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4
2921800000034

第34章 十一月(1)

德国巡洋舰被击沉

11月9日。德国巡洋舰埃姆登号在印度洋科科群岛附近被澳大利亚巡洋舰悉尼号击沉。在此之前,这艘神出鬼没的巡洋舰已在印度洋上拦截并击沉了二十二艘英国商船。英国印度洋舰队几星期以来都在搜索这艘战舰,但未果。俄国巡洋舰谢姆楚克号和法国驱逐舰木盖号也先后成了埃姆登号的牺牲品。上月10日,埃姆登号炮轰印度马德拉斯港内的加油站,引起大火。同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甚至以《埃姆登号的牺牲品》为标题,对这艘巡洋舰作了评论。当英国人听说这艘低速(每小时二十海里)战舰竟能避开英国战舰而击沉总吨位为七万零八百二十五吨的二十二艘英国商船时,莫不感到惊讶。本日埃姆登号被击沉,舰上的幸存者大都被关进战俘营,其中四十九人后来逃脱。他们抢了一艘停泊在季林岛的三桅帆船出海,于次年一月在阿拉伯海岸登陆,取道君士坦丁堡回国。

本月。日本对德宣战以后,出兵攻占青岛。图为首批青岛的德国战俘,他们被安置在东京汪草的收容所内。

澳大利亚海军追击并击沉进攻者

11月11日。澳大利亚海军的巡洋艇“悉尼”号在苏门答腊以南500英里的椰子群岛附强大的英国海军近海城击沉了德国的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痛痛快快地报了仇。“埃姆登”号一直在印度洋各处袭击过往的商船。在它最近的一次袭击中,从椰子群岛居民那里夺走了两个月的供应品,因而激怒了澳大利亚人。

在仅仅几个小时的战斗中,德舰200名水手死亡,30多人受伤。舰长冯·马勒和霍亨索伦王室的弗朗兹·约瑟夫亲王被俘。据报,“悉尼”号上没有伤亡,军舰本身也没有什么损伤。

兴登堡接过东线指挥权

11月30日。在个月初正值波兰任长期战争中处于决总司令冯·兴登堡定性发展阶段之时,保尔·冯·兴登堡将军被任命为德—奥军队的总司令。这位将军将其毕生精力献给德国军队,并在今年秋季的早些时候于东普鲁土挫败了俄国的进军;这次任命是对他的褒奖。

在波兰的罗兹战役中,德军在双方总共投入了70万兵力的战线上,向俄国发动了一次全面进攻。由现在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将军指挥的第9军同俄军第1、第2军之间展开作战。俄国的这两支军队驻扎在北部边地,是“大公”进攻战略的一部分。马肯森的部队顺着东南部一个大突破口蜂拥而至,给伦南康普夫统辖的俄军以接连不断的打击。然而,由于赖因哈德·冯·谢弗·博亚德尔将军指挥的德国第25后备军团试图在俄军中间穿插过去,并与马肯森的兵力一起夹攻敌人,可是大公的士兵反而变得顽强了。谢弗的进攻看来产生相反的恶果,因为,被包围的是他的军队,而不是俄军。

正当德国的后备军团看来似乎要被歼灭之际,形势意外地出现转机:谢弗率领他的部队冲出包围圈,并且还俘虏了1.6万名敌兵,缴获了64门宝贵的大炮。在11月份寒冷的九天里,他的军队一直任不屈不挠地前进。然而,他们中的确也有伤广,有1 500人被打死,2 800人负伤。

人们用长达一周的时间分析罗兹之战之后,可以说虽然俄军可能在战术上取得胜利,但德军已迫使俄军的攻势停顿。这的确是场血战,德国总共损失3.5万人,俄军有9万名士兵阵亡。

如果不是因为兴登堡指挥的10月9日的军事行动冲破了防线,在俄军组织反攻之前就将其击溃,那么,这个事实上的相持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前进以及后来的撤退推迟了俄军要进行进攻的计划。

陈伯稚与国民党军巷战中牺牲

(1914~1936.11.16)原名陈伯池。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乡叶家陈村。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起任红1军排长、红4军连长。1932年任红4军第11师连政治指导员、师特务营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黄安、苏家埠等战役。同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入川。1933年任红4军第11师32团政治委员,参加川陕苏区反“围攻”和营渠、嘉陵江等战役。1935年参加长征,同年9月任红9军参谋长,参加绥崇丹懋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后继续长征,参加岷洮西战役。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参加一条山、打拉牌战斗和平大古凉战役。同年11月16日在甘肃省古浪县城与国民党军巷战中牺牲。

