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16

第16章 六月(2)

除了肖像画之外,莫迪利阿尼还善于描绘女裸体,并经常用艳丽纯净的黄色或橘红色画裸体,在以线为主的形体上,用微妙的色彩转折绘制出人体结构关系和体积感,背景往往用蓝灰色或浓重的暗红色,形成绘画色调的强烈对比,充分地表现出女性人体美。

煎饼磨坊夜总会是巴黎19世纪晚期著名的娱乐场所,成为当时画家经常描绘的一个流行题材,雷诺阿、劳特累克等法国画家都曾描绘过此类题材。长年旅居巴黎的赞多曼内奇虽然也同样以此为题,但其着眼点与表现手法较为独特,带有一定的揭露社会阴暗面、展示世纪末消沉情绪的特点。在艺术手法上,他借鉴了日本浮世绘和劳特累克所作海报的某些特点,人物形象高度简化概括,突出轮廓造型,构图忽略空间感,从而使得画面具有一定的平面感;在色彩运用上不求绝对忠实于自然,强化大面积的色块对比关系;在笔触运用上,吸取点彩派的某些长处,偏重运用细碎多变的笔触。

费德里科·赞多曼内奇(1841年~1917年)是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杰出的人物画家与风景画家,是印象主义在意大利最杰出的代表。生于威尼斯的一个艺术世家,1856年~1859年就读于威尼斯美术学院,1860年他参加志愿军前往西西里参加革命,被捕后经家人的多方活动被释放。1862年在佛罗伦萨加入了现实主义进步艺术团体马基亚伊奥典利画派,热衷于反映祖国与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形成了真诚、直观、自然的独特画风。1874年到巴黎,结识了马奈、莫奈、德加、劳特累克等印象派画家。

该画描绘了母亲为女儿梳妆的动人场景。和一般印象派画家表现生活时冷静、客观态度不同的是,画家在这里刻画了母女之间的深情。该画在色彩与笔触的运用上很具新意,整幅画面以粉绿、粉红、粉紫组成淡雅的色调,以细碎精致的笔触塑造人物形象,画中人物的描绘严谨结实而又自然生动,色调浅淡柔和而又极为细腻丰富,光感明快纯净而又柔和清新,画面的构图吸取日本艺术的特点,采用开放式、特写型的布局形式,增加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气息。

赞多曼内奇在艺术上很少追逐时尚迎合公众趣味,从不人云亦云。倔强的个性、独特的画风加上不求闻达的生活态度,使他在生前未能获得应有的荣誉,为了谋生他被迫长期为时装杂志绘制插图。

黎元洪令召张勋入京共商国是

6月1日。黎元洪令召张勋入京共商国是。称安徽督军张勋“功高望重,至诚爱国,盼即迅速来京,共商国是,必能匡济时艰,挽回大局”。2日,张勋电黎元洪,以解散国会为罢兵交换条件。

北系军事将领要求解散国会并进行军事威胁。湖北督军王占元、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分别致电黎元洪,要求解散国会。2日,安武军“北伐总司令”倪毓棻奉命率队进攻北京,自蚌埠出发开赴天津附近良王庄。3日,山东督军张怀芝派旅长徐凤宾率一支队开赴天津附近之独流镇、良王庄一带。5日,鲍贵卿致电卢永祥:昨奉命赴津,与军务处接洽,请各军暂勿前进,东海(徐世昌)愿出维持。候绍轩(张勋)北来,共商良策。7日,宁夏护军使马福祥致电黎元洪,诡称:国会一日不散,人心一日不安,要求总统明令解散,并请徐世昌与张勋同任调护。

冯国璋致电各省力主调停。黎元洪、段祺瑞关系破裂后,冯国璋地位更加突出。5月30日,湖南督军谭延闾建议冯国璋出面调解,得到热河都统姜桂题等赞同。冯国璋在南京召集军事会议,对于时局取旁观态度。31日,黎元洪通电冯国璋及各督军省长等,指斥倪嗣冲等倒行逆施,分裂割据。是日,冯国璋通电主张调停。陆荣廷同两广督军省长亦联衔电请冯国璋,解出棻难,以固共和。上海总商会以皖浙独立,商业恐慌,呈请护军使并电冯国璋等,要求迅赐消弭,以救危殆。湖北督军王占元亦电复谭延闾主张调停各方。2日,京师总商会、全国商会联合会通电各省,吁请悯商民之痛苦,和平解决时局问题。3日,冯国璋派警察厅长王桂林赴徐往晤张勋,提出改组国会等三项解决时局办法,张勋则表示,复辟是一劳永逸之解决办法。4日,姜桂题致电黎元洪、王士珍,主张解散国会,以去纠纷,宣布即日赴京调停,江西督军李纯亦入京调停时局。11日,李纯致电陆荣廷及西南各省,主由冯国璋与张勋以拥护中央为宗旨,维持大局为前提调停时局。13日,姜桂题抵达北京。

