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七七事变
3034800000009

第9章 一九三七年7月3日

东条英机建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

七七事变仅仅是日军驻北平当局的一次地方事件吗?日本高层难道真的一无所知吗?

战前,日本曾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

在东条英机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的四天之后,战争就爆发了。这仅仅是巧合吗?

日本人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即日本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向外扩张,而要扩张就必须首先占领朝鲜半岛,踏上大陆,进而控制满蒙,征服整个中国。日本人年复一年地做着这个诱人的大陆之梦。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到此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持续了半个世纪。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日本建立了广田内阁与林内阁两届军阀政府,加速了战争准备,但由于遭到人民的反对,以及同政党的对立,林内阁在大选中失败。到1937年5月底,元老和重臣之间对于国内分裂和互相争斗感到担忧,为了缓和这种对立,迫使林内阁下台,他们抛出了统治阶层的一张王牌,让近卫文出马组阁。

近卫家是日本平安时代历任辅佐天皇大臣之职的五世家之首。从近卫文的祖先算起,已是46代了。作为日本最高的名门望族的近卫家,与皇室的密切关系已达1000多年,与宫中和财界上层都有紧密联系,同军部以及右翼人物也有接触。

于是,被日本舆论界誉为“青年宰相”的46岁的近卫文正式登场。6月4日,近卫文正式组阁。阁员在形式上包括了军方、政党、官僚和贵族四大政治势力,看似比前内阁有较大基础,实质上是军部所要求的所谓“革新派”的大集合。引人注目的是,近卫文将主张与中国缓和紧张局势的前外相佐藤尚武排除出内阁,重新起用在任首相期间提出过以“与日本亲善、承认伪满、防止****”为内容的“广田三原则”的广田弘毅,让其以副首相的地位担任外相。

在组阁宣言里,近卫文声称:“属于‘非持有国’类型的我国,必须确保我民族自身的生存权利,我国的大陆政策是建立在这个确保生存权利的必要之上的;新内阁负有国际正义的使命,而实现国际正义的较好方法,是获得资源的自由,开拓销路的自由;现在国际正义还没有实现,这就成为我的大陆政策的正当化的根据。 ”

近卫文上台仅33天,就以卢沟桥事变为导火索,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一手把中国推进战争的火海,一手把日本引向黑暗的深渊。

近卫内阁挑起战火,也是看准了这年夏天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这时,苏联正忙于肃军,在黑龙江乾岔子岛事件中苏联方面的软化,充分证明了苏联的消极态度。在这时进攻华北,北方是安全的。在英法方面,因为西班牙海面监察制度一直未获协调,德、意和英、法两集团间的对立未见减轻,英国当时无意亦无暇在远东进行积极的筹划。而美国一贯以欧洲为重心,同时正埋头于国内复兴,对外采取消极的态度。美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不但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制裁,反而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卖给日本。日本军人喊出的口号是:“军刀既拔出,岂能不见血而入鞘!”

东条英机就是这种军人的代表。

对于东条英机,如今的中国人并不陌生。现在的某些日本内阁成员,不断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已经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884年,东条英机出生在日本一个大军阀家庭。其父亲东条英教曾参与发动和指挥过中日甲午战争,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东条英机从小就受到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熏陶。1899年,东条英机入伍,先后就读于陆军地方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少年立志从军的东条英机,从小就爱打架而不爱学习功课,即使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也从不服输。他上了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仍然不好,但打架却名列前茅。有一次七八个同学揍他,他被打得狼狈不堪。据说他由此领悟到“力气再大,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习”。

1915年陆大毕业后,东条英机历任陆军省副官、驻德国武官、陆大教官、陆军省军务局课员、整备局动员课长、军事调查部部长等职。同时,东条英机积极鼓吹向外侵略扩张。1935年 9月,东条英机出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在“强化治安”的名义下,以“剃刀效率”大批逮捕和屠杀中国东北抗日军民,疯狂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犯,并深得上司赏识。1936年,东条英机晋升为中将。1937-1938年,东条英机任关东军参谋长。

在七七事变中,蠢蠢欲动的东条英机率日本侵略军“东条兵团”侵入中国承德、张家口、大同、归绥、包头等地。1938年6月,东条英机调任陆军次官。1939年,他转任首届陆军航空总监。1940年至1941年,东条英机任近卫内阁的陆军大臣,极力主张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对苏战争。

1941年10月,近卫内阁倒台,东条英机任内阁首相兼陆军大臣,后又兼任内务大臣、军需大臣和总参谋长等军政要职,开始大搞“东条独裁”。在他主政期间,他不仅积极策划和继续推行侵略中国的政策,而且把侵略战争从中国扩大到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袭珍珠港美军基地,东条英机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与此同时,他还在日本国内组织了翼赞政治会取代议会,强化法西斯统治。他竭力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并组织策划成立了大东亚省,对被占领地进行疯狂的掠夺。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东条英机又兼任了外相、文相、商工相等职。1944年,在太平洋战争败局已定和国内矛盾激化的形势下,东条英机被迫下台。但下台后,他仍为重臣集团的成员,为预备役陆军大将。日本战败投降后,东条英机畏罪自杀未遂,1945年9月他作为日本头号战犯被捕。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东条英机死了,但是他的幽灵至今还飘荡在日本的上空。说到东条英机,就不得不说到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和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其中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及1000多名乙、丙级战犯。小泉纯一郎等日本内阁僚臣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意味着对侵略历史的肯定,这不仅与日本宪法中的“和平主义”原则相违背,而且必然会引起世界人民和日本国民对军国主义复活的不安,从而也使世界人民不能不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亡灵的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