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21

第21章 可以反复,但不可以重复

反复攀登,你将登上最高的山峰,这就是反复。反复的意义在于前进。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是原地踏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一种反复的运动将把你推上至高点。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道的运动是反复。

道的奥妙之所以被窥见,乃是因为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反复就是其规律之一。

何为反复?

反复就是曾经存在的将再次存在,或将若干次存在。

汪国真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那意思是说人可以行遍天下之路,登遍天下高山。

两脚迈开不过一米,身高不到两米,人何以敢夸下如此海口?

因为人有数不清的腿,有无数个以至无法计量的身高。

当你第二次迈开左腿,那就是你的第三条腿,第三次迈开,就是第五条腿。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你一生迈动过多少次左腿,所以你不会知道你有多少支腿。

同样,在向上的攀登过程中,通过以脚丈量,你就在不断重复你的身高。这就是反复。

反复的意义在于前进。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是原地踏步。

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这不是重复,这是反复。因为一升一落为一天,时间就是由一天一天来构筑的。时间永远在朝前行,时间不会重复。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世界在反复之中前行。

反复攀登,你将登上最高的山峰。汪国真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反复的运动将把你推上至高点。

所以,你面对第二个春天,请不要厌倦,它是崭新的。在这个季节开放的花朵,去年不曾开过;在这个季节中泛绿的青草,去年不曾长过。对花与草来说,这个世界是全新的。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你应该是全新的你。你应该跟随这个季节的一花一草,随自然的律动去生活。

这个季节的你,不再是去年的你,去年的你已经死去,已被岁月的尘沙埋葬。

你看到的世界是陈旧的,因为昨日你刚看过。昨日的灵知活跃在你今天的内心,你将错过今天,只好又将昨日的灵知活跃在明天的内心。你又将错过明天,那你将永远慢世界一个节拍。因为你生活在过去里。

一张美丽的脸挨近鲜艳的桃花,古诗上形容为“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与桃花相互映现,相得益彰,因为人面与桃花具有存在的一致性,但后两句不妙:“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迎风含笑,展现于每一个路人眼中,因为桃花为物,物无心,应时而开,应时而谢,它不会有心事,不会有过去的回忆。

而人有心,有过去,有回忆,心绪不宁,心不宁则不能全心守护她的当下状态,她可能沉浸在回忆中,或想到其它,此时她便不在现实中,故“人面不知何处”。

这两句诗就是人与物的对照,人与物的不同之处。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要如物前行,不要生活在过去,要活在当下。

人无心,如物,如物方能得“活在当下”之妙。所以人需要修炼,需要静心。

多数人认为静心就是让心性死灭,不为春花秋月所动,不为万物所动。但这样的静心我宁可不要,不为万物所动,那一颗心就已经死去,一个死掉心的人就如一桩木头,人如木头一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孔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不如不活。

我认为静心不是让一颗活跃的心停止跳动,灭绝它对万物感触的灵性,

你想逃离白昼,你走向夜的深处,越深入越危险,夜的终端,白昼在等你。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终端是个危险的界面。

我认为静心就是让躁动不安的心安静下来,就这么简单。

一个情绪烦躁的人必不能对周围世界做出准确的反应。因为他的心没有用来感受环境,而静心就是让一个人的内心全部用来感受环境之妙,自然之妙,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对生命具有启示意义的东西,捕捉那些让你的生命感到愉悦的东西。

当你把脸靠近怒放的桃花,你将闻到清雅恬淡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侵入你五脏六腑,就像一股山泉在盛夏流遍你的全身,生命将产生一种沐浴的快感。此时你将忘掉季节,忘掉地点,忘掉一切烦恼,忘掉你的名和姓,此时你不再是你,你是谁?你就是桃花。

惟如此,“人面桃花相映红”才能永久持续。

是的,永久持续,当桃花已随季节凋零,而你内心的桃花依旧持久绽放。

静心不是让你的心性死灭,而是让你的心变得更加敏锐,更加智慧,更加愉悦。

奥修说,静心是一门让人狂喜的艺术。

静心为静。

狂喜为动。

静到极致便是动。

沿着同一方向,由动到静,再静则动。这就是反复。

昼之后为夜,当你向夜的深处走去,想要逃离白昼,你认为走得越深人越好,越安全,其实不然,越深人越危险,因为在夜的终点,白昼在等你。

所以,当你快乐到极致,会有一股悲伤向你迎面袭来。

而那些悲伤致极的人却能发出狂笑。此之谓痛之快感。

这里向你暗示出了一种奇妙的行为理念,当你要向西,西面有海,那就向东,向东同样可以到达西边,因为地球是圆的。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可以出其不意,反向行事达到目的。

大道之妙即在于此,事物运行的轨迹都有两个端点,但这两个端点是性质上的实点,却是路径上的虚点,你可冲破端点,当作一种回溯。

以静可以制动,以动也可以制动。

以变可以应变,以不变可以应万变。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你要用两种相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同一问题。

天地有无相生的妙处,都是大道反复动用的结果。万物在妙动妙静之间,动到极端反于静,静到极端反于动。妙动妙静,阴阳消长,万物生化。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