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2986500000036

第36章 3—6岁,好妈妈要解决孩子的小问题(4)

孩子被别人欺负时,很可能因为害怕或者无能为力而感到伤心难过。这个时候,妈妈一定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用“你真没用”、“你怎么不还手”等语言责备他,而是要理解他,多用拥抱抚慰他受伤的心灵。同时,妈妈还要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欺负、打骂别人本身就是一件不对的事情。

2.了解事实真相,找到原因。

妈妈要了解事情的经过和真相,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如果其他小朋友无意伤害了孩子,那么妈妈要让他学会宽容;如果孩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不足,那么妈妈就应该教他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技巧,多给他创造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如果孩子性格太内向,就要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他开朗的性格。

3.不教孩子“以牙还牙”。

有些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对他说“他打你了,你就打他”。这种做法无疑给孩子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打人是正常的行为。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小霸王”,从而引发新的教育问题。而且对于生性软弱的孩子来说,他不仅学不会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还容易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

4.教孩子应对“小霸王”的方法。

妈妈要告诉孩子,平时要和小朋友搞好关系,一旦被别人欺负,不管对方多强大,都不能畏惧,也不能哭泣,否则只会增加被欺负的可能性,而是要大声呼喊老师,请求老师的援助,同时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使打人的孩子因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压力而住手。

5.增加孩子和小朋友接触的机会。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自信,受到欺负的概率也就越小。一般在放学后,妈妈要允许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多玩儿一会儿。当他们出现争执的场景时,妈妈可以先观察他的解决方法。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妈妈再出面帮他解决,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学会如何应对这种场面。

6.教孩子规避危险。

有时孩子们在一起玩儿,在大人看来的打人、咬人,在孩子中间可能表示友好,但是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受伤。因此,妈妈要教孩子学会躲避危险,防止在和其他小朋友打闹时,受到伤害。平时,妈妈可以多和他玩游戏,假装做打他的动作,看他能不能迅速反应,用这种方式训练他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平时,孩子间打打闹闹的行为,妈妈也不要干涉,因为这也是锻炼他规避危险的一个机会。

7.及时和老师沟通。

当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比较严重的欺负时,妈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能盲目把责任推给老师,更不能带着孩子直接和对方的妈妈交涉,否则只会激化矛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妈妈心平气和地把问题反映给老师,让老师多留意自己的孩子和攻击性比较强的孩子,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问题四:孩子爱占小便宜怎么办?

现代家庭“6大1小”的家庭格局让孩子备受宠爱,尤其是妈妈的宠爱更让他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所以,在他的心中,就会认为什么事大家都要让着他,什么东西都要给他,“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于是他也就喜欢什么拿什么,不管那东西是谁的。

经典事例

事例1:

3岁半的小翔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在玩一个小汽车玩具,妈妈发现那并不是家里的玩具。妈妈问小翔:“这个小车是谁的呀?”小翔说:“是小俊的。”妈妈很惊讶地问:“为什么拿回家来?”小翔玩着小汽车说:“这个小车很好玩,我想拿回家自己玩。”

妈妈摇了摇头说:“你觉得好玩,可是那不是我们的呀!你想想,若是你喜欢的小车也被小俊拿走了,你会高兴吗?”小翔说:“不会。”妈妈说:“对呀!所以,我们不能拿不是自己的东西?明天我们把小车还给小俊好不好?”小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事例2:

妈妈发现才4岁的隆隆竟然从幼儿园拿回来几个小积木玩具,妈妈很生气地问隆隆:“你怎么能拿幼儿园的东西呢?”隆隆委屈地撇了撇嘴说:“妈妈上次拿了小店里的几颗糖,还说不用付钱的。我拿积木也不用付钱。”妈妈一听,立刻愣住了……

教育感悟

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或者错拿了别人的东西,明知不对却也不归还,这样的行为都是贪小便宜。贪小便宜将会是犯大错的开端。妈妈要注意,一旦发现孩子贪小便宜,一定要通过引导教育予以制止。

而有的时候,孩子偷拿别人的物品,或者藏起他人的玩具供自己玩耍,这也不是他故意地去侵犯他人财产,只不过是他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一种正常表现。就像事例1中的孩子那样,在成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就属于贪小便宜,但其实孩子只是觉得自己喜欢而已,他并没有觉得不对。所以,对于孩子这类的行为妈妈不用特别惊讶,也不要就此认为他道德败坏,严加管教更是没有必要,只要耐心引导就好了。

但也有些妈妈认为,孩子占点小便宜没什么,而且他既然能占到小便宜说明他很聪明。妈妈这样的认知是完全错误的。有句俗语说:“小错不补,大错吃苦。”所以,类似于贪小便宜这样的错误,妈妈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要给他的未来埋下祸根。只有采取恰当合理的处理措施,才能既教育了孩子,又不会使他受到伤害。

