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启功说启功
3037100000003

第3章 自序

启功:话题性人物

在文博书画界聊天,启功是个高频率出现的话题。在知名度与被关注度与兴趣度上,启功与黄永玉、范曾同是书画界话题性人物,不夸张地说,启功是国人最喜欢议论的当代名人之一。

从传播学与品牌塑造推广的专业角度来分析,启功的名气大,实在是有其必然的缘由的。传奇性的经历,显赫的皇裔身份,博学多闻,在古典文学、语言文字学、书画史论与鉴定诸领域著述广有影响,在几个专业都是最受推重的权威,才艺超群,品格高洁、热情友善、乐于助人,为人处世有圆有方,备受机遇偏爱,职位荣誉位极人臣,而又随和诙谐风趣一具备上述诸种要素,想不出名都难。

启功的经历说明他从小是被疼爱、被喜欢、受欢迎的人,尽管家境已经破落,但是祖荫尚在,毕竟是龙子龙孙,八旗子弟,中国从来都讲背景与关系,启功得天独厚的爱新觉罗血缘身份,是他能够以初中生学历进入中学教书的最主要因素,后来虽遭校方排斥辞退,而陈垣一不做二不休,竟破格让启功直接进大学教书。毋庸置疑,这反映了陈垣的伯乐眼光与胸怀,反映了启功当时已经有真才实学完全胜任,不过,能如此不顾成规甚至得罪手下人给启功一个职位,主要还是哀王孙的同情心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深知没有陈垣的提携,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启功一生都知恩报恩。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用自己卖字画作品设立的奖学金以励耘为名,就是为了纪念陈垣先生。他写的回忆文章更是把陈垣视为一代大师。

启功是一个孝子,读他写自己的儿时的文章,对寡母一片眷恋。而他在丧妻之后未再娶,始终对亡妻一片痴情,所写诗文字字血泪。

这样知恩图报、孝敬父母、夫妻情深,在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里,永远是受人敬重与钦佩赞美的。人们看重才学,更看重品行。要做事,先做人。启功非常会做人,当然,他也非常会做事。做人已经为人们所喜爱欢迎了,再做事便是锦上添花,无往而不胜。

围绕话题性人物,美谈佳话与丑闻非议往往并存。特别是在文化学术艺术界,大名家难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仁的情况,而启功一生却基本上没有负面的舆论。这是极为难得的。

当然,在学术或艺术层面,对启功的批评声音也还是有的,尤其是他的书法成就,争议甚大,在圈内似乎是有共识定论的。如今名实背离,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情况,在教育界、书画界尤甚。因此,对启功书法的批评,从学术上尽管不利于名望(即使是批评启功的书法艺术成就的人也对其人品与学问不得不佩服),而学术讨论的传播范围毕竟太狭窄,大众是不关心也不懂这些名堂的。老百姓相信口碑,而且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在这方面,启功有着明显的优势。

启功为什么会享有如此大的作为书法家的名气?显然,这要归功于他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在此之前,启功与同时代的擅书名家相比并不十分突出,虽然他博大精深的书学修养与造诣早已得到行家与圈内的称誉,他之戴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桂冠,如果从这一协会是民间文化群众组织、是为书法专业工作者与书法家、书法学者服务的一个集体的角度出发,是众望所归、名符其实、胜任称职的,然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并不等于首席书法家,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有不止一届是由甚至算不上书法家至少算不上一流书法家的人得到了这一职位。中国的书画市场近些年主力购买群体是官员与商人,也就是说,并不是艺术专业人士或内行的收藏者,于是,富有而自信的外行们便把书画的市场价值与书画家的职位挂起钩来,中国书协主席当然也就顺理成章被推到价格最高的一档,何况后来他又荣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和西泠印社社长,后两个头衔哪个都是响当当的顶级金字招牌,代表着文化人、书画家登峰造极的荣誉。启功自从当上书协主席,其书法市场价就一直是国内最高的。这种身价定位反过来又提升了名望。因为有名气,所以作品贵;又因为作品贵,所以名气益发大起来。拜金主义甚嚣尘上,财富对于名人的形象有着极强的美化作用。

作为学者与鉴定家,启功在书画专业上的论著,成果之多、分量之重,在当代罕有其匹。他对社会最有价值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学术领域。在今天的文化界与艺术界,启功是极其少有的能够让外行看热闹同时又让内行看门道的名人,他的书法名气之大、价格之高人人皆知,书法专业工作者也许会有保留意见,但是,他的相对而言不那么出名的学术论著,却足以让任何一个书画专业人士折服。想来启功老先生自己也会对这种二律背反式的现象暗自发噱吧?

说启功是话题性人物,有两层意思,一是启功是书画界很多重要话题的发起人,他的论著与学说,对中国书法以及绘画,特别是鉴定,有着深远影响;二是启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司汤达有一篇文学批评文章《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移在启功身上很贴切,启功是个人们喜闻乐道的话题,而且雅俗共赏,说不完道不尽。在书画界大家都爱说启功,我未能免俗,也来凑热闹说启功。启功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书,’同时又是书画专业工作者。在语言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专业和书画文物专业双修两栖这一点上,我侥幸与启功先生重合,因此,自以为和其他论者或学者相比,在听启功说时与说启功时,至少在专业背景上更贴近一些,至少不太隔膜。

我这本小书,前半是启功说,后半是说启功,前半的含金量显然比后半为重,因为我说启功只是一个晚辈后生的一家之言而已,信口雌黄,谬误或偏差一定不少,还望读者诸君指教。

曹鹏

2008年11月6日草于昆明挂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