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17

第17章 六月(3)

汤寿潜病逝。汤寿潜,原名震,字蛰仙,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57年生。早年曾入山东巡抚张曜幕。1890年撰成《危言》四卷,主张变法,同年中进士。1900年参加东南互保。1903年升任两淮盐运使。1905年任沪杭铁路总经理,参与领导江浙两省收回苏杭铁路修建权斗争。1906年与张謇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干事。1909年被推为浙江谘议局议长,并于次年发起请愿运动,以求速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1911年杭州新军起义后,被推为军政府都督。1912年被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交通总长,未赴任。曾组织统一党,力图在中国实行政党政治。1917年6月6日在绍兴病逝。8月22日,北京政府加以褒恤。著有《尔雅小辨》、《理财百策》及《三通考辑要》。

6月7日。国会益友社议员发表对时局的宣言

在督军团压力下,提出对制宪让步主张:(一)地方制度表决暂可缓议,但将来议决应依制宪手续;(二)大总统在国会议决国务员不信任案时,或者免去国务员职,或者解散众议院,但同一会期内,不得解散两次;(三)关于议决案与法律案同等效力之规定可以删除;(四)大总统任免国务总理无须副署,但可另加限制;(五)8月1日为国会常会会期之主张尽可让步。提议即开国会第三届常会,迅速改订议员选举法,依法改选议员。试图以让步换取国会之存在。

中华全国学生救亡会发布《宣言书》。斥段祺瑞等“媚外以自固,瘠民以自肥”,宣称当前是“国家存亡之关键”,全国学生救亡会同国人一起拯救国家。14日,救亡会再电斥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复辟之后,,7月3日,中华全国学生救亡会在上海正式开成立会,推名誉理事长王正廷,理事长孙漱岩,章程规定:“以联合学生,唤起国民,扶持正谊,拯救中华民国危亡为宗旨”。4日,救亡会致电西南各省,吁请“克日誓师,肃清遗孽”。6日,救亡会发表《敬告国人书》,吁请联合西南,共锄****;又致函全国学界“群策群力,共拯危亡”。

6月8日。张勋在天津提出调停条件威逼解散国会。张勋抵天津后,即向黎元洪派来迎接的总统府秘书长夏寿康提出“调停”六条件:实行责任内阁;解散国会;解散省议会;改定宪法;惩办群小和****政治犯。限三日内进行。黎元洪即撤销总统府军事幕僚处,邀集国会各政团留京领袖28人到公府会谈,请劝告两院议员提出总辞职,自动宣布闭会,以免被迫解散,未有结果。9日,黎元洪拟就解散国会令,交代理国务总理伍廷芳副署发表,遭坚决拒绝。张勋电告冯国璋及各省,一但解散国会命令宣布,即入都“调停”。10日,张勋派人威吓伍廷芳,如再拒绝,将以激烈手段对付。11日,张勋在津迭催颁发解散国会令。同日,伍廷芳通电全国,以解散国会命令蹂躏约法,声明拒绝副署。黎元洪转而敦促李经羲即日进京就职,副署解散国会命令。12日,张勋再次发出威胁,若当晚仍不发表,独立各省军队自由行动时将不予过问。

6月9日。《密勒氏评论报》在上海出版。为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大陆报》主笔美国人密勒创办,英文周刊。1918年底由鲍威尔接办。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鲍威尔被日军逮捕,该报被查封。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其子威廉·鲍威尔在上海复刊。以报道评论中国和远东政治、经济时事见长。1950年9月改为月刊,因报道美国在朝鲜战场使用细菌武器的真相,被美国政府禁止在美国发行,于1953年停刊。

6月10日。陕西讨逆军驱逐附逆督军陈树藩。陈树藩宣告陕西与中央脱离关系后,陕西军政各界大为愤慨,王飞虎、严雨亭、李襄初三团长及陕北镇守使井崧生、关中道尹井勿幕、驻省城西关团长胡景翼、陕南镇守使管全聚、汉中道尹张士秀等先后组织护法讨逆军,是日包围西安,大败陈树藩部,陈孤立无援,弃城而走。

