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20

第20章 何处是港湾

世界正在运行,它不可能自己停下来。不管这种运行是否合理。人亦如此,人在世上,如舟行于海,总在随浪漂浮,在搁浅之前,你不会知道你将停靠在哪里。老子说“忽如海,飘若无所止”,就是说人是如此的身不由己。

老子言:忽如海,漂若无所止。

海。

人海。

人生之海。

世界之海。

你所依赖的一切构成一个海。

著名诗人俞心焦的一首代表作便是《今生今世,到处都是海》,它告诉你:你的一生都在海中。

人在世上,如舟行于海。

人是一滴水,凑在一起就成了海。海有海流,人有潮流。水沿着同一方向流动即成海流,人沿着同一理念行动就成了潮流。

世俗之人,妄存私智,妄动妄为,多无意见,看见别人做什么,才想起自己该做点什么,这就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形成潮流。

潮流如水,漂流无涯,愈趋愈下,你追我赶,在朝向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行进。你问海:“你将流向哪里?”它无法回答,因为它没有目标。

“忽如海,漂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人之潮流是盲目的,没有目标。

你站在十楼的窗口俯看大街,人流在穿梭,后一个人在跟着前一个人。

你所依赖的一切构成一个海。

“忽如海,飘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人在世上,如舟行于海。

人是一滴水,凑在一起便成了海。水朝同一个方向流就是海流,人往同一理念行动就是潮流。

“忽如海,飘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人之潮流是盲目的,没有目标。

他不知前面那个人要往哪里去,但却跟着他走。这就是流。

但他无法停下来,因为那样会挡了后面人的路,他只有继续跟着。

这是一个很明确的象征,世界正在运行,它不可能自己停下来,不管它的存在是否合理,但无法停下来。

你所依赖的一切构成一个海。

天地在运转,生育万物而不止息,养育万物而不消尽。弥漫天地,贯彻古今。旧的在不断死亡,新的在不断产生。每一秒钟都有数不尽的婴儿诞生到这个世界,也有数不尽的人死亡。

停不下来。

你不会看到一条河流的水会停下来,除非它干涸,但干涸的河流叫河流吗?没有水的只能叫河床。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你第二次踏入那条河流时,已经不是第一次踏入的河流。因为第一次踏入的那条河流之水早已流走了。哪怕你在同一个地方下的水。

“忽如海,漂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人生具有无休止的惯性,你停不下来。不仅你如此,万物都如此。

朝同一个方向,永远地流走了。

诗人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意思是说,有一种流是永不循环的,河流,时间流,岁月之流……

你不可能再变成一个婴儿,《射雕英雄传》中有个老玩童,同小孩一样,但那只是心态,不是肉体。《天龙八部》中有个天山童姥,每三十年返老还童一次,所以一百多岁看起来还像十七八岁的小女孩,但她嗜杀成性,见识广博。虽然同小孩一样,但那只是肉体,不是心态。

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完美。

佛教有因果轮回之说,人有前生,今生和来世,今世做过婴儿,转世投胎还可以做一次婴儿,听起来很圆满,事实上不是。那个你投胎而生的婴儿根本就不认识你,他是你吗?

不,他是他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你不会看到一条河的水会自己停下来,除非它已干涸,但干涸的河流不再是河流,而是会长枯草与树木的河床。

“忽如海,飘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世界的运行不会自己停下来。

老玩童像婴孩一样生活,那只是心态,肉体已衰老。不能完全再变成婴孩。

“忽如海,飘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万物生长具有无休止的惯性,既停不下来,也回不去。

我曾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去查阅相关说法,说我的前生是皇宫贵族,听起来很荣耀,但我一介书生,寒碜穷酸,连皇宫朝哪个方向都不知道,做梦也没想过,我愿承认皇族生活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吗?

就算这是真的,我也只能说:“我的前生与我无关。”

“忽如海,漂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人生永远不会循环。

不循环。今天离昨天有多远,明天就会离今天有多远,你只能越走越远。

你与昨天是如此的不同。

《史记》中记载,伍子胥逃难过江,一夜之间白了头发,人世沧桑会促成剧变。

战国时代,楚平王为儿子即太子建娶秦女。秦女很美,太子少傅费无忌怂恿平王自娶,为太子另择女人。平王果然娶了秦女。

费无忌背叛太子建,担心平王死后太子掌权,于己不利。谗言平王杀太子。太子建闻言逃往宋国。太子建的党人伍奢受祸,被平王所囚。

费无忌欲杀伍奢,恐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报仇,便向楚平王进言,召伍氏兄弟前来,一并除灭。使者见到伍氏兄弟,带来的口信是:“如果你们兄弟去见楚王,伍奢尚能活着,如果不去,伍奢必死。”

伍尚出于孝道,愿同使者去。伍子胥劝道:“楚王诈召我们兄弟,如果去,则父子必死。”

伍尚说:“我岂能扔下父亲不管,如果你能逃出此劫,为我和父亲雪仇,我也瞑目。”伍尚便跟了使者。

使者欲带伍子胥,伍子胥则执箭要挟,后逃出郢都,投奔郑国,后又投到吴国公子光门下。

伍子胥与公子光密谋,发动政变,夺了吴国政权,公子光摇身一变,成了吴王阖闾。

又经过多年,吴王遂伍子胥所愿,拥兵伐楚,败,举荐兵法家孙武为将,又经过数年,吴军终于攻破楚城郢都。

这时费无忌和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不解恨,挖坟掘尸,鞭尸三百。

大仇已报的伍子胥须发飘飞,已至暮年。

少年伍子胥天真无邪,而老年伍子胥则在回忆:“我怎么为仇恨而耗竭了一生的光阴?并在吴国建功立业?”

谁要是知道将为仇恨而耗去一生,他将会放弃。谁没有好好生活的梦想?

是仇恨在推动伍子胥的人生,他无法停下来。他只能随着仇恨之流变化。你可以说他的一生毫无用处,但无济于事,他一直在随仇恨变化,别无他念。

是的,你的一生都在变化。每个人在暮年,都会发现自己离初衷很远。

“忽如海,漂若无所止”就是告诉你,你的一生都在变,都在随浪漂沉。而在终点之前,你不知道会停在哪里。

反者,道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