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15

第15章 六月(1)

希腊国王在战争威胁下退位

6月12日。国王康斯坦丁一世同意法国、大不列颠和俄国的要求,已经退位,让他的次子亚历山大王子继位。如果国王不这样做,协约国就会承认萨洛尼卡战时临时政府。

协约国指责希腊国剥夺希腊人民的自由。协约国声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据条约有权来干涉希腊事务,因为国王已解散了自由政府并且控制了选举。

作为德皇的一个内弟,康斯坦丁因亲德行为破坏了希腊的中立。他曾允许德国船只使用希腊墓地,从而违反了1913年的希腊——塞尔维亚条约。条约规定如果一方受到保加利亚攻击,另一方将给予支持。

美国通过《反间谍法案》

6月15日。今天,美国国会通过《反间谍法案》,从此,任何一个说德国好话的人,都是有嫌疑的。间谍罪和破坏罪最高可判处二十年监禁。

总统威尔逊为开展战争宣传,特别建立了一个由1.5万名作家、演说家、演员和艺术家组成的“公众舆论委员会”。这批人受政府委托,为战争进行宣传。宣传攻势席卷美国。每次集会上“四分钟演讲”、几百万份报刊上的文章和电影,都赞颂给世界带来民主福音的美国,而把德国人斥责为蛮子和匈奴人。

语言也不能逃过这场针对德国的宣传战。“汉堡包”和“酸菜”等源于德语的词汇,被引称为“自由香肠”和“自由包心菜”。明尼苏达州有一名教士被私刑拷打致死,只因为他在一位只懂德语的妇女弥留之际,为她用德语作祷告。

美军先遣部队在法国接受约翰·潘与将军检阅。苏维埃举行第1次会议

6月16日,由工人委员会和士兵代表组成的全俄代表大会已拒绝奥地利单方面的和平建议。两位发言人,陆军部部长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和代表弗·伊·列宁是整个辩论的主要人物。刚从前线归来的克伦斯基极力主张继续进攻,列宁却赞成和解,并把卷入这场战争说成是“对国际社会主义胜利的背叛”。克伦斯基说列宁曲解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和解将“是和敌人亲善。”

士兵、工人和农民集会讨论俄国难以预料的未来潘兴率美军在法国登陆

“黑杰克”潘兴在法国6月27日。有“黑杰克”之称的约翰·J·潘兴少将率领的美军今晨到达法国海港。为了安全起见,准确地点目前还不能透露。第2支分遣部队在离威廉·L·赛伯特少将率领的第一分遣部队驻扎营地不远处安置下来。潘兴本人是今晚到达的。

步兵们迅速地横渡大西洋。尽管海上布满水雷并有潜水艇活动,但路上并未损失一在法国的美军第1分遣队集合等待检阅兵一卒。他们当中有些是自愿入伍的。有些是5月份开始征兵后征集来的,另一些则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那粗硬的棕褐色皮肤表明他们曾和潘兴将军一起在墨西哥打败潘奇·比利亚。他们都来自小农场及城镇。法国村民奔向海岸,称他们为英雄。

潘兴,今年56岁,曾因1913年在墨西哥和菲律宾大败摩洛人而被授予美国远征军总司令头衔,他计划使其部队保持为一个整体,不受协约国其他领袖支配,最终就是希望能指挥每个师有28000人的大军队。

在西线的法军、英军和其它协约国军队认为美国人仍缺乏经验,因此他们不能上前线,至少目前不能。

英国物理学家巴克拉获本年度物理学奖

1917年获物理学奖,时年40岁。1877年6月27日生于兰开夏郡的威德勒斯(Widness),1944年10月23日死于苏格兰爱丁堡,享年67岁。国籍:英国。教育:189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学位;190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双亲:父,约翰·马丁。巴克拉(JohnMartinBarkla),一家化学公司的秘书;母,莎娜·格罗芙尔(SarahGloverBarkla,)。配偶:玛丽·埃瑟·考威尔(MaryEstherCowell),1907年结婚。后裔:二子一女,长子不详,次子迈克尔(Michael),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不幸于1943年在战争中牺牲;女儿不详。经历:1905~190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工作;1909~1913年在伦敦大学任惠斯顿讲座物理教授;1913~1944。年任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教授、自然哲学系主任。其他获奖介绍:1917年获Hughes赐奖章。

主要著作:《次级伦琴辐射》(“SecondaryRoentgenRadiation”),PhilMag,6thSeries,11(Julle1906),812~828。《伦琴荧光辐射光谱》(“TheSpectraOftheFluorescent:RoentgenRadiations”),PhilMag,22(Sept.1911),396~412。《辐射和物质》(Radiation、andMatter),Greenock,England:TelegraphPrintingWorks,1920。“标识伦琴射线”,《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集·物理学》第一卷,345~352。