6月11日。日本极力干预中国时局。驻日公使章宗祥致电陆宗舆,告以日内阁总理大臣寺内认为:中国时局宜速解决,宜乘此时兵权在手,组织纯粹之强固政府,俟政局大定,然后再议调和,兼收并蓄。若现在即行迁就,恐仍非根本解决之道,嘱转达东海(徐世昌)、合肥(段祺瑞)参考。日外务大臣本野对章宗祥表示,日本不支持张勋复辟活动;又急电日驻华公使林权助,以“适当方法”表明日本态度。

6月12日。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伍廷芳不肯副署解散国会命令请辞,黎元洪令准免伍廷芳代理国务总理兼职,在国务总理李经羲未到任以前,特任江朝宗暂行代理。13日江朝宗副署解散国会命令,并填上12日的日期发布,宣告应督军团所请,将参众两院即日解散,“克期另行选举,以维法治”。并通电全国宣布解散国会之苦衷,“此次改组国会本旨,原以符速定宪法之义,并非取消民国立法机关”,要求各省长官“勿生异议”。13日,伍廷芳出京。

6月14日。张勋进抵北京。13日,张勋通电独立诸省“撤回军队,效顺输诚”。是日,张勋偕李经羲、张镇芳、段芝贵等人入京,通电各省吁请支持李经羲组阁。张作霖致电倪嗣冲却以李与民党有“特别之关系”为由反对,力主段祺瑞复职;王占元致电倪嗣冲反对李组阁,提出徐世昌或王士珍出任“最为适宜”;冯国璋致电黎元洪、江朝宗、王士珍、张勋,以为国会解散后,第一要着即请王、张致电独立各省“恢复原状,迅杜责言”,其他条件“仍于法律轨范内从容商榷”,对组阁未置可否。15日,张怀芝通电赞同由王士珍组阁;曹锟致电张勋,声称现时势必军人内阁,乃能统一兵权,大振国威,主由王士珍组阁;杨善德、阎锡山等通电响应。张勋在黎元洪敦请下至总统府,以书面提出解散国会后解决时局办法五条:组织责任内阁;召集宪法会议;改良国会规则,减少议员名额;赦免政治旧犯和摒退公府佥任。黎元洪当即答应。张勋并以口头补提三条:请将优待清室条件列入宪法;请定孔教为国教和请批准定武军增加20营。黎元洪提出四个条件作为交换:独立各省取消独立;天津总参谋处撤销;各省军队撤回原防和各省不得扣留中央税款。20日,黎元洪指令迅速设立内务部办理选举事务局。

孙中山积极活动讨逆护法。孙中山派胡汉民到广州,与陈炳、朱庆澜等商讨逆护法。16日,孙中山派戴季陶赴日调查中国复辟党在日之活动,戴21日抵东京,数日返沪复命。国会议员吴宗慈访晤孙中山,商讨逆护法。17日,胡汉民奉孙中山命赴南宁邀陆荣廷去粤商议讨逆,但陆主张两广自主,乃托足疾拒行。19日,孙中山通电中华革命党党员,准备兴师讨逆,维持共和。23日,孙中山运动海军护法,当晚在上海哈同花园与唐绍仪、岑春煊联名宴请海军总长程璧光“会商大计”。嗣后程召集海军将领会议,响应护法,反对督军团叛变。

两院旅沪议员在上海活动。国会遭解散后,部分议员离京南下,在上海宣告成立通讯处,以便讨论护法事宜。19日,以“旅沪国会议员”名义致电湘、粤、桂、滇、黔、川等省,宣布解散国会令违背约法,当然无效。23日,旅沪国会议员发表宣言,要求申讨倡乱之倪嗣冲,主逆之张勋,以及为之主谋教唆叛乱者;并谓假词中立,暗阻义师,或托名调停,袒庇私党,罪与逆均;声明国会既经解散,今后凡有用总统名义所下文电均不承认有效。28日,旅沪国会议员致电李烈钧等,促速率师讨逆。

