53处,信教群众约2万人,牧师6人,教士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