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02

第2章 你是与众不同的

世界的玄妙体现在每一事物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事物的特征,所以你永远是与众不同的。事实证明凡伟大的人物都有其特殊的个性魅力,所以不要模仿你心仪的人,个性将成就你的魅力。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的本义指黑色,黑色代表神秘莫测,老子以黑色喻道,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高深莫测,难以猜度。

世界原来是混浊一片,自古荒蛮,无所谓岁月,无所谓空间。时间和空间没有运行时,也就无所谓世界,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

故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

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世界一派蓬勃生机。我们眼见的万事万物,不是莫名而来,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支持它存在,决定它灭亡,老子称之为“道”。故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

世界的玄妙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与人的不同。这个世界有几十亿人,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人。这等于就是告诉你:世界同意并拥护个性的存在。

但在精神领域作考察,你却看到的是千人一面的状况,他们是如此的相似,相同的贫瘠和单薄,相同的委琐和自利,偶有丰富而格调高雅者也是凤毛麟角。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是怎么做的,我就怎么做。

你为什么就不能做你自己?

请找出你真实的自己来,那个你绝对是与众不同的。

你现在所看到的、所意识到的自己不是你真正的自己,而是那个千人一面的意识。

告诉我你的眼睛为什么闪动?你的欢乐和泪水从何而来?当你伤心时努

你的眼睛为什么闪动?你的泪水为何滚出眼眶?

你将发现你无法抑止自己,因为在你身上另有一个你存在。

佛陀得道,因为他摆脱了自己,证明人是可以与自己脱离的,也就证明你不是你自己。

力抑制,泪水为何还是会滚出眼眶?

答案就是在你身上有另一个你存在。

你不是你,这就是奥妙。

佛陀说,人应当摆脱执着,摆脱自我。当你忘掉你自己,你方能成佛。其真正的意思就是要你摆脱你现在意识到的那个自我,抓出一直潜藏于黑暗中的却又在无意识中操控着你的那个自我——那个幕后的你。

佛陀放弃王国继承人的权利,放弃一个太子的优裕生活,徒步到深山老林中修炼,由一日三餐改为两餐,然后一餐,到最后一日只吃一粒米,饿得骨瘦如柴,虚弱无力。一心向佛,却不能得道。他最后绝望了,虚脱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万念俱灰,丧失了一切希望和梦想。他没有了念头,连向佛的念头都没了。恰在这时,他得道了,他看到了朗月繁星。

佛陀得道,因为他彻底摆脱了自己,忘掉了自己,这证明人是可以与自己分离的,既然可以分离,证明那个自己就不是你。

你不是你自己。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秘密很深刻。奇妙,是从你自身开始。

印象派画家高更在塔希堤岛画了一幅画,叫“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何处去?”对欧洲而言,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伴随着每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成长,每一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答案,而答案与答案之间却是不同的。

一个狡猾的人是一只狐狸。

一个憨厚的人则是一只北极熊。

而诗人拜仑说:“我是光,我是火焰。”

……

记住:你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告诉你要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万物。

你不可能占有整个大海,你也不可能拥有海中的精灵。你只可能用你的手捧起有限的一点点水。但只需一滴水,便可折射整个世界的阳光。

狡猾的人是孤狸,慈厚的人是北极熊,而拜仑说“我是光,我是火焰。”

你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告诉你世界的玄妙是无底之洞,你不可能将真理全部窥见。但你抓住一点,就可以领沐真理之全部光辉。

《圣经》中说:“你不可直呼耶和华之名”,你只能呼上帝或主。当上帝显示神迹,来到一个凡人面前,总是变成不同人的模样。

为什么不可以目睹上帝的尊容?不可以直呼其名?

因为上帝代表了世界的奥妙和玄机,不识万物之妙,怎能识上帝?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告诉你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方能得到更多真相,这就是老子所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屈原长诗《天问》中提出许多关于宇宙、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他是一个宇宙万相的觉知者。但他并未得道,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既失望又无措,投江自杀表明他的无助和绝望。屈原之死,表明他面对万物奥妙的迷惘。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一种极端迷惘心态的写照,当你感到无聊,对万物都缺乏感应,证明你并未进人“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告诉你要先识世界之“玄”,后才能得其“妙”。

众妙之门,是奇妙的集合,当你由此门而入,你将发现天地万物无一不奇,无一不妙。

庄子独坐林间,有风起,何以知道有风?

他听见千千万万个窍穴随风怒吼,山林间凹凸不平之地,百围大树上的窍孔,有的像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柱头上的斗拱,有的像关牲畜的栅栏,有的像池沼,有的像泥坑。这些窍穴发出的声音,如湍急之流水,如飞鸣之箭矢,如怒极之气喘,呼吸声,叫喊声,号哭声,沉吟声。前面之风怒吼,后面之风共鸣。微风掠过,窍穴轻柔唱和;飓风肆虐,则万窍振音。风停则

万籁俱静,如同消失一般……

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迷惘的心态的写照,当你感到迷惘,证明你未进入“众妙之门”。

庄子听风,听出了大自然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庄子听风,听出了万物有灵。

庄子听风,听出了人乃自然之产物。

庄子听风,听出了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之真谛。

现在你就明白了中国人为什么能发明笛子这种乐器,一根笛子就是风之歌的生动摹拟,其上的七个孔来源于庄子所见的窍穴。

庄子进人了“众妙之门”。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告诉你进人“众妙之门”,你会其乐无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