妈妈妙招

1.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占小便宜。

孩子占小便宜,有时候是因为他喜欢别人的东西,有时候就是看别人有自己没有而羡慕。妈妈要能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占小便宜,比如若是他因为喜欢别人的东西而拿走,妈妈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让他明白这种行为的错误。

妈妈只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占小便宜,就能更准确地针对他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2.帮助孩子分清对错。

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还不强,不会明白为什么他拿他喜欢的东西却是不正确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妈妈来帮助孩子分清对错。妈妈要根据他自身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引导他,要告诉他这种行为若是不及时纠正,最终就会害了自己。如果有可能还要对孩子进行健康志趣的渗透教育,比如鼓励他进行一些健康的运动,让他的手脑都得到锻炼,以使他健康成长。

3.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小的苗头。

贪小便宜的毛病就如爬山虎这种植物,若是在它刚开始发芽的时候没有拔除,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会慢慢爬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密。对于孩子贪小便宜的毛病,妈妈要能及时将其扼杀在幼苗状态。否则,当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因为贪小便宜而影响未来的人生。

4.妈妈也要从自身找一找毛病。

有许多妈妈在孩子面前就总是去贪小便宜,要么让他装个子矮省车票,要么买菜的时候为少给人家几毛钱而沾沾自喜……

其实,妈妈的这些行为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日久天长,他自然也就学会了。就如事例2中的孩子那样,他一定很委屈地想:为什么妈妈可以拿我就不行呢?这样一来,妈妈的教育对孩子也就没有了权威性。

5.纠正孩子的贪小便宜,谨慎使用“满足”的方法。

有时候孩子贪小便宜,可能是他的正当要求没有被满足,所以妈妈就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满足他的要求。

但是有时候,发现孩子贪小便宜后,有的妈妈却会这样说:“咱不要他的,妈妈给你买。”这就是一种满足孩子欲望的方法。孩子对物质的欲望会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他喜欢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若是一开始妈妈就说“我给你买”,这就相当于助长了孩子追求物质的欲望,他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

6.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其实,妈妈完全可以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等方法,既能制止他的贪小便宜,也能让他同样感受到快乐。妈妈要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使他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

问题五:孩子憋尿、尿湿裤子怎么办?

定时排尿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可以帮助孩子排出身体内多余的废物。而孩子年龄小,新陈代谢又很旺盛,他会喝很多水,所以每天排尿的次数也会很多。可是总是有孩子不愿意主动尿尿,从而导致憋尿,一旦憋不住的时候就会尿湿裤子。很多妈妈对这样的情况都感到非常头疼。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天,3岁的蒙蒙和妈妈做游戏的时候,总是有夹腿的动作,妈妈问他:“怎么了?”蒙蒙摇头,在妈妈再三追问下,蒙蒙才说:“想尿尿。”妈妈说:“那就去啊!”可蒙蒙却说:“不要!我要和妈妈做游戏!”妈妈哭笑不得,连忙让蒙蒙赶紧去尿尿,并告诉他:“放心,妈妈等着你。”蒙蒙几次确认,这才去了……

事例2:

3岁半的露露这天又在幼儿园尿湿了裤子,妈妈接她回家的时候,刮着她的鼻子说:“怎么又尿湿裤子了啊?”露露却无所谓地说:“湿了再换呗。”妈妈摇头说:“小姑娘怎么能总尿湿裤子呢?这样不仅你会着凉害身体生病,也影响你的‘形象’嘛。”露露眨了眨眼睛,歪着头想着妈妈的话,妈妈说:“尿湿裤子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我们得学会自己去厕所呀!”

教育感悟

孩子会憋尿也许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因为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所以不能按时小便。若是冬天,他穿的衣服较多的时候,他就更加觉得排尿是件困难的事情。或者是有的孩子害怕冲水的声音,所以不敢去厕所。而有时候,妈妈或者老师因为孩子在吃饭等“不恰当”的时间要小便,会训斥他,因此他不敢去小便。更有的孩子是因为幼儿园里老师管理严格,要求他必须遵守纪律,所以也不敢去上厕所。

但妈妈要知道,若是孩子不能主动及时小便,尿液在身体时间过长,将会对他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当孩子憋不住尿的时候,他还会尿裤子,也容易伤害身体。

所以,妈妈要教孩子自主排小便,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让他明白,按时排尿是对他身体有好处的事情。

妈妈妙招

1.教育孩子要及时主动小便。

孩子正处于迅速成长发育阶段,会摄取许多水,但他的膀胱容量小,而且膀胱黏膜也很脆弱,所以贮存尿的功能也很弱,需要经常排尿。但总是憋尿的话,小便次数减少,清除毒素的作用就会减弱。如果毒素在孩子体内堆积,对其身体发育不利。尤其是女孩子,由于尿道短,憋尿将会给病菌感染提供机会。

因此,妈妈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时主动小便,在幼儿园有便意的时候要及时和老师说。妈妈要告诉孩子,尿尿不是丢人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尿尿,主动排尿还会保证身体不生病,是件好事。

2.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