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06

第6章 世界历程(6)

贺炳炎

(1913.2.5~1960.7.1)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向明言。生于湖北松滋第九区刘家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1932年在湘鄂西红军学校学习,并兼任区队长,后任红3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同年8月当红8师主力攻入草市镇遭敌伏击时,他主动率部驰援该师突出重围。后任襄北独立团团长、黔东独立师师长。参加过湘鄂西和湘鄂川黔苏区历次反“围剿”。1935年任红18团团长,率部参加板栗园战斗。同年11月任红2军团新编第5师师长、参加长征。长征途中再次负伤,被截去右臂,在担架上坚持指挥作战。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后,任红6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曾率716团一部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后率部转战于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任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曾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到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1月奉命率数百名干部到洪湖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缓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西北诸战役。1948年率1纵队参加瓦子街战役,当对敌实行包旧时,他发现友邻部队未赶到顶定阵地。果断派出所部预备队堵住缺门与敌激战,对争取战役的全胜起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0年7月1日于成都病逝。

韩先楚

(1913~1986.10.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早年当过学徒、雇工。1927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区游击队。1931年起任独立营、团排长,在黄陂、孝感、罗山地区进行游击战争。1933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后任副连长。1934年随红25军长征,任连长、营长。1935年到陕北参加劳山战役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223团、224团团长,红78师232团团长、副师长、师长,曾参加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689团团长。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中。率部于武乡地区与日军进行5次白刃战,掩护兄弟部队两个团安全转移。后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新编第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曾率1个团到冀南敌后,开辟以威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到延安,入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任抗大第1大队大队长。1946年春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为牵制国民党军向北满进攻,组织发起鞍海战役,连克鞍山、营口、大石桥等城镇。后参与指挥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军1个精锐师。1947年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率部克义县、攻锦州,继又参加辽西会战,指挥所部突袭国民党军第9兵团指挥部和3个军部,俘兵团司令廖耀湘。后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后任第40军军长、第四野战军12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长沙解放后兼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参与指挥海南岛战役,曾率6个团渡海并指挥岛上部队作战。6月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均在前线指挥作战。1953年回国后,任中南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起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是****第八届************、中央委员(1968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员。1986年10月3 日于北京病逝。

谷景生

(191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谷克敬,曾川名谷峰。川西猗氏(今临猗)人。1931年“九一八”中变后到北平(今北京),先后参加“左联”、“社联”和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北反帝大同盟机关报《反帝新闻》主编,察绥抗日同盟军第5师1团政治委员,共青团北平********,北平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泡沫》社社长,北平学生联合会党团成员,****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35年与彭涛、周小舟等组织领导“一二九””运动。1936年3月被捕入狱,同年底被营救出狱。后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总会干事,****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民运部部长,随部队转战晋东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起任****太行区委城工部部长、决死第9团政治委员、****太行第7地委书记兼第7军分区政治委员。1947年起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部主任,****郑州********兼警备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5军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和进军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任第15军政治委员兼****昆明********。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政治委员,参加第五次战役,后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1953年回国后,任防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群工部部长。“**********”中,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8年11月后,先后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丁秋生

(1913.11.9~1995.1.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湖南湘乡莲花桥区谢家保。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9军团第14师41团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5师13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曾任干部团营政治委员。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第73师218团政治委员,曾参加直罗镇、东征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政治部股长、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第3分校政治部利长。1940年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起任****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政治委员。1942年赴山东,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2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1960年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1978~1983年任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著有长篇小说《源泉》(1964)。

陈时夫

(1913~1953.8.11)原名程时福。湖北阳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闭。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1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到陕北后,任共青团陕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书记,****环县、庆阳********,陕甘宁省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底入****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到皖浙赣地区任****特委组织部部长。1939年起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江南指挥部新编第6团政治委员、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师2旅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苏中第2地委书记兼苏中军区第2分区政治委员、第1地委书记兼第1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郭村、黄桥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中区委员会副书记,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0军政治委员,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党组书记。1953年8月11日于上海病逝。

1913年北京大学纪事

1月

1月12日教育部电饬各省,北京大学校本年八月开文理法商农工各科新班,四月间开办预科新班,请饬合格学生志愿入学者,向本省教育司报名,等候赴考。

▲教育部令第一号,公布《大学令》。

2月

2月23日《政府公报》载北京大学校预科招生广告:本校拟添招新生160名,文法商科第一类80名,理工农科第二类80名,三月初六日在北京、上海、武昌三处同时举行试验。

3月

3月17日教育部总长刘冠雄指令北京大学校:法科学生钱云鹏等毕业之后仍愿留学深造,殊堪嘉许。但教育部上半年预算已不能追加,拟于下半年提出预算,同时即颁布留学外国之规程,届时自当照章择优派遣。

