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5
2970600000008

第8章 三月(1)

俄国前首相维特伯爵去世

3月13日。塞尔吉耶·维特伯爵今天因流行性感冒病逝于彼得格勒。他是俄国现代化的倡导者,在他任职期间,他提出发展俄国经济的远大计划。例如改组国家银行、把现有资金用于工业部门、建立俄国轮船公司、开办航海和工程学校。他设法从英、法、德、比等国贷款,并推进铁路的修建工作,特别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1906年他辞去首相职务。

塞尔吉耶·维特伯爵逝世于彼得格勒。

德国飞艇夜袭巴黎

3月22日。一艘德国飞艇在夜袭中轰炸了巴黎的火车北站和圣·拿撒勒火车站。尽管巴黎鉴于去年九月德国空袭的经验而实行灯火管制,但德国飞艇仍找到了要攻击的目标。他们从150米的高度用小气球把长形发光体吊在城市上空,发光体把城市笼罩在带红色的幽灵般的光线之中。借助这种光线,飞艇发现了目标。

投入战斗的飞艇。图为飞艇的指挥吊舱。

本月诞生的法国总理

沙邦·戴尔马(1915~?)雅克·皮埃尔·米歇尔·沙邦·戴尔马,法国政府总理,1969~1972年在任。1915年3月7日生于巴黎的一个上层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先后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和私立行政学院学习,并获法学学士学位。之后应征入伍。1935~1938年与人合办《经济与财政信息报》。1939年进入圣西尔陆军学校接受预备役军官训练。二战爆发后,曾在马奇诺防线作战,升至准将军衔。1940年化名“沙邦”,参加法国本土的抵抗运动。1941年出任工业生产部专员。1942年来到伦敦与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联系并接受其领导,并作为“自由法国”军事代表协调法国本土的抵抗运动。1943年先后担任财政副总监和临时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1944年相继担任负责协调法国军事行动的全国军事代表和陆军总监。1945年出任财政监察员。1945~1946年任新闻部秘书长。1946年参加激进社会党。同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47年参加戴高乐组织的法兰西人民联盟,并成为该党的领导人之一。自1947年起任波尔多市市长。1951年因支持戴高乐被激进社会党开除出党。同年参加法兰西人民联盟,并作为该党的候选人当选为众议员,担任法兰西人民联盟议会党团主席。1953~1954年在法兰西人民联盟解散后发起组成社会行动共和联盟,并任该联盟议会党团主席。1954年把社会行动共和联盟改名为社会共和党,并任该党主席和议会党团名誉主席。1954~1955年先后担任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公共工程部长、运输和旅游部长。1956~1957年出任摩勒政府国务部长。1957~1958年担任加亚尔政府国防部长。1958年积极活动支持戴高乐复出。同年10月与戴派领袖一起创建保卫共和联盟,并成为该党中央委员。1958~1959年连任国民议会议长。任内支持戴高乐的内外方针政策。在德姆维尔内阁垮台后,于1969~1972年出面组阁担任政府总理。任内,推行了“新社会”计划,包括实行合同制、各行业最低增长工资制、职工股份制、职工职业培训制等。1973年改任财政监察,同年2月升为财政总监。1973年和1978年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1974年以戴派元老身份参加总统竞选未果。1974~1979年出任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大区议会议长。1978年再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长。1981年成为反对党议员。1986~1988年再度当选为国民议会议长。任内支持时任总理希拉克的自由主义改革政策。曾于1973年访问中国。曾提出过“一个新社会”的政治主张,认为法国还是一个封闭的社会,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结构改革,为此要改变国家的作用,要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高法国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法国社会结构的年轻化,加强对人的教育培训等等。曾获得三级法国荣誉勋位、十字军勋章、抵抗运动勋章等。主要著作有:《夏尔·戴高乐》、《活力》等。

辛德曼·霍斯特

(1915~19901)辛德曼,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73年10月~1976年10月在任。1915年9月5日生于德累斯顿一个社会民主党人家庭,其父为职员。毕业于一高等中学。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2~1933年在德累斯顿市的一个区里任共青团负责人。1934~1945年被捕入狱,关押在瓦尔德海姆监狱。1945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45~1946年在德累斯顿任《萨克森******》主编。1946~1947年在克姆尼茨任《人民之声报》主编。1947~1949年先后在克姆尼茨和莱比锡任党的县委第一书记。1950~1953年在哈雷任《自由报》主编。1953~1963年在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机关工作,后任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1958年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1963年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当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院议员。1967年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1971年任哈雷专区党委第一书记。1971~1973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人民议院主席团成员。1973年10月~1976年10月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主持制定了1976~1980年国民经济五年计划。1976年10月~1989年11月任人民议院主席兼国务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动荡,辛德曼于1989年11月13日辞职。同年12月3日被以严重违反党的章程为由被开除出**********,同时开除党籍。1990年4月20日在柏林病逝。1985年曾访问中国。

英国女作家曼宁诞生

曼宁·奥丽维亚(1915~1980)英国女作家,1915年3月12日出生于朴次茅斯,1980年7月23日在赖特岛去世。

她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受学于私人教师,很早就开始写作,曾为《观察家》、《泰晤土报文学副刊》等报刊写评论文章。1937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风向变了》,以****的都柏林为背景,着重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在战火纷飞的外部环境下相互间紧张的爱情关系。

女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战时工作,后来又和丈夫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东生活了几年。这几年的经历促使她写出了以中东为背景的两部小说《失踪者中间的画家》(1949)和《爱的教育》(1951)。她在这些作品中着重描写的都是战争背景下人和人的关系。

