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05

第5章 世界历程(5)

雷迪

(1913~1996)尼兰姆·桑吉瓦·雷迪,印度总统,1977年7月~1982年7月在任。1913年5月19日生于安得拉邦阿南塔普尔县。早年就读于该县艺术学院。1931年停学参加民族独立运动。1940~1945年因剔口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示威游行,被捕人狱五年。1946年当选马德拉斯省(今为泰米尔纳杜邦)立法议会议员。1947年任该邦制宪议会议员。1949~1951年任马德拉斯邦政府禁酒、住房和林业部长。1951~1952年任国大党安得拉邦委员会主席并任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委员。1952~1953年任联邦院议员。1953年任安得拉邦议会国大党党团领袖。1953和1955~1956年任安得拉邦副首席部长,1956~1957年和1962~1964年任首席部长。1959~1962年任国大党主席。1964~1965年任印度政府钢铁和矿业部长。1966~1967年任运输、航空、旅游和海运部长。1967年当选为人民院议员。1977年3月以人民党候选人资格当选人民院议员。1977年7月~1982年7月任总统。

桂太郎

(1847~1913)桂太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6月~1905年12月、1908年7月~1911年8月、1912年12月~1913年2月在任。1847年11月28日出生于长州藩(今山口县)藩士家庭。1863年参加长州藩炮击外国船事件。1866年参加奇兵队,抵抗幕府军第二次征伐长州。1868年参加戊辰战争,征战奥羽,立下战功。1869年在兵部省语学所学习法语。1870年被政府派遣赴德国学习军事,对德国军制、军训等进行考察。1873年回国后任陆军步兵大尉,致力于日本的军事改革,协助山县有朋修改征兵制度,建立德国式陆军。1875年任驻德国公使馆武官。1884年随陆军卿大山岩赴欧洲考察各国兵制。1885年回国后将法式兵制改为德式兵制。同年晋升少将,任陆军总务局长。1886年任陆军次官。1890年任陆军省军务局长、陆军中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三师团长。1896年任台湾总督、东京湾防御总督。1898起,任第三次伊藤博文内阁、第一次大隈重信内阁、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及第四次伊藤内阁陆军大臣,并晋升陆军大将,积极扩张军备,派兵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6月经山县有朋推荐,首次组成内阁。1901~1913年,与西园寺公望轮流组阁执政,称“桂园时代”。签订《日英同盟协会》。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向国民灌输献身报国的军国主义思想。战后被授予侯爵,成为军政头目。1905年因日比谷烧打事件下台。1908年7月第二次组阁,兼任大藏大臣,积极推行公债政策,保护金融资本利益,并通过地方政府强化叮村警保组织,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1910年签订第二次日俄协约,实现吞并朝鲜。1911年镇压社会主义运动,制造骇人听闻的“大逆事件”。同年颁布工厂法,被封为公爵。1912年在去欧洲的途中,得知明治天皇患病的消息后回国,侍奉大正天皇,任内大臣兼侍从长。同年第三次组阁,建立立宪同志会。因护宪运动高涨,“拥护宪政,打倒阀族”的民主呼声很高;此次内阁仅存在两个月即总辞职,史称“大正政变”。1923年10月10日去世。

金明

(1913.12.20~)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原籍江苏常州。生于山东益都(今青州)。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益都暴动。暴动失败后,曾任共青团益(都)临(朐)寿(光)中心********。1933年被捕。参与领导狱中斗争。1937年11月被释放,次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后任****清河特委副书记、苏皖区委员会书记,参与领导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起任****淮海区委员会书记兼淮海军区政治委员、苏北区委员会副书记、新四军第3师10旅兼淮海军分区政治委员,着力建立和壮大人民武装,参与巩固淮海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区委员会副书记兼胶东军区副政治委员,组织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后任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第二副政治委员。1949年作为华中军区首席代表参加和平解放湖南的谈判。湖南和平解放后,任****湖南省委第二副书记、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湖南********、湖南军区政治委员,财政部第一副部长、****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商业部部长、******秘书长、****河北省委第书记兼河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翰章