北京大学校法科学生钱云鹏等4人,王科李伯贤等4人,商科茹鼎等2人联名写信,呈教育部总(次)长、校(学)长,恳请毕业后筹法派往各国留学,以学有所得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4月

4月《中华教育界》第1卷第4期报道“北京大学第一次毕业”:北京大学开办十余年,先设预科、师范科。毕业4次,造就良多。本年为分科第一次毕业,全校计230人。按照中央学会议决,大学毕业授以学士学位。

5月

5月10日《教育杂志》第5卷第3号刊北京大学商法科毕业生名单:法科政治门:陈恩普等12人;商科银行门:张为章等29人。

5月29日教育部指令北京大学校长何时:该校预科二、三年级学生屡生事端,目无法纪,应由该校长查明为首:之人立即斥退。其余被胁者令遵守校规照常上课。

5月《政府公报》公布北京大学文理两科毕业生名单:文科:史学门:陈汉章等30名(日本研究生1名)。文学门;姚梓芳等34名。经学毛诗门:管锴等“名(日本研究生1名)。经学左传门:张念祖等15名。经学周礼门:黄步琼等7名。理科地质门:裘杰等2名。

6月

6月6日教育部指令北京大学校长何烯时:就斥退之生仍聚众滋事扰乱学校秩序一事,令将现时在校之预科学生暂行解散,暑假后开学时区别情况对待。经请假出校者均准回校;被胁迫者愿复校的由校长酌情照准;一二年级生准回校肄业;三年级生毕业考试及格者授予证书。

6月11日《政府公报》称:教育部复******审计处请拨译学馆房屋未便照准。因前本部已指定,在北京大学新校未建成前,以译学馆作为分校。

6月17日大总统就北京大学校长何时呈文陈明办理大学情形并恳辞职批复:兴学育才为今日当务之急,还赖群策群力,相与有成,应仍遵照前令,妥为办理,所请辞职之处,著勿庸议。

7月

7月28日《政府公报》第44l号载北京大学校长何时呈教育部造具大学毕业名册:法科法律学门:刘镇中等12名;法科政治学门:钱天任等12名;商科银行学门:王等29名;农科农学门:王之栋等25名;农科农艺化学门:季闳概等17名;工科采矿冶金门:钱家瀚等20名。

8月

8月4日教育部公布学校发给证书条例令,规定各类专门以上学校,发给不同样式毕业证书,并制定证书式样及填写证书的要求。

8月28日教育部发布训令,学生不得投身政党。“训令”说,近接直隶、山东等省函电,学生往往入党,因党荒学,拟请禁止,望各校教职员告诫学生,专心向学,遵守学校管理规程,勿因党务而荒废学课。如屡戒不悛,照章管理,予以惩戒,或令其退学。

10月

10月1日教育部指令第213号向北京大学校长何时说明规划将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合并的考虑。

10月8日国务总理熊希龄、教育总长汪大燮就北京大学校长何时呈恳维持北大不宜停办并请辞职文批复:“大学办法已饬教育部妥善办理。该校长所请辞职之处,暂勿庸议。”

10月12日《政府公报》第517号,刊载教育部、农林部发给奉天、直隶、江西、江苏等省及镶红旗汉军都统的信。其中说,如各省所设农政机关办理需人拟将北京大学农科毕业生咨送回籍以备任用。本届习农学及农艺化学者计42人,即奉天王之栋等2人;直隶白凤岐等18人;汉军何师富1人;浙江周清等2人;广东叶浩章等3人;江西徐莹石等2人;贵州吴天澈1人;江苏贾其桓等4人;河南祝廷芬1人。

10月15日

《政府公报》第520号刊出北京大学校长何时呈教育部请维持大学并陈明辞职等情文,其中说明北京大学不可停办的理由主要为:从经费考虑得不偿失;从学业考虑,不应失全国学子之望;而从国家振兴考虑,外国竞投巨资办大学扩张国势,我则惜小费一校不存,致使莘莘学子依赖外国人,有失国体且教育实权旁落等等。总之大学不可停办,时请立予罢斥。

11月

11月5日何时校长呈请辞职。

11月13日教育部训令第89号,训令北京大学工科大学学长胡仁源,在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尚未合并之前,暂行兼管校中一切事务。

12月

12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分科大学毕业授凭仪式,校长按名给凭。

12月16日国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取消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合并令。

12月教育部公布收受转学学生规则。规则包括收受转学学生的时间、转学学生须呈验的各项证明、编级试验、各类大学收受转学学生的呈报备案手续等共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