使曼宁获得极大声誉的是她的两个著名的三部曲小说:《巴尔干三部曲》和《利万特三部曲》。这两部鸿篇巨制的大作,是曼宁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创作出来时。两个三部曲带有连续性,描写了一对英国夫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

《巴尔干三部曲》包括《风云际会》(1960),《被毁灭的城市》(1962),《朋友们和英雄们》(1965)三部小说,描写了这对夫妇战争初期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遭遇,一直写到德国法西斯进占巴黎。布加勒斯特被德国占领,这对夫妇来到希腊。在作者笔下展现了战争对古老欧洲价值观念的冲击,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在****和变化中寻求相互理解的过程。曼宁出色地表现了处于内部和外部各种,不同政治压力下的布加勒斯特。如何从一个“风云际会”、左右逢源的“中立”城市变成一个“被毁灭的城市”的过程。小说里对罗马尼亚命运的描绘,既带有喜剧性,又是悲剧性的,既是诗意的,又是真实可信的。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古斯十分赞赏《巴尔干三郎曲》,认为它“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女作家写出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曼宁的《利万特三部曲》包括《危险树》(1977)。《打胜了的败仗》(1978),《小俏的总结》(1980),主要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时期的埃及。在三部曲中,男女主人公战前的和平生活被战争破坏,生活处于经常的不稳定的状态中,从而产生了感情上的危机。但在小说里写得更为出色的是沙漠中的战斗场面。

曼宁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成长》(1948)、幽默小品集《我的丈夫,卡特赖特》(1956)和小说《不同的面孔》·(1957)等。

美国第一部大型电影首演

3月3日。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纽约获奖,该片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放映他长达三小时的力作。这部故事片大获成功,许多影评家称赞该片拍摄技术完美称道摄影师比利·比策尔的特写镜头,赞美情节的紧张和演员表演出色,音乐伴奏上乘。他们认为该片是电影艺术的巅峰之作。

但也有人认为,该片描写的美国南方各州善良温淳的民风:由北方发动的内战的残酷以及战后时代的恐怖,流露出种族主义倾向,意味着美国种族斗争的新高潮。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在现场指挥拍片的情形。

协约国宣布切断德国所有的补给,并保证不危及中立国船只的安全。

英国成立了第一支女子部队。

美国第一部大型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演。

在法国和英国支持下,俄国宣布拥有达达尼尔海峡及伊斯坦布尔的主权。

在东线战场,德国占领了格罗德诺。

英军在法国的诺夫查贝尔发动攻击。

墨西哥革命军领袖萨巴塔的部队杀死一名美国人。

美国向中、日两国递交备忘录,表示对违反中国门户开放及领土完整的任何协定概不承认。

德军击败来犯的英军,置建防线。

英国海军在智利外海击沉德国军舰德累斯顿号。

据报道,德国强迫战俘每天在矿坑中工作十小时。

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布雷区损失六艘主力舰,海军攻势顿告停止。

在德国帝国议会广场上,首次出现反战示威。

英国在印度实施印度防卫法,以镇压印度人民的反英独立运动。

在西线战场,法国取消了对香槟地区的攻势。

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一笔为数九百万马克的战争经费。

各地的排日运动日趋激烈。

德国飞艇夜袭巴黎火车站。

波兰的普热米斯在俄军194天围攻后终于陷落,俄军得以再越过喀尔巴阡山而推进。

在瑞士伯尔尼举行的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会议发出和平呼吁。

美国向英国抗议,认为英国的封锁行动破坏合法贸易。

英国宣布对印度实施粮食禁运。

在英、法的支持下,俄国要求拥有达选尼尔海峡和伊斯坦布尔的权利。

罗德岛:德国巡洋舰及342名从盟军船上救出的旅客在扭波特纽斯避难。

法国,英军攻打新夏佩勒。

墨西哥:萨帕塔军队打死美国的约翰·麦克马纳斯。

法国:德军击退英军远征部队,重建防御工事。

英国海军在智利西岸将德军战舰“德累斯号”号击沉。据报,德国强迫战俘在矿坑里每天工作10个小时。

6艘英国战舰在达达尼尔海峡水雷区被毁,海上进攻受阻。

生:

纳·金·科尔,美国歌唱家(1965年2月15日卒)。

卒:

弗雷德里克·W·泰勒,美国工程师,科学的管理人员(1856年3月20日生)。

孙中山援命戴季陶与驻******的关系发表谈话

3月1日孙中山授命戴季陶就中华革命党与中国驻******的关系发表谈话,否认中华革命党煽动留日学生反对日中交涉。

3月3日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第六次会议。北京政府“为发展中外商务”起见,同意对第一号第四款再作让步,即:中国允诺将山东省内重要城镇辟为商埠,而且,中方拟订的所有应开地点及章程,必须与日本公使预先协商。

3月4日张培爵遭袁世凯杀害。张培爵,字列五,四川隆昌人,1876年生。1904年入成都高等理科优级师范学校。1906年加入同盟会。次年,与熊克武等联络新军和会党,计划在成都起义,事泄未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与杨庶堪等于11月22日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1912年2月四川军政府成立后,任副都督,受都督尹昌衡及护理都督胡景伊排斥,改任民政长。不久,调北京任总统府顾问官。“二次革命”中潜至上海,资助黄兴取南京,事败避居天津租界。本年1月上旬被捕,旋即被解往北京军政执法处。是日,被袁世凯以“血光团”罪名杀害。著有《张列五先生手札》。海关监督安格联与俄国格雷夫代表中俄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第十四条所载免税物表之协定》。按照该协定,中俄又于7月27日在哈尔滨签订退还关税章程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