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03

第3章 你使你活着

人们总是为自己的存在焦虑着,为生和死焦虑着,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来焦虑别人,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无所谓仁慈,它让你自生自灭,所以你的存在要靠自己来维持,靠自己活着,并给自己更多的爱。

当你走在大街上,尽管人群如织,你会发现无人关注你,每人心中都盛装着他自己,我在《苏格拉底这样思考》一书中强调过一个观点:你总以为别人在关注你,那就错了,你在别人心中并不重要。如果有可能,你给每人发一面镜子,人们最爱照的,是他自己。

这就是世界的本真要义,尽管如此残酷。

从生到死,你都在被别人忽略,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我一生中最多的精力,是否都在牵挂别人的生生死死?”

没有!要说这是一种罪孽,包括你在内。

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古人用草扎成的狗,用于祭祀,用后抛弃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把万物当作“刍狗”,任其自生自灭。

你存在着,因为你自己在支撑自己;

你灭亡了,因为你无法再支撑自己。

你使你活着,你使你灭亡。

你是你活着的基本理由。

所以人应当爱自己。

人都会怕死,为什么?

因为他还爱着自己。

隋炀帝弑父自立,天性何在?

太爱自己的人不会爱亲人,更不会爱他人

人为什么自杀?

因为他决定放弃对自己的爱。

我们需要承认有一种超越自己的爱存在,例如《史记》中的仆从为主人而死,义士为知己而死。荆轲刺秦王,实际上是为燕太子丹而死。

为知已而死,为红颜而死,为大义而死,为家国而死,但这一切都不能说明他不爱自己。当天地万物都不爱你,就只有你自己爱自己。因为人不能缺少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警示我们:爱自己,是呵护生命之最大保障。

为什么我们对世界缺乏爱?

因为我们的爱有一种保持纯粹的需求,无法被多重分割。

隋炀帝杨广为了和兄长杨勇争帝位,弑父自立,天性何存?

战国时代齐国的易牙为取媚于国君,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儿子的肉熬汤给国君喝。人心何在?

杨广和易牙都是因为太爱自己,才做出此不伦之举。

一个人心中疯狂地爱着自己,必不能爱他人。

西周末年幽王爱褒姒,褒姒总不笑,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博她一笑,于烽火台点燃狼烟,各地诸侯率兵勤王,原来只是个玩笑,各自扫兴而归。

幽王为美女而拿国事开玩笑,失信于天下,以致国灭。

一个人如果全心地爱着他的情人,必不能爱他人,甚至不能爱自己,所谓爱美人不爱江山是也。

而那些浴血沙场,马革裹尸的古人,为家国置生死于度外,与以上诸类相反,一个人如果忠于大义,必不能爱惜自己。

法国思想家卢梭,为其著作皓首穷经、终其一生,却对几个幼小的儿女不理不问,扔进孤儿院里任其自生自灭。

人如果过于沉迷于事业,必不能爱他人。

凡此种种,说明一个人的爱和精力是有限的,除了他所爱的便所剩无几。

卢梭为他的著作皓首穷经,却把几个幼小的儿女扔进孤儿院里,任其自生自灭。

人如果过于沉迷于事业,必不能爱他人。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碑上写着:“这儿埋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济慈的意思是不强求人们记住他,但历史却记住了他,正如老子所说:“不为大,方能成其大。”

即便有,爱也不愿被分割肢解。所以从普遍意义上说,别人并不爱你,但情

人除外。

推而远之,万物都敬业于自身,为自己更好地存在或实现自身而损耗着自己的爱。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来源。

所以你不可强求别人来关心你,理解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暗含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告诉你要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理解别人对你的冷漠。

信心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勇气也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多关爱你自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告诉你要自己爱自己。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面对即将到来的死神,毫不畏惧,十分坚强,他平静地留下遗嘱:“我死后墓碑上不写名字,也不写墓志铭,而只写上:这儿埋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名字写在水上,谁能看得清?济慈的意思是说不要强求别人记住他。

该被记住的,终会泛上人们的脑海。该被遗忘的,记住也将被抹去。济慈终被历史铭记,这正应了老子一句话:“不为大,方能成其大。”年轻的济慈深得道家之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告诉你:天地虽不仁,但你不可肆意妄为,死后将面对历史的审判。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