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04

第4章 走好第一步

事情的运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阶段才会出现必然的结果。所以不可太急进。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告诉你要以非功利的心态走好第一步,打好基础,才能干大事。

有一个人吃馒头,吃了一个,未饱;又吃一个,也未饱;吃了第三个,感觉饱了。感慨地说:“早知如此,我何必吃前两个。”

三个馒头摆在你面前,随便你选择哪一个,吃了都不会饱。第三个馒头让你饱了,但它不是使你饱的原因。饱的原因在于共吃了三个。

也就是说,三个馒头摆在你面前,不管你最后吃的是哪一个,你都会饱。因为你已经吃了两个。

不管哪种吃法,有一个核心内容不曾变化:吃了第一个,再吃第二个;吃了第二个,再吃第三个。

不管哪种吃法,都有第一个,都有第三个。使你饱的原因是从第一个到第三个这个过程,而非其他,也就是说,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第二个,也不会有第三个。

第一个永远是重要的,不吃第一个,你就没有吃,做事情没做第一步,你就没有做事。

故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层高的建筑,必有第一层;千里远的路程,总有第一步。

道理说起来很简单,理解起来则不然。人们爱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好像没有这个人或事,事情就不会有这个结果。

其实你错了,没有这人,将会有另一个人;没有这件事,将会有另一件事。它们会导致同一种结果。也就是说替代者的作与他本人的作用是一样的。

三个馒头摆在面前,无论先吃哪一个都饱不了。

无论最后吃哪一个都会饱。重要的是一共吃三个。

你大可以这样设想:世界上如果没有爱因斯坦,还会不会有相对论或原子弹的产生?

人们总是认为创造者都没有,自然不会有创造出的事物。

错了。相对论和原子弹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过程运行出来的状况,而不是个人。爱因斯坦是第三个馒头,世界上没有爱因斯坦,也许有个恨因斯坦会提出相对论,促成原子弹的产生。

可以设想:如果爱因斯坦生活在原始社会,他还能不能提出相对论,研究核物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告诉你事情的运行是一个过程的发展。在特定的阶段会出现一些必然的结果。

树林里的野果,你不去摘,猴子会摘;猴子不去摘,熊会去摘;熊不去摘,蚂蚁会去吃;蚂蚁不去吃,自己也会生虫,虫会去吃;虫也不去吃,到时候野果也会自己掉下来。

总之,到一定的时候,树上的野果不见了。

一件事情,你不去做,必然会有人去做。你认为钱是肮脏的,你不去挣钱,必然会有人挣钱。十元钱掉在地上,你看见了,你不去捡,因为不好意思。但第二天心里还惦着这件事,到那个地方一看,钱没了,风吹走了么?蚂蚁搬走了么?不是,被人捡走了,你不捡,自然有人会捡。

那么人的主体性意义在哪里?

在于选择。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的意义在于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当你意识到事情的发展,到你所处的阶段会发生些什么的时候,就可应时而起,做时代的弄潮儿。

爱因斯坦为什么伟大?

既然迟早都有人会提出相对论,那为什么要等别人,不如我来。既然迟早都有人研究核物理,我就当仁不让。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明教造反,朱元璋也打着明教的旗帜,尊小林儿为王,刘伯温对他说:“现在明教大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元朝灭亡势在

把鸡蛋累积起来,必定堆不了多高,因为

基拙不牢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告诉你要打好基础,才能干大事。

必然。皇位虚位以待,一个小林儿岂能坐得住,到时必然有大批人争而夺之。既然他们都争,你为何不可以争?既然你要争,为什么要等到将来?”朱元

璋马上醒悟,自立为帝。朱元璋起事之初,参与明教,乃是因为力量不足,缺乏号召力。

就像刘邦起事要投奔项梁一样。待到胜利在即,那就是争夺胜利果实的时候,谁抢先一步,谁就能最后收盘。你的决策将决定你的未来,决策时要从几点考虑:

第一,意识到事态的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到这个地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也就是要料事于先,有较强的洞察力。

第二,衡量自己的已有条件能够做些什么。也就是说你是否具备应时而起的条件。

第三,策划应时而起的方案,确定具体的行动纲领。

有此三点,你便可大胆行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告诉你要善观时局,把握良机,去做九层之台中最关键的一台。

李白有一首诗是赞美建筑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商纣王所建的鹿台就有这种感觉,据记载是高耸入云,纣王在鹿台宴饮,约会天上下来的漂亮仙女。已经与天上人约会了,恐怕比李白描绘的还高。

人们多只关注鹿台之高之华丽,而忽略了它的基础。一个建筑能建到什么高度,取决于地基有多牢固。参天大树,树冠有多宽,树根在地下伸展就有多远,就有多深。

有一个成语叫“危如累卵”,就是把鸡蛋累积起来,必定堆不了多高,因为鸡蛋易碎,基础不牢。

而你要成为一个多大成就的人,不是靠机遇,而是看你的准备有多充分。孔夫子成大学问家,没有人给他特别的机会,只是他不断积累求学而已。“纬编三绝”这个词足以说明他打知识基础的辛苦程度。如果你没有相关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准备,哪怕机会来临,你同样做不好。比如你不会做生意,有人给你投一百万,但要你保证每年给他二十万的利润,那这一百万你也无福消受。但如果你有这个本事,缺的只是这个机会,那你就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了。

孙权和刘备在赤壁攻曹操,计划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东风到,火烧赤壁也就顺理成章,但如果他们连火攻的计划都没有,东风来了,那又怎么样呢?

行事要先作准备。

基础打得越牢,楼层修得越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告诉你要打好基础,才能干大事。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