评述:巴克拉“因为发现元素次级X辐射的特性”,获得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巴克拉首次证明了当物质吸收X射线时,会出现两类次级辐射,它们是两类标识射线:一种是穿透力强的K辐射,一为穿透力较弱的L辐射。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顺序,它们的标识X射线的穿透力越来越强,频率增大。后莫斯莱(H.C.LMoseley)在作过测量后,确定了原子序数的意义。

达布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上的各种难题

(1842~19□7)法国数学家

生于尼姆。毕业于巴黎师范学院。曾获得许多外国大学的名誉学位。先后在师范学院、法兰西学院、路易斯公立中学、索邦大学任教,1880年成为教授。1884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95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2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还是其他许多科学学会的会员。

达布的科学研究兴趣几乎涉及数学和物理学的所有领域,但其主要成就在微分几何学和微分方程方面。

在微分几何学方面,研究了曲面理论和曲线坐标,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特别是引入所谓四圆坐标和五球坐标。1887~1896年出版了多卷《曲面一般理论和微积分的几何应用教程》,1898年又出版了《正交系和曲线坐标教程》。在这些著作中,不仅包括了达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还系统地介绍了18、19世纪近百年来在曲线和曲面微分几何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达布对微分方程积分法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总结了拉昔拉斯的级联方法,并应用于所有二阶偏微分方程中。对用于非线性方程的蒙日方法作了较精确的阐明,被称为达布方程。在常微分方程方面。研究了一阶方程,代数积分方程等。在定积分理论方面,所谓高积分、低积分、上限和、下限和等都是由达布命名的。在解析函数论方面。研究了球函数、正交函数,包括雅可比多项式的分解等问题,并取得重要成果。

在物理学方面,达布成功地解决了运动学、平衡、点系微振等各种问题。许多物理学上的概念如矢量、张量、线、面、束等,都是与他的名字分不开的。

西多连科获列宁奖金和勋章

(1917~)苏联地质学家

生于新尼古拉耶夫卡。1940年毕业于沃罗涅日大学。1941~1943年在苏军中服役。1945~1950年在苏联科学院土库曼分院从事研究工作。1950~1952年任苏联科学院科拉分院主席团副主席,1952~1961年任主席。1961~1962年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国家科研协调委员会副主席。1962~1963年任苏联地质和旷藏保护部部长。1963~1965年任苏联国家地质委员会主席。1965~1975年任苏联地质部部长。1953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为院士。1975年任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同年任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是第7到第10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西多连科主要从事沙漠地质学和地貌学,风化地壳内矿物形成过程及其有用矿物,矿产原料综合评价及周围环境保护等研究。发展了地质学新分支——寒武前纪沉积变质层的岩石学。

西多连科主要著作有:《沙漠矿物形成的基本特征》、《沉积形成矿物学问题》等。

西多连科于1966年获列宁奖金,还获2枚列宁勋章和其他勋章。

罗亚·巴斯托斯·奥古斯托出过《焦木》等多篇诗集

(1917~)巴拉士诗人。小说家。1917年6月13日生于亚松森一个糖业工人的家庭。少年时家境清苦,无机会接受很多学校教疗,但在叔叔家的藏书室里孜孜不倦地阅读大量书籍,尤其是西方名著;喜爱古典文学,并在最初的诗作中刻意模仿。从青年时代起从事新闻工作,长期担任亚松森《国民日报》的编辑部主任。16岁时应征入伍,亲身参加了巴拉圭与玻利维亚间的“夏谷战争”,为日后创作成名作《人之子》积累了大量素材。1938年发表第一本诗集。三年后,以小说《富尔根西奥·米朗达》参加文学竞赛,获好评。1947年,巴拉圭内战后,被流放国外,长期侨居阿根廷,专事文学创作。

1953年发表短篇小说集《丛林雷声》,包括16个短篇,主要描写巴拉圭人民的苦难生活,作品运用西班牙语和土著印第安人瓜拉尼语结合的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1960年第一部小说《人之子》问世,立即轰动文学评论界,在拉了美洲的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小说以“厦谷战争”为背景,描写巴拉圭人民近百年的反独裁统治的斗争,描述了巴拉圭人民为这场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人民要求自由的愿望与社会对这一愿望的限制之间的冲突。作者把神话、象征巧妙地运用于作品中,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作品显得生动、逼真,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