毕桂芳通电辞职。黑龙江督军兼署省长毕桂芳为军务帮办兼陆军第一师师长许兰洲所迫,通电辞职并荐许自代。15日,许兰洲接任督军,并于18日恭送毕桂芳离齐齐哈尔。20日,毕桂芳行抵呼兰,突以“黑龙江省省长兼督军”名义通电痛斥许兰洲,指责其愚鲁过甚,为奸人煽惑,称自己是以大局为重,托故让贤,静候中央命令。22日,省陆军骑兵第四旅旅长英顺与步兵第一旅旅长巴英额致电北京政府,以许兰洲胁迫督军退职,宣布与许断绝关系,要求将许调离本省,仍令毕桂芳复职。27日,许兰洲通电反驳,声称毕桂芳、英顺、巴英额皆旗人,有宗社党嫌疑,要求中央从速任命督军,专事征讨巴、英叛变。7月26日,冯国璋接受张作霖保荐,特任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暂行兼署省长,准免毕桂芳职。11月7日,吴俊升第二十九师奉张作霖命进驻齐齐哈尔,解除驻军旅长巴英额、英顺兵权。12月2日,冯国璋据鲍贵卿呈请,以英顺挟制长官,吞没公款,下令褫夺其陆军少将及旅长本职;令准免巴英额本职。

社会党通告宣布在沪设立筹备处

推谢伯英为筹备主任。8月21日,社会党筹备处通告宣布展期筹办,凡前曾经通讯诸君,概请先加入社会主义讲习会,以便将来党事成立,易于进行。

北京烟酒商业银行开业。由张肇达等发起组织,筹集股本500万元,并由全国烟酒事务署拨资提倡。

6月15日。西南各省纷纷反对解散国会。广东省议会开会欢迎胡汉民,胡在会上发表时局演说,指出此次事变“祸机所伏已久”,“不过为帝制之余毒耳”,要求国人勿存“姑息苟安之念”,应尽护法之责。(《中华新报》,1917年6月23日)16日,陆荣廷致电黎元洪及各省,谓国会业已解散,各省应即罢兵,如再肆行要挟,则只知维持共和,拥护元首,不恤其他。23日,章太炎电斥李经羲引寇人都,扰乱法纪,如崔胤之召朱温,名为总理,实是副官。26日,上海国民护法会发表宣言,拥护民国约法。

6月16日。张勋在京策划复辟密谋。在日本劝阻下,张勋复辟决心动摇,令周围遗老们焦虑不安。刘廷琛斥责张勋“欺君卖友”,与之闹翻。遗老们背张密电各省令反对李内阁,企图以倒阁逼张勋走复辟之一途。随后陈曾寿以天津遗老名义写信给张勋:今统一之局已经破裂,牵就调停万难息事,非申明大义,复于明辟,不足以镇服巅危。张勋为之大动,决定发动复辟。是日,张勋以前两江总督职着黄马褂密往清宫觐见废帝溥仪,行跪拜大礼,“恭叩圣安”,称自共和以来,政治污秽,变乱数起,国势飘摇,民不聊生,奏请皇上悯生灵之愁苦,复亲大政,以救中国。23日,张勋遍访北京各国公使,寻求支持。28日,康有为秘密进京,即被迎至张勋公馆。当晚,张勋、康有为、沈曾植、王乃徵、张镇芳、雷震春等在张宅举行会议,决定复辟计划。30日,张勋偕刘廷琛潜入清宫,与陈宝琛举行“御前会议”,将复辟行动计划告知清室。后即在私宅强邀王士珍、江朝宗、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近畿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等,密谋复辟。旋即下令打开城门,调兵布防。

《交通日报》载江中考著《图书馆学序论》。该文使用“图书馆学”一词,在中国文献中为首见。

6月18日。张勋再致独立各省取消独立。张勋以所提条件既经解决,再次电请独立各省即取消独立名义,将军队调回原驻地点,并称待部署就绪,亦当率队归徐。19日安徽、直隶、河南、陕西四省,20日奉天、山东、浙江三省,21日黑龙江省,22日福建省,分别宣告取消独立,“归附中央”。