美国小说家法斯特·霍华德·梅尔文

(191~)美国小说家。1914年11月11日生于纽约一个犹太裔工人家庭。曾就读于乔治·华盛顿中学和国立制图技术学校。他的青年时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他被迫辍学,从事过各种零杂体力劳动,后来在一家图书馆当练习生。他刻苦自学,很早就发表文学作品。第一部描写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小说《两个溪谷》(1933)出版时,他还不满20岁。接着他义发表描写纽约贫民窟生活状况的长篇小说《孩子们》(1937)以及另一部以美国独立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孕育在自由中》(1939),开始有了一定的名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战地记者。

40年代他参加美国共产党,并进入创作的丰收期,接连发表了多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边疆》(1941)追述美国1878至1879年间强迫印第安人迁往贫瘠不毛之地的历史;《没有被征服者》(1942)描写华盛顿逐渐成长为独立战争的领袖;《公民潘恩》(1943)记录为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却被独立后的美国所遗忘的革命家汤姆·潘恩的一生;《自由之路》(1944)描写一个南方黑奴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成长为众议员。这些作品用现实主义方法对历史作了新的、有说服力的阐释,受到国内外批评界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斯特发表了《美国人》(1946)、《克拉克顿》(1947)、《我光荣的兄弟》(1948)、《斯巴达克思》(1952)、《美国的皮克斯基尔》(1951)、《萨柯与樊塞蒂的受难》(1953)等作品,透视的目光从当时美国的阶级斗争一直延伸到古以色列人民的反抗和古罗马奴隶的起义,表彰历史上劳动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是对麦卡锡时期美国反动政治的抨击。这些作品为他在社会主义国家赢得了声誉,苏联政府于1953年向他颁发了“斯大林国际******”。

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揭露给法斯特以很大的震动。1957年他宣布脱离美国共产党,同年发表《赤裸裸的上帝》一书,叙述他参加美共期间(1943~1956)的心情,对自己以前的政治活动和文学业绩加以反省。此后,他又发表多部长篇历史小说:《摩西》(1958)、《温斯顿事件》(1959)。《四月的早晨》(1961)、《权力》(1963),《阿格里巴的女儿》(1964)、《托盖马达》(1966)、《渡河》(1971)、《赫斯雇佣兵》(1972)。他的《移民四部曲》包括《移民》(1977)、《第二代》(1978),《生根》(1979)和《遗产》(1981),描写法、意裔第二代移民丹·拉维特奋斗创业的历史,同时还描写了一大批犹太裔、华裔移民在美国的种种遭遇,时间跨度很大。历史画面广阔,出版后颇为畅销。此外,法斯特还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剧本、传记和儿童文学作品,还用E·V·肯宁汉的笔名发表过侦探小说。文学史家们一致认为,法斯特的主要成就是早年的长篇历史小说。

保家利亚作家维任诺夫·帕维尔

(1914~1983)保加利亚作家。1914年11月9日生于索非亚,1983年12月21日在索非亚去世。他出身在索非亚近郊的一个贫民区里。1932年上中学时因参加马列主义小组被开除学籍。同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38年出版小说集《没铺石面的街道》。1939年入索非亚大学攻读哲学。1944年投笔从戎,作为《人民军报》军事记者、《前线战士报》主编参加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战后任《黄蜂》、《九月》、《火焰》等文学刊物的编委,并任电影制片厂副经理和文艺部主任。1972年后任《现代人》杂志主编。1980年后任保加利亚作协副主席。

维任诺夫是一个勤于探索、才华横溢的作家。曾四次获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早期作品《没铺路面的街道》描写的是索非亚底层人民的悲苦生活;《白天与黑夜》(1942)描写的是战争环境中社会生活的画面与人物图象。这两部清淡隽永的作品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保加利亚解放后,维仟诺夫走向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他以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系列反法西斯斗争的优秀作品。如小说集《第二连》(1949),《在原野》(1950)、《我们的力量》(1957)等。其中中篇小说《第二连》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它艺术地再现了保共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而同留用军官中敌对分子所作的斗争。中篇小说《在原野》描写的是一支游击小分队深入敌占区,烧毁奶制品作坊,处决伪县长的英雄事迹。这两部作品因其思想艺术上的成就而先后获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

进入60年代,维仟诺夫的创作视野转向现实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小说集《持小提琴的少年》(1960)和《扁桃的气息》(1966)是他这时期的重要作品。它们以现实主义的剖析力触及了现实社会的迫切问题,揭示了五光十色的人物心理。其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隔膜,以至两代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等问题。在短篇《像启明星的男人》、《我的父亲》、《审判》,《持小提琴的少年》等作品中,作者鞭笞了那些道德低下、对子女丧失责任感的父辈们。在《典范之家》、《扎哈里的生日》中,作者对那些形形色色的市侩的灵魂作了冷峻的剖析。但作者不停留于揭示人性中的丑恶。他在同时期发表的长篇小说《星星在我们顶空》(1966)中,重新热情歌颂了普通劳动者、反法西斯游击战士什蒂利亚老人的高尚品德与献身精神。这部作品以其感人的生活内容和艺术表现力成为保加利亚当代小说的杰作。