1974年出版反独裁长篇历史小说《我,至高无上者》。小说以巴拉圭统治者弗朗西亚为原型,描述他如何把持政权,闭关锁国,神化自己,强迫老百姓尊他为“至高无上者”。小说结构十分新颖别致,以独裁者自己写的或口授给秘书的记录,即所谓“历史文献”为主线,其中又经常插入独裁者与秘书的谈话摘要;同时又常由一个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出面解释小说,再加上一个“编纂者”的注释、引文和补充,使作品结构犹如迷宫一般。作者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手法,集中刻画独裁者种种复杂、病态的心理,人物性格和形象丰富、复杂,饱满,真实,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得到完美结合,被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家公认为70年代拉丁美洲反独裁刊、说的优秀代表之一。

其他作品有:诗集《歌唱黎明的夜莺》(1942)、《燃烧的桔林》(1949),短篇小说集《闲汉》(1966)、《焦木》(1967)、《水上行》(1967)、《英利恩西娅》(1969)等。

美国电影女演员埃默森·费

(1917~1983)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路易斯安那州伊丽莎白。在加利福尼亚州长大;就读于圣迭戈教会学校。她最初在加州圣胡斯剧团、卡米尔剧团演出,后与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签定合约,在该公司担任领衔女演员或重要配角。第一部影片是《护士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曾在《铁窗鸳鸯》(1942)、《空中堡垒》(1943)、《桃李飘零》(1943)、《沙漠情歌》(1943)、《目标东京》(1944)、《烈士魂》(1944)、《两个世界之间》(1944)、《思君》(1944)等片中担任二号或三号女角,多半扮演风尘女子一类角色。

1944年,埃默森与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的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准将结婚,此后五年里,尽管拍片较少,但一直是新闻人物,住在纽约州海德公园的罗斯福宅邸;经常随丈夫出国,与各国军政界人士交往。1949年与埃利奥特离婚后,除参加戏剧活动外,更多时间是活跃在电视界。她主持的《费·埃默森的奇妙市镇》,是早期美国电视屏幕上耗资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与她一起演出的是乐队领班斯基奇·亨德森。此外,埃默森还担任新闻专栏写作。

费·埃默森《两个世界之间》,1944她主演或参加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密苏里的歹徒》(1941,旧译《新荡寇志》)、《三头六臂》(1941)、《硬汉痴情》(1941)、《半夜歌声》(1941)、《双枪水牛阵》(1942)、《巨厦谋杀案》(1942)、《女枪手》(1942)、《秘密敌人》(1942),《两个世界之间》(1944)、《柏林饭店》(1945)、《揉花碎王》(1945)、《意中人》(1946),《人生几何》(1946)、《有罪的旁观者》(1950)、《大路通向百老汇》(1953客串)、《人海浮沉录》(1957)等。

美国制片人巴克·朱尔斯

(1917~)美国制片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通信部队任电影摄影师,拍过多部战争纪录片;曾参加约翰·休斯顿的—著名纪录片《圣庇德路之战》(1944)的摄制工作。复员后赴好莱坞,1946年任著名影片《杀人者》的助理制片人,朱尔斯·达辛导演的《血溅虎头门》(1947)和《****的缄》(1948,旧译《不夜城》),约翰·休斯顿导演的《我们是陌生人》(1949)也都由他任策划人。五十年代,他在好莱坞监制的都是些平庸之作。后去英国,1959年他同演员彼得·奥图尔合资成立基普制片公司,以英国为基地,拍摄出象古装片《绳环》(1964)和《吉姆勋爵》(1964)等一些优秀影片。《绳环》除获得奥斯卡一项剧作金像奖外,还获得1964年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七项金像奖提名。在前后十五年中,基普制片公司在巴克经营下,拍摄出一批影片,都是由彼得·奥图尔主演的。有:《抢劫英国银行那天》(1960)、《伟大的凯瑟琳》(1968)、《在白色森林下》(1971)、《统治阶层》(1972)、《鲁滨逊漂流记》(1975)等。

巴克监制的其他影片还有:《爱巢》(1951)、《装上刺刀》(1951)、《金鹰宝藏》(1952)、《野猫》(1976)等。

安德森·罗伯特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1917~)美国电影剧作家、戏剧家。生于纽约市。曾就读于哈佛大学。1953年,他的舞台剧《茶和同情》获得评论家好评后。于1956年改编为电影剧本。他的其他电影作有:《直到他们启航》(1957)、《修女的故事》(1959)、《沙砾号炮艇》(1966)、《我从不歌颂我的父亲》(1970,根据他自己的舞台剧改编)等。

《修女的故事》获195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提名,安德森本人获奥斯卡最佳改编金像奖提名;《沙砾号炮艇》获得196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提名。

此图着重描绘女裸体的身躯部分,刚劲简洁的线条,橘红色不同色阶的微妙变幻,出色地描绘出女性胸部、腹部及臀部的美感,给人一种幽静、明朗、欢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