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21

第21章 绘画艺术(2)

在俄国的先锋派艺术活动中,马列维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1915年,他发表了“至上主义”宣言,强调纯感觉和观念的至上性,主张放弃描绘具体的客观对象和视觉经验的艺术,用直角、矩形、三角形组成抽象画面。1914年~1915年间,他展出了一批“非逻辑”艺术,其中有著名的《黑方块》。1919年他画了《白上之白》,彻底否定主题、形态、色彩和情感。1927年,马列维奇赴德国访问。他的艺术思想在欧洲引起很大反响。1929年,他在莫斯科特列切可夫画廊举办回顾展,作为他一生艺术的总结。1930年,他以特嫌被捕,释放后一度回归“原始派”,1935年在列宁格勒去世。

女模特儿

《女模特儿》是塔特林的早期作品。当时他正热衷于立体主义,把女人体看成是一个构造,用线条对人体结构作了准确的分析,用色彩表现出女性的柔美,作品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

弗拉基米尔·叶夫戈拉弗维奇·塔特林(B.T a T л и H,1885年~1953年)是俄国构成主义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以雕塑作品闻名于世。虽出生于工程师家庭,但他少年时便独立谋生,当过水手,学过圣像画,还画过舞台布景。1909年,在拉旦奥诺夫的劝说下,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不久被开除。1910年,塔特林从别捷斯基美术学校毕业,获得“职业风景写生画家”证书。1913年他到柏林、巴黎等地旅行,参观了毕加索的画室。1915年~1917年,是俄国构成派的形成期,塔特林积极倡导艺术与技术、生活的结合,强调对象的空间感而不是形体。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曾担任苏维埃造型艺术部莫斯科分会和彼得堡分会的负责人。2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实用美术和舞台设计。1955年在莫斯科去世。

瓦西里·勃拉仁内教堂

林都洛夫擅长静物、风景和肖像、他的《瓦西里·勃拉仁内教堂》是他的教堂风景的代表作。画家用体块的组合,多变的色彩,将这座著名的俄罗斯教堂描绘得富丽堂皇,体现了他对俄罗斯教堂的特殊感情。

阿里斯塔赫·瓦西里耶维奇·林都洛夫(A.B.Л e H T y л o B,1882年~1943年)是“红方块王子”艺术社团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受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影响较深,但俄罗斯民间美术特别是圣像画一直与他的创作保持着联系。林都洛夫出生于一个正统的僧侣家庭,1900年-1904年在基辅美术学院学习,1910年开始参加由拉里奥诺夫等举办的先锋派画展,后去法国、意大利等地旅行。

1918年~1922年,林都洛夫主要研究立体主义和塞尚作品中的结构问题,同时进行舞台布景设计。1933年在莫斯科举办个展,1945年,在莫斯科去世。(憬)

三个裸体姿势

此图《三个裸体姿势》是用平涂勾线风格的裸体和风景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在空旷田野里的裸体成为纯洁生命的一种体现。

施密特-路特鲁甫也经常画以风景为背景的裸体像。他潜心探索动作迅速变化的裸体模特儿的特点,这对确立他特有的表现形式很有帮助。风景则是激起情感的方式。这种情感摆脱了原来方式的束缚,以抽象结构和色彩表现出来。色彩对情绪的影响是创作绘画的灵感。他首先运用色彩平涂,物体通过色彩逐渐形成。

散步

此图以粉白色和浅绿色为基调,天空明朗,微风吹拂,绿树成荫,公园里有几个正在行走或驻足低头观赏的人物形象,造型简约,施色比较轻淡、鲜明,有透明感,因此整个画面显得生意盎然,富于抒情性。

马克力求表现柏林、表现活动着的人,在风景画中合弃了多余的繁琐东西,强调描绘一种休闲的气氛和浪漫主义情调。马克尝试用透明色的表现方法,以科学的色彩理论为依据,把色彩的基本特点和在空气中的效果表现出来。

燃烧的城市

迈德纳的绘画用色大胆,笔触迅疾颤动,主要表现人的内心感情和压抑的情绪冲动。此图前景上有几个惊慌失措的人从地沟里爬出来,企图逃避灾难。远景上一座座高楼大厦上火焰窜入夜空,把建筑物和大地照得通红明亮,与黑暗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画家运用多视角透视,表现带有恐怖色彩的末日世界。人物张牙舞爪、猖狂凶恶,建筑物东倒西歪、火灾四起,揭示了一种对生命绝望的恐怖知阴森。红黑二色所组成的阴森色调给人以惊慌恐怖的印象。这是迈德纳对生活恐惧的写照。

窗口2

从窗口往外观看繁华的城市景象,有铁塔,有高楼。这一切都融会在鲜艳明亮的色彩所加强的色块图案之中。

从1910年起,德洛内要超越埃菲尔铁塔和圣·塞沃林这些题材的表现方法——立体主义精神,开始采用一种几何形抽象色块作画。他运用了起源于点彩主义的棋盘格子式的色块图案,并将这些色块拼凑成几何图案,创造出一种色彩缤纷、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德洛内是带着一块色彩丰富的调色板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的,因而给综合立体主义开辟了道路。(荣)

UDNIE(美国少女·舞蹈)

达达派主张摒弃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声称艺术与美学无关,当然也不要艺术的节奏、匀称、和谐等等。他们在诗歌上的创作是无意义的字句组合。用剪刀把报纸上的文字剪下来,按诗歌所需的长度任意排列,就是一首诗;在绘画上,则用无意义的线条、色彩构成,就成为一幅画。这是艺术的虚无主义态度。法国画家毕卡比亚便是这种主张的绘画代表。他的这