6月20日。两广宣布自主。18日,广东召开万人公民大会,声讨督军团祸国,通过不承认解散国会令、要求西南各省兴师讨贼等四项决议。是日,广东督军陈炳、广西督军谭浩明联衔致电黎元洪、冯国璋及各省,以“大总统为武力劫持解散国会”,宣布“国会未经恢复以前,所有两广地方军民政务暂由两省自主。遇有重大事务径行秉承大总统训示,不受非法内阁干涉”。22日,陈炳、谭浩明联衔致电冯国璋、王士珍及各省,以李经羲组阁“失所依据”,请速召集国会,依法产生内阁。同日,陈炳等电复河南督军赵倜等主张护法。24日,广东督军公署召开筹商讨逆军事大会,通过粤省自主十项条例,决定从本省各军中编制若干兵力会同驻省滇军克日出师,,然在实施—卜,陈炳借口自主时期军事指挥权应当统一于督军,令高雷镇守使林虎接收警卫军,但省长朱庆澜在滇军支持下拒绝交出。26日,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在粤部署军事,准备出师北伐。粤军进攻福建诏安,得当地护法军响应,闽军于29日退出诏安城。张勋复辟后,因闽粤均一致反对,粤省拟派兵北伐,于7月9日撤出诏安。

6月22日。李经羲通电就任国务总理。因北洋军人反对李经羲组阁,而推王士珍组阁,16日,张勋迫不得已商请王士珍联名通电,吁请冯国璋体谅“调停之苦衷”,出面支持向北洋各省疏通。17日,冯国璋、田中玉、杨善德、赵倜、张作霖、王占元、郭宗熙等均回电表示对内阁无成见或赞成。是日,李经羲正式宣布就职,并称任事之期,断以三月为限。24日,李经羲到院接任视事,同时黎元洪特任李经羲兼财政总长,王士珍为陆军总长仍兼参谋总长,萨镇冰为海军总长,程璧光为海军总司令。原提名内务总长赵尔巽、教育总长严复、农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汪大燮、司法总长汤化龙均不肯人阁。29日,任命江庸署司法总长,李盛铎署农商总长,龙建章署交通总长,并免去张耀曾司法总长、谷钟秀农商总长职。

广东开驰赌禁筹饷。广东宣告自主后,因军饷支绌,特设立筹饷局,专筹额外收入款项,决定开驰赌禁,招商缴纳军需义捐承办,遭粤人纷起反对。

教育部批准北京高等师范附设职工科简章。

6月23日。江西吉安、赣州发生水灾江西连日大雨,赣江上游吉安、赣州等处河道不能容纳,致滨河两岸几成泽国。清江、新淦等县受灾颇重。

6月25日。景蔚文自河南陕州通电讨阎。以阎锡山附逆独立,景蔚文召集旧部,在河东组织讨阎军,自任总司令,先后攻占永济、虞乡、河津、曲沃、翼城、绎、夏等县。是日,在陕州(今陕县)通电中央,历数阎锡山罪恶,宣誓会集义师直捣太原,并请明令将阎褫职。北京政府致电阎锡山令和平解决。同时有人以“晋南公民”的名义向驻洛阳北洋军第七师师长张敬尧请愿“伐罪吊民”,张随即电达北京政府,表示愿意带兵入晋“平乱”。27日,张指派一旅由茅津渡过黄河,进抵运城时,一律改换“山西讨阎军”旗号。阎锡山立即派兵至晋南“剿匪”,北京政府下令不准张敬尧入晋“平乱”,并电召入京面商军务,张被迫下令撤回所部。

奉天遭受旱灾。奉天自入春以来,雨水稀少,且旱风累旬,尘沙蔽天,田苗尽皆枯死,自山海关以西,盖平县以南,赤地千里,为灾颇重。

6月30日。蒙古王公在北京开会,西蒙主附库伦,东蒙主自治,大起冲突。

本月。北京大学朱一鹗、周烈亚、范文澜等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同学俭学会,拟定会章,以“发展自治能力,尤以尚俭乐学”为宗旨。

日商东亚火柴株式会社在天津开办分厂,同年又在沈阳、大连、济南开办分厂。四厂资本共计40万元。

上海创设厚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由薛宝润等人创设,资本银120万两。丁甘仁等在上海创办中医学校,校址在白克路珊字园。1918年迁城内南石皮弄,定名中医专门学校,后改名上海中医学院。

上半年。四川省教育会曾鉴、廖平、宋育仁、徐炯等299人联名上书北京政府,认为“中国道德之要,备载群经,不读经何以言道德,将何以为国乎”,要求“明令学校次第读经,以正人心,以明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