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笑话中的心理学
3057500000012

第12章 情绪心理学(3)

趣评

高估助听器的价值,不仅对于老伴而言,还是对于老头自身来说,都会提高他们对于实施这一购买决策的满意度。

笑话中的心理学

“甜柠檬效应”同样来自一则寓言故事:有只狐狸原本想找些可口的食物,可是怎么都找不着,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是狐狸却说:“这柠檬真甜,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便是“甜柠檬效应”,指的是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已经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和心安理得的现象。

与“酸葡萄效应”一样,“甜柠檬效应”也是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追求目标失败后的情景,从而达到实现自我心理平衡的目的。两者差异只在于“酸葡萄效应”是把所追求的目标的价值降低,而“甜柠檬效应”则是把已经实现的目标的价值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执著地渴求没有得到的东西,对于已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比如很多男人结婚后,仍然会眷恋自己曾经求而不得的某个女子,但是对于深爱自己的妻子却不闻不问,以致对自己的婚姻现状极为不满,总是责问上天为什么不赐予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人世间很多的不快乐,便在于人们总是去感叹“如果”两个字,他们为了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牵肠挂肚,根本无心享受自己已拥有的生活。“甜柠檬效应”便启示人们,不妨多美化一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妨多珍惜一点眼前人,因为只有他们才与你的生命有交集——哪怕这种心理只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但是倘若如此这般真能让你感到快乐,那么这样的伎俩还是多多益善。

◎ 分担痛苦——踢猫效应:为什么你总会伤害爱你的人

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问:“要怎么解释‘与人分担痛苦,会使痛苦减半’呢?”

约翰回答说:“如果我爸爸揍我,我就揍我的弟弟!”

趣评

当强大的一方对人们造成伤害后,人们常会不自觉选择弱小的一方为出气对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痛苦并没有减半,反而迅速地在人际间流动、感染。

笑话中的心理学

有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他气愤地回家后,正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不由得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感到非常委屈,就用身边的猫泄愤,狠狠地踢了一下猫。于是,猫逃到了街上,恰巧一辆卡车开了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结果撞伤了路边的孩子。这种现象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形象地说明了坏情绪的互动感染,指出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逐级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不良情绪的牺牲品。

发生“踢猫效应”时,人们一般都会选择身边亲密的人为发泄对象,因为这些人不太倾向于把恶劣情绪“转赠”于你,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对你的发火无动于衷,其实,虽然他们采取了默默承受的态度,但是他们对你及你们之间的关系却产生了非常失望的情绪——这种不良人际互动自然会导致人际的疏离感、冷漠感,从而对你的社交心理造成潜在的伤害。

“踢猫效应”还启示人们,有时人们认为他人与自己所期望的行为相差甚远时,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方的行为真如你想象的那么让人难以接受,而是因为人们自身已经蓄积了恶劣的情绪,这种情绪无处发泄,导致人们不自觉地将其他人视为泄愤对象。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如果对某一天的职场生活非常满意,回到家后,也会觉得爱人非常体贴,而如果某一天遭遇了辞职危机,见到恋人后,也会觉得恋人对自己十分不满意,对方所做的饭菜简直让人难以下咽,甚至悲观地认为恋人早已对自己失去了兴趣。

不可避免地,你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客观事实是你无法控制的一种存在,如果你学会了从容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在那些生命中的无常面前,你也是强大的一方。

否则的话,你便会在恶劣情绪的蛊惑下,无形中伤害了你生命中最爱你的人。

◎ 观看表演——视网膜效应:你所看到的世界,正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

一个纽约人来到赌城拉斯维加斯开会,顺便带了9岁大的儿子去看表演。舞台上几个女郎身上只有几片蓝色和灰色的布片,9岁的儿子兴奋地叫道:“哇!哇!好棒啊!”对于孩子的早熟,父亲非常忧虑,但是随之男孩又喊道:“她们穿的衣服和我们的校服是同样的颜色!”

趣评

人们总有去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事物或特征的倾向,所以对于舞台上的女郎,大人或许看到的是色情,但是那个9岁的孩子却看到的是与自己校服同样颜色的衣服。

笑话中的心理学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后,如果你发现正好有人穿了与你一样的衣服时,你便会感慨怎么有这么多人买了与你一样的衣服;如果你大龄未婚,偶遇了几个同样单身的高龄人士后,你就会觉得单身未婚的人士太多了……总之,对于那些你平时不怎么关注的东西,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你关注时会一下子增加很多。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视网膜效应”,指的是当人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注意别人是否与自己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视网膜效应”也可以解释为:你所看到的世界,正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假如你觉得这个世界都是抱怨的人,也许说明你平时便喜欢抱怨,如果你觉得周围的人脾气都很糟糕,很可能意味着你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人。由此可见,人们心里的大部分忧伤其实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你之所以会产生失落、悲观、空虚和无助等消极的情绪,是因为你感受到的都是负面的事物,但是通过“视网膜效应”来解读,可以发现情绪消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你自身有着很多负面事物的影子,比如性格孤独、放弃希望和人际不和谐等。

所以关于如何改变恶性情绪的命题,最终的落脚点是你自身,如果你试着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你所看到的便会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此时,你的不良情绪也便烟消云散了。

◎ 自豪的结果——焦点效应:为什么你常常会庸人自扰

莫莉说:“结婚前,你总是给我叫出租车,而现在你认为可以乘公共汽车了。”

丈夫说:“这是因为我为你而感到自豪的结果,亲爱的。在出租车里,只有司机一个人能看得见你,而在公共汽车里,有成百上千的人看得见你。”

趣评

丈夫的理由看上去十分体贴,但是他的理由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成百上千的人看得见你”——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人会关注到他的妻子。

笑话中的心理学

某一天,你换了一个新发型,改变了以往的穿衣风格,穿了一件以往从来没有穿过的蓝色裙子,当你走出家门后,不论是在上班途中,还是进入公司的大门后,你都会感觉所有的人都在看着自己,都在对自己的外貌和穿着评头论足,这种现象便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也就是说,人类往往会把自己视为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程度。

关于“焦点效应”,心理学家季洛维奇曾经用实验验证过,在实验中,他让一名被试者穿了一件画有喜剧演员头像的T恤。然后以等候参加实验为借口,让这名被试者坐在其他另外5名穿普通衣服的学生中间。

然后,实验者让被试者做出判断,让他估计一下那5名学生有几名注意到了他的T恤。被试者回答说大概50%以上的人。然而,事实上,当向那五名学生提问时,只有10%~20%的学生回答说注意到了被试者的穿着。

“焦点效应”常会导致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过分在意自己在公众场合的表现,为一些自以为是的小尴尬而懊悔郁闷,比如,你会为参加同学聚会时不慎把饮料洒在身上而懊恼不已,你会因为在一个party上摔了一跤而感到万分尴尬,你也会因为在员工会议上回答不出老板的问题而懊悔不已。其实这种负面的心理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因为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到你自以为的窘态。

“焦点效应”对人际关系也有很大的启示,正因为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但又常处于被人忽略的情境中,所以如果你希望他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便要学会关注他人,让对方感觉到其存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