进入70、80年代,维任诺夫的创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他用一系列新颖奇幻的作品艺术地表现了现代精神文明受到的巨大挑战以及人类的历史命运与人性健全发展等重大问题。长篇小说《夜驰白马》(1975)以科学工作者乌鲁莫夫院士及其外甥沙沼为代表,反映了当今两代人之间的精神道德差异。乌鲁莫夫院士的正面形象和沙沼的复杂形象显示出作品巨大的心理深度。乌鲁莫夫富于创造的、崇高的一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人性和谐发展的人生图画,并艺术地阐明了两代人关系趋向完美的重要途径。小说荣获1976年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在中篇小说《障碍》(1976)中,作者把人与人关系中存在的精神壁障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凸现了出来:一个保持了内心和谐的年青姑娘与一个囿于世俗之见的作曲家之间的一幕悲剧,构成了一个富有整体寓意的“障碍”的形象。它以哲理上的艺术升华来唤醒人们,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中篇《白色蜥蜴》(1977)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智能的片面发展导致人的异化的重大主题。它描写了一个神童由出生到自我毁灭的全过程,反映了滥用科学技术,干预遗传进程,使人变成畸形人的消极后果。作品以夸张扭曲的形式表现了新奇的构思。长篇小说《天平》(1982)从人物精神气质的角度,表现一个陷入市侩主义泥坑的建筑师通过自我意识的苏醒获得了人性的复归。主人公巴列夫斯基在一次工伤事故中丧失了记忆。在恢复记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旧我”,通过反思,他最后走向了通过“新我”的阳关大道。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获得了思想艺术上的升华,别具认识和审美意义。

法国考古学家佩罗

(1832~t914)法国考古学家,1832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国维耳讷夫一圣一乔治,1914年6月30日卒于巴黎。1861年,作为中亚细亚考古研究远征队员,重新考证出安西拉纪念碑或奥古斯都的遗嘱的原文,他在1862年至1872年出版的《加拉西和比提尼的考古研究》一书中,详细叙述了这次远征经过。1875年被聘为巴黎大学考古学教授。1888年被聘请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院长。其他著作还有:1882年至1914年同契庇茨合著出版的十卷本的《古代艺术史》,1867年出版的《论雅典共和国的公法和私法》,1875年出版的《考古学、金石学和历史学回忆录》。

美国电影演员布鲁斯·戴维

(191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伊利诺斯州坎卡基,曾在西北大学读书。四十年代起活跃于好莱坞影坛,有时演主角,有时演重要配角。演出的影片有:《说话太多的人》(1940)、《海上霸王》(1940)、《路透传》(1940)、《香笺泪》(1940)、《飞骑将军》(1940)、《新加坡女人》(1941)、《海狼》(1941)、《神枪手》(1941)、《大西洋之战》(1943)、《喋血梅金岛!》(1943)、《她属于我》(1943)、《圣诞节》(1944)、《拉斯维加斯的月光下》(1944)、《火车上的女人》(1945)、《偏见》(1949)、《青年时代的丹尼尔·布恩》(1950)、《伐木林怒火》(1950)等。

城市上空具有超现实因素

《城市上空》有多幅变体画,描绘了一对情人在故乡的上空飞翔遨游,浪漫而自由,下面是朴素的俄罗斯民居、白色的教堂和花园。作品中所具有的超现实因素,成为夏加尔艺术实践的重要特征。

夏加尔的早期作品在题材、内容和情感上与故乡维帖布斯克紧密相关,他从俄罗斯民间艺术中吸收了许多营养,创作了一系列夸张的,充满想像力的人物形象。

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他回到了维帖布斯克,担任维帖布斯克美术学校的负责人和市苏维埃美术委员。1919年因与马列维奇在艺术观上有分歧,遂去了莫斯科,在剧院画舞台布景。1922年,他到了德国柏林,1923年定居巴黎。

陆军队胜海军队在球季赛中领先

11月28日。在整个欧洲成为战场的同时,美国武装部队却在运动场上进行训练。在今天的橄榄球比赛中,陆军队在费城富兰克林球场以20:0胜了海军队。也是在这个季节里,陆军队击败了鲜为人知的“圣母”队,从而报了去年的一箭之仇。青年四分卫格斯·罗累斯和端锋队员克努特·罗克尼曾挫败了陆军队,在前所未闻的前进传球过程中5次触地得分。但是训练有素的陆军队今年防守得很严密,海军队仅得了7分。

引人注目的还有由跑回来的约翰·伊姆雷率领的密苏里矿工队。伊姆雷成绩卓著地30次触地得分,使得他的球队在8场比赛中同对方打成;540:0。这使人们联想到1900年那场精彩的比赛,在那次比赛中,迪金森以227:0胜哈佛福德队。

上海水木业工人举行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