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08

第8章 科技之光(2)

里歇

1913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时年63岁。1850年8月26口生于法国巴黎,1935年12月4日死于巴黎,享年85岁。国籍:法国。教育:1877年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78年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双亲:父,阿尔弗雷德·里歇(Alfred Richet),外科医生、教授;母,欧仁妮(Kugenie RenouardRichet)。配偶:阿梅利(Amelie Aubry),1877年结婚。后裔:五子二女,长子乔治(Georges),次子雅克(Jacques)三子查尔斯(Chades),四子阿尔伯特(Albert),幼子阿尔弗雷德(AltYed),长女路易丝(Louise),次女阿代勒(Adele)。经历:1876~1887年在巴黎法兰西大学任教,从1881年起兼任《医学学报》主编;1887~1927年任巴黎大学教授。其他获奖介绍:1879年获巴黎生物学会奖;1926年获荣誉军团十字勋章。

主要著作:《大脑回的生理学和组织学》(Physiology and Histology of the Cerebral Convolutions),New York:W.W-ood and Co.,1879。《动物机体产生的热量》(La Chaleur Animale),Paris:F.Alcan,1889。《生理学词典》(Dictionnaire de Physiologie),共十卷,Paris:F.Alcan,1895~1928(With P.Langlois and L.Lapicque)。《心理玄学论著》(Traite de Metapsychique),Paris:F.Alcan,1923。其他重要著作还有:《关于人和动物的胃液》(1878)、《内应的毒物》、《关于敏感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肌肉和神经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医学科目》、《医学通史纲要》、《迟呆的人》、《刚痿病患者》、《人和智慧》、《普通心理学实验》、《过敏性》及《战争与和平》等。

参考文献:《科学家传记性辞典》,443。《科学家传记辞典》,1975(Vol.1),423~432。

评述:里歇“因为对过敏性的研究”获19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过敏反应是指异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种种不适的变态反应。里歇在研究血清疗法过程中发现,当重复使用抗血清治疗传染病时,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他对此作出理论解释:所谓过敏症,乃是免疫的变态反应,是机体对某种抗原物质的一种异常反应;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产生出特异性抗体,它们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对机体不利。除了医学研究外,里歇对心灵感应等心理现象进行过深人研究,并写了不少论著;他还是一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平主义者,也是航空学爱好者。

斯科特到达南极后丧生

2月10日。罗伯特·F·斯科特船长及其倒霉的南极探险队另两名队员的尸体在南极洲的坚冰上被发现。离这里10斯科特架过的最后一艘船泰拉·诺瓦号英里处就是可使他们生存下来、找到生活用品的基地。

斯科特遗留下来的日记中写道,他们1912年1月18日到达南极,抵达后才知道罗尔德阿蒙森森已先于他们1个月到达南极。3月20日该队中的另两名队员埃德加·埃文斯和L·E·G·奥茨在这3人到达最后一个营地前死于大风雪。斯科特、爱德华·A·威尔逊和H·R·鲍尔斯3人的尸体是一支救援探险队发现的。

副主教斯塔克登上麦金利山

6月20 日。赴阿拉斯加的主教派传教士、副上教斯塔克和他的3名助手宣称他们是第一个攀登上麦金利山的最高峰,北美洲的最高点。

斯塔克和他的一行人在山峰上树起6英尺的十字架和美国国旗。气压表的度数标明山的高度是20500英尺。这支探险队3月13日离开费尔班克斯,预计在5月初到达山顶。但是在打开31英里的冰川通道时耽搁了时日。这条冰川去年被一次地震掀下了山岭。

近年来,许多探险家试图登上麦金利山的山峰,一些人假称已登上山项。斯塔克,这位多年在阿拉斯加与印第安人在一起的传教士几乎登上了加拿大和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所有重要山峰。

福特汽车厂开创装配线生产法

10月7日。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首先在密执安州海兰帕克的汽车工厂建造一条装配线,采用一贯作业的工作流程,大幅度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客观上在更大程度上剥削工人。

一辆辆汽车在福特汽车厂的装置配线上成型出厂具体做法是:工人只须站在762米装配线的工作点上执行其所分配到的装配工作;这种流水作业方式,使一种汽车可以在3小时内装配完成,这正符合福特T型车销售量日益增加的需求。

亚历山大

(1833~1913)美国历史学家、科学家。1833年4月2日出生于夏威夷州檀香山,1913年2月22日卒于该地。父亲和母亲是美国传道师。先在故乡普纳洪学校读书,以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伯格完成大学预科学业,1855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在贝洛伊特学院和印第安纳州文森内兹附近的一个专科学校教一段书,并与一位教授的女儿结婚,然后回到檀香山。在普纳洪学校任六年希腊文教授,后又于1864年~1870年担任该校校长。1872年,被任命为夏威夷王国土地测量局局长。具有广泛的学识,是夏威夷历史学会创始人和新西兰玻里尼西亚学会创始人之一,还是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其重要著作有:1891年出版的《夏威夷民族简史》,1896年出版的《夏威夷君主国晚期和1893年革命史》,被公认为夏威夷最出色的学者。

姜泗长

(1913.10.21~)耳鼻咽喉科学家。生于天津。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曾任中央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助教、讲师、副教授。1947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1949年回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教授、附属医院院长,第五军医大学教授、附属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兼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教授。1957年起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副院长,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是中华医学会理事、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耳鼻咽喉科的研究、医疗和教学工作,为国内颞骨病理学、听力学和耳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40年代中期,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颞骨组织病理学的系统研究。1950年在国内首先成功地施行了内耳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聋,此成果被列入《世界耳硬化症索引摘要》。60年代初最先采用镫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聋获得成功,自行设计的手术器械定型生产。70年代,率先使用纤维内诊镜检查治疗食管、气管疾患。80年代以来,带领并鼓励学生开展了前、中颅底后颅窝等高难手术,在耳神经外科、头颅外科方面居领先地位。他开展的“听小骨测量与听骨链重建”和“耳硬化症手术治疗”分获国家科技大会奖和国家科学大会奖“爆震性聋的机制和防治研究”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陈嘉庚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他举贤荐能、甘为人梯、举人过己的高尚品德被誉为“姜长风格”。著有《耳科学》,主编有《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