安徽阜阳驻军因近来多调蚌埠,县监狱犯人乘虚反狱,并联合土匪焚毁县署,延烧民房多间,兵警开枪追捕,打死民众多人。

北京《民国新闻》、《共和新闻》、《亚洲日报》等八种报纸自是日起停版。4日,《中华新报》亦以时局濒危,纵言无益,宣布停刊。

吴虞在《新青年》发表《女权平议》吴虞以妻子吴曾兰名义发表文章。称“由渔猎生活之平等夫妻时代,人于耕牧牛活之****夫妻时代,则妇女失其自由,为男子之财产,为男子之奴隶矣”。以为立宪时代的女子应争取“有意识之平权”,即“法律所许国民之平等自由之权”。呼吁“吾女子当琢磨其道德,勉强其学问,增进其能力,以冀终得享有其权之一日”。并认为“良妻贤母,固为妇女天职之一端;而生今之世界,则殊非以良妻贤母为究竟”。

6月2日。独立各省在天津成立“各省军务总参谋处”。由徐树铮策划,段祺瑞、徐世昌暗中操纵,参加者有汪大燮、梁启超、李经羲、段芝贵、孙宝琦、熊希龄、曹汝霖、陆宗舆、叶恭绰、张镇芳、张国淦、徐树铮、曲同丰、汤化龙、靳云鹏、梁士诒、杨度、汤芗铭、倪嗣冲、倪毓棻等,复辟派、武人派、段祺瑞派、研究系、交通系等都有代表,公推雷震春为总参谋长。3日,议决具体办法:(一)大总统黎元洪退位,仍居北京;(二)推徐世昌为大元帅;(三)组织临时政府,以段祺瑞为总理,曹汝霖为外交总长,段芝贵为陆军总长,汤芗铭为海军总长,梁启超为财政总长,钱能训为内务总长,范源濂为教育总长,叶恭绰为交通总长,并以江朝宗为北京监察使;(四)召集研究会、讨论会及各帝制系议员,并令各省加派代表二名,组织临时议会。同日,代国务总理伍廷芳电请督军****代表入京商榷和平解决办法。4日,张勋通电反对另组政府,表示抱定原议宗旨,坚决进行,不得别图拥戴。6日,“总参谋处”内部陆宗舆、汤化龙等以争论复辟、共和问题,大启冲突。山东督军张怀芝通电各省,坚持解散国会,重订宪法,组织责任内阁,芟除府中宵小,反对另组政府。7日,曹汝霖以天津“总参谋处”名义入京,谋求各国公使支持临时政府,各使以听命于本国政府为由婉拒。直隶督军曹锟、师长范国璋通电反对另组政府,指出天津成立“总参谋处”,是为别图拥戴,攫夺政权,要求以议宪为正论,以国家为前提,抱定宗旨,共扶危局。熊希龄通电北京政府及各省反对清帝复辟,谓“今南北各省,旱潦已成,赤地千里”,若“再有复辟之举,南方因以称兵,党人们以为名,振臂一呼,乱者四应”,则全国将“土崩瓦解,不可收拾”。8日,驻天津各国领事警告“总参谋处”注意辛丑条约。9日,冯国璋复电熊希龄,诡称“日来绍帅(张勋)入京,必有最正当之解决,前次传闻之说,未足凭也”。21日,因独立各省均已取消脱离中央宣言,加之内部互相倾轧,矛盾重重,“总参谋处”由雷震春宣布撤销。

6月3日。冯国璋致电参众两院提出辞职。冯国璋佯辞副总统职,并将原受证书送交两院,进一步给黎元洪施加压力,加强其调停人地位。5日,黎元洪拟辞职,电请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冯不允。8日,黎元洪电冯及各省,以约法规定,副总统末代行总统职权之前,仅属荣名,无职可辞,予以慰留。

江西南昌德胜门外天竺庙火药库因天气原因突然爆炸,毙看守士兵10余人,震毁房屋多间。

湖南芷江、麻阳等县水灾。

西原龟三第四次来华受日本首相寺内正毅委派,西原起程来华,8日秘密抵天津。西原此行目的,在于促拥段祺瑞重新控制********。

6月4日。曹汝霖入京往晤日驻华公使林权助告督军团解决时局办法。曹汝霖向林权助通报3日天津“各省军务总参谋处”提出的解决办法,并谓:此时绝对不实行复辟,目前正在说服张勋。日本外务大臣本野亦约见驻日公使章宗祥,表示徐世昌出山即能收大局重谋建树,并称应先消灭现政府,再谋建新政府。

蓝辛电令芮恩施照会外交部希“立即恢复平静与政治统一”。美国国务卿蓝辛称中国最需要恢复和继续政治的统一,沿着民族发展的道路前进,对德宣战或仍守对德绝交之现状乃次要问题,美国兴趣在于从友谊出发能为中国有所助益,但最关心的是中国能维持一个统一、负责的中央政府。特别指令将此内容通知“反对总统的军方领袖”,并提议日、英、法等国就同样内容向中国提出联合劝告。5日,美驻华公使芮恩施将电令内容照会外交部,伍廷芳请其秘密转电美国总统,发布声明支持黎元洪,敦促英、法等国采取同一行动。美国建议遭到日、英抵制;法国表示如英、日同意,将予合作。7日,芮恩施单独向中国提出劝告。14日,英国照会美国政府,声称中国混乱的政治局势,不需要英国政府采取任何步骤。15日,日本照会美国政府,就美对华政策提出强烈不满,指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标榜日本政府一贯坚持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方针,但又宣布日本与中国有着政治、经济特殊的密切关系,要求美国政府保证在中国问题上对日本持友好态度。

