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20

第20章 绘画艺术(1)

狐狸

此图先用分割法把两只狐狸分成各个部分,然后按照分光法把它们再重新组合成构图,这样描绘出来的两只狐狸是抽象的表现形式,但可以清晰地看出两只狐狸的头部,仔细观察便可以看出身躯及它们的动态,揭示出动物的本来面貌。整个作品富有图案性和装饰性,色彩明快、鲜艳,闪闪发光。

“青骑士”是德国表现主义的美术流派,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青骑士”在20世纪的德国艺术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艺术上来讲,“青骑士”不仅在德国有重要地位,在整个欧洲艺术界也占据重要地位。慕尼黑在1900年左右是德国传统美术的中心,那里侨居着俄国画家们。俄国人对世界持泛神论观点,他们认为想像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的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和色与音的和谐。这些思想导致康定斯基“艺术精神”观点的产生,这是即将出现的抽象表现世界的前奏。法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法国野兽派(马蒂斯)和立体派(毕加索)的影响,成了“青骑士”强调精神斗争的基础。“青骑士”创始人之一马尔克在作品中表现了这些观点。

马尔克在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以动物为题材。不断探索形式和色彩之间的密切关系。“青年派”风格的装饰形式启发他不再死板地研究大自然,而在1903年他第一次访问巴黎时,凡·高的作品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装饰性绘画因借鉴印象主义艺术而更为精彩。1907年他第二次访问巴黎时,潜心研究动物解剖学,并创作了许多后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中包括用分光法表现动物的韵律感。此图便是用分割法和分光法创作出来的。

马厩

在这幅作品中,马尔克把他早期曲线式构图与一种新的矩形几何构图结合起来。马匹聚集在一起,被分割而又重新组合成抽象的色彩斑块,它们在画面上呈扁平形状,平行于画面而组合成构图。马尔克这一时期的色彩,已经形成一种半透明性。形象的夸张变形,是通过色彩对色彩的作用而产生的。强烈而富于光感的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在构图和空间谐调统一的画而上闪烁,创造出一种令人目眩的幻觉效果。这种效果具有像哥特式彩色玻璃窗那样透明灿烂、鲜明耀眼的特点。

马尔克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深思,不断地推敲作品的形式,不断地探寻新的形式,借鉴世界上各种艺术方法和经验,不断地修改、推翻而又创造出更新的形式。他认为,不这样就不可能创作。在创作的道路上,他不畏艰险。在画动物的时候.他从来不画他所看到的动物的样子,而是画动物的本来面貌。他追求抽象表现形式,抽象给他更多灵感。他的画完全是印第安式的,没有时间限制。他的画把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朽的生命完全显示出来。

田园风光

坎彭唐克运用谐调的色彩创作了一个田园式宁静的世界,把动物、人物和花草树木用几何形和色块分割,并组合成装饰图案式构图,在平面构成中讲求运动、速度和节奏。这种画法不是把各种物体作为清晰的整体,而是作为一个色彩构成来表观。整个构图由色彩组合来确定,并以大小不一和形状各异的色块塑造对象。

海因里希·坎彭唐克(HeinnichCampendonk,1889年~1957年)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出生于克雷费尔德。曾在克雷费尔德艺术学校学习。参加了“青骑士”举办的第一次画展。1933年离开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后,移居到阿姆斯特丹、在皇家学院任教。他把爱贯注到表现人和动物的自然本质中。

柏林街景

此图表现的是热闹的街头景象。前景有两个头戴黑礼帽、身着蓝大衣的绅士正在交谈。一个人嘴里叨着烟卷,做着手势,显露出高傲的样子。另一个正专心地听。他们身旁有两个阔太太擦肩而过,她们服饰豪华艳丽,神态洋洋自得。远景是一群在街上行走的人,虽然形象模糊不清,但能表达出柏林街景的繁华气氛。这表明,凯尔希纳善于.用一群人的特写镜头描绘街头上各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城市的繁荣景象。

1905年,德国德累斯顿高等工艺美术学校建筑系的几位学生成立了第一个表现主义团体——“桥社”,它的发起者是凯尔希纳。他在建筑系学习时,对油画、版画和雕塑都有浓厚的兴趣,他希望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新流派,于是,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凯尔希纳尽量以绚丽的色彩表现人的感情和街景的意境,并喜欢用蓝、天蓝和灰色描绘有节奏感的人物。(荣)

占卜者的酬报

此图巧妙地处理了斜射的光线与长长的投影问题。它表现了平行于画面的古典建筑,而在地平线上行驶着的一列火车,却是19世纪的东西,与那座建筑物在时代上相差甚远。这种现象在意大利城市里极其寻常。一座宫殿可以变成19世纪的火车站,使人联想到离别的感伤。在这个充满忧伤幽暗的广场上,被遗弃的女神阿旦阿德涅悲悼离她而去的忒修斯。据希腊神话载,英雄忒修斯把阿里阿德涅带走,但是到了那克索斯岛,趁她酣睡时独自离开。卧式女神雕塑体现的就是这种思想。可见,契里柯画的广场表现了一种忧伤的孤独感,在广阔空荡的空间里体现出恐惧、隔绝的意境。

乔治·德·契里柯(Giorgio De Chirco,1888年~1978年)是意大利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形而上画派的创始人。出生于希腊沃洛。1900年到雅典学习绘画,1906年跟随父母迁居慕尼黑,进入现代美术学院学画,后到巴黎学画。1909年以后逐渐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契里柯否定自然主义,注重创作富于诗意的想像和幻影的主题。他到过佛罗伦萨和都灵旅游,那里的长廊建筑物、雕像和荒芜的广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1911年,他在巴黎定居。契里柯在巴黎居住期间,罗浮宫博物馆陈列的绘画大师普桑和克劳德的作品似于比立体主义的试验对他的影响更大。1915年,他应召回意大利服兵役。1917年由于神经紧张症在费拉拉军队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与未来派画家卡拉共同创立形而上画派。形而上绘画的美学观点是由契里柯1911年~1914年在巴黎创造的一种艺术语汇和图式为作画基础。他们追求画面图像的哲理意味,探索超时空物体组合形式的非逻辑秩序,描绘冷漠孤寂的神秘感和梦幻世界。

构成7

此图实际上是用横竖线条组成的迷网构图,这个迷网罩满了整个画面。这种集中式构图大多数是中间稠密而四周逐渐松散,并引向一种垂直和水平的几何抽象。

蒙德里安约从1910年开始崇拜立体主义,1911年末他离开祖国来到巴黎,那里的立体派正日益旺盛,从分析性阶段走向综合阶段,这时他喜爱的题材是树木、沙丘、海洋、教堂和风车,所有这些是他在家乡熟悉的对象。他创作的第一件作品(灰色的树),没有完全摆脱具象,色调似乎近于表现派或野兽派,这一幅《构成7》与他前一幅画仅差一年,却走

向另一个新领域,其跨度之丈,令人费思。这时,他开始对色彩作些实验,对他来说,造型表现越简单,意味着形状和色彩行为趋于统一。在他的理论中常强调“纯粹实在”和“纯粹造型”。这两点是他的终身追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呢?蒙德里安说:“真正的实在的造型表现,要通过平衡里面的力学来达到。新的造型艺术表明,人类的生活,虽然经常屈服于时间和不协调之下,但仍然建基于平衡之上。”把这种理论具体化,即是在造型艺术中,只要通过形状和色彩的动势平衡,才能表达“纯粹实在”,那么这一幅《构成7》也许可以作如是观。

作曲家马玖申肖像

《作曲家马玖申肖像》是马列维奇重要的代表作,他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未来派作曲家马玖申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