(1913~1940.12.8)吉林敦化人。1927年入软化敖东小学读书,曾参与组织反日爱国宣传活动。1932年参加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任秘书长,参加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随部队在敦化、宁安一带开展游击战。1934年春被派往北平(今北京)、天津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同年6月调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参谋长,率部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打击日军。1936年起在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2师(后改为5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同年6月被选为****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在宁安、镜泊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曾指挥攻打宁安、横道河子、破袭北湖头水电工程等战斗。1939年夏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3方面军指挥,与魏拯民指挥所部攻点打援,取得攻占安图大沙河等胜利。后又成功地指挥了寒葱岭伏击战、智取额穆县城等战斗。1940年12月8日所部在宁安县南湖头遭日军千余人围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李殿冰

(1913.12~1982.7)中国民兵战斗英雄。河北省曲阳县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机智勇敢,立大功3次。抗日战争时期任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联村民兵中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出没于山野密林、青纱帐中,采用忽聚忽散、时东时西的“麻雀战”,不停地袭扰和打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1941年秋,1 200余名日伪军进犯曲阳县口头村和中佐村,他带领民兵抄小路上山,居高临下突然袭击,毙伤敌5人。日伪军扑向山顶,他率民兵已转移到另一座山头,从日伪军背后发起攻击。这样边打边转,将日伪军一步步引向老母庙附近,抓住战机再次开火,毙敌3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日军1 000余人包围曲阳县尖地角附近几个村庄,他混入被日伪军驱赶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敌人将要偷袭武家湾村的企图,抄近路送出情报。继而带领民兵占领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同时向南、北两面进攻的日伪军射击开火,制造日伪军双方误会,引其自相攻打,致敌重大伤亡。日伪军发觉上当后,集中兵力进行报复。这时,他已指挥群众迅速撤离,自己带2名民兵赶到寺儿沟东岭,向正在行进中的日军射击,毙伤5人。随即又绕到侧翼山头射击,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先后毙伤敌58人,炸死战马3匹。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1944年2月,出席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代表大会,被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赠予“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71年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新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82年病逝。黄新廷

(191310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湖北沔阳宋家墩(今属洪湖)。1928年任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区反“围剿”。1935年起任红2军团第4师12团参谋取长、团长。长征途中益率部首先抢渡金沙江。1939年夏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4月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参加滑石片、黑马张计、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秋任八路第358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第358旅旅长,第一野战军1军1 师师长,第3军军长率邮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诸战役。兰州战役中,指挥所部抢占黄河大桥,切断国民党军队退路,为夺取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刚。1952年任第1军军长。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军长,率部参加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4年问国,入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起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75年任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1977年8月任****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黄花探

(~1913.2.10)越南抗法民族英雄,安世农民起义领袖。原名张文探。出身雇农。原籍越南北部兴安省(今海兴省)先旅县,后移居北江省(今河北省)安世县。1884年参加农民起义军,翌年加入安世地区抗法勤王起义军。1892年起成为安世农民起义主要领导人,以安世丛林地带为根据地,修建防御屯堡,采取机动战术开展游击战,转战于北江、北宁、福安、太原等地,给法军以重创,迫使法国殖民者于1894、1897年两次停战媾和。1906年加入潘佩珠创建的抗法组织“维新会”,并联络北圻各地爱国志士,组建“义兴党”。1908年曾筹划在河内举行武装起义。同中国的黑旗军以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建立过联系。1913年起义失败后被内奸杀害。

洪学智

(1913.2~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河南商城汤家汇(今属安徽金寨)。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商(城)南起义,任商南游击队小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独立旅第5团1931年起,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0师29团任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等作战。1932年冬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用陕转移,任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1933年起任红31军第92师、93师和红4军政治部主任,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作战。1935年随红四主面军长征,曾任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到陕北后,先后入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抗大队长、副大队长、第4团团长。1938年7月随抗大总校参加反“扫荡”。1940年11月奉命率第3团干部大队奔赴苏北,于1941年6月到达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后,任抗大第5分校副校长兼盐城卫戍司令、盐阜军区司令员。1943年2月任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苏北军民反“扫荡”和阜宁、两淮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兼参谋长,随部进军东北后,参加保卫锦州、攻打通辽等战斗。1946年1月起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1948年11月起任第43军军长、第四野战军15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湘赣等战役。解放广州后,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海防司令员。1950年参与指挥海南岛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之战。同年7月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参与抗美援朝的准备工作。10月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组织指挥反“绞杀战”等斗争,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954年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1960年调任吉林省农业机械厅厅长、省重工业厅厅长。1977年后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起,任总后勤部部长(1985年兼任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9年增补)、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3985年增选),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9月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