海军号召西南各省歼除横逆保障共和

晨,海军总长程璧光人见黎元洪,告以叛乱各省围困京师以及张勋复辟之严重性,促黎迅速离京,表示愿亲率舰队护送,南下以号召西南各省,黎犹豫未决。5日,程璧光因反对督军团干政离京,9日抵沪,召集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及各舰长讨论对待时局办法,决定宣布拥护共和,即行讨逆。在谒见孙中山时,孙敦促即行出师讨逆。12日,程璧光电促皖、奉等省取消独立,宣布海军拥护中央。

6月5日

交通部致电天津“总参谋处”及独立各省要求维持交通命脉

请求勿扣车、截款及阻碍邮电,否则将导致商货停运,人心动摇,影响地方治安,严重损害车务营业收入,招致各铁路债权公司干涉。

陕西、山西、福建等省省长离任

陕西省长李根源,山西省长孙发绪因该省督军与中央脱离关系之故,先后离职,各将职务交政务厅厅长代理。福建省长胡瑞霖也离任。9日,浙江旅沪同乡会致电督军杨善德,宣布叛督附逆独立,浙人誓不承认。

6月6日

张勋致电独立各省宣布七日

“挈队入京,共商国是”趁政局混乱,复辟派加紧活动。5日,绥远都统王丕焕致电冯国璋及各省,反对共和,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升允致函张勋,谓:今贼党内乱方剧,以足下宗旨素定,正直建立龙旗,宣言复辟,将共和政体一概铲除,否则机会一失,身败名裂。是日,张勋通电将带部队入京,并要求各省业经出发军队,均望暂屯原驻处所,勿再进扎。7日,张勋带领定武军(即辫子军)12营4300余人及随员184人,在徐州登车北上,8日抵天津,所部直开北京分驻天坛、先农坛。

孙中山及西南将领主张讨逆救国

5日,驻粤滇军师长张开儒通电讨逆,力辟调和之谬。是日,孙中山、章太炎致电陆荣廷及西南各省督军省长,指出“中立”实为“窃地拒命”,作“谋叛各省之屏蔽”,号召兴义师讨伐。8日,孙中山再致电粤、川、滇、黔、桂、湘西南各省都督、省长、议会,指出倪嗣冲等“举兵谋另组政府,为复辟先声”,近又“借口调和,希图解散国会,推翻宪法”,“犹作以退为进之计”,要求各省“以拥护国会与宪法为惟一任务”,“克日誓师,救此危局”。李烈钧应陈炳邀请由沪抵粤,筹商出兵讨逆事。然陆荣廷却致电江朝宗,探询中央对于时局之主张,调停能否成功,“幸希密示,俾有遵从”。9日,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方声涛致电黎元洪,敦请“毅力主持,声罪致讨”,表示忱戈待命,愿为后盾。10日,孙中山、章太炎联名电劝黎元洪,指出天津“总参谋处”因不得列国承认,转而求庇于黎元洪,或身任调和,或复称拥戴,目的诱使黎解散国会,望黎勿为奸人所蔽,勿徇叛徒强请,“奉大法以治国,依民意以御暴”。同时通电西南各省,揭指“调停战事之人,即主张复辟之人”,若“任其调和”,则“共和遗民必无噍类”,并谓各叛督及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张勋、梁启超、汤化龙、熊希龄等“有一不诛”,誓不罢兵。在致陈炯明电文中特别指出,“君在今日,宜宣言拥护国会,不宜宣言拥护总统”。11日,李烈钧、陈炳、谭浩明联电黎元洪等,宣布联合西南各省,兴师讨逆,公推陆荣廷主持大计,以遵守约法、拥护共和为宗旨,又请冯国璋“坚决护持约法之心”,赞助总统。12日,唐继尧电告孙洪伊,滇省“已下******,克日开拔”。张开儒通电全国,指出欲保障共和,必先保障国会,要求西南各省“速兴义师,大张天讨,以全力拥护国会”。驻川滇军师长李伯庚、赵钟奇、姜梅龄通电岑春煊、陆荣廷、李烈钧等,请速护法讨逆,并指出诸公“不宜自立于调人之地位”,若“我方隐忍以顾大局,彼益猖獗而行诡谋,必使已死之帝政复活”。13日,李烈钧致电黎元洪,谓“元首、国会同时依法存在,国会可以非法解除,元首亦形同虚废,安时之利犹小,乱法之害实大”。望“坚持初旨,守正不移”。15日,张开儒、方声涛等通电西南各省,出师讨逆卫国。

华侨集资创办之《民国大新闻报》在上海出版,《出版宣言》中宣称该报“以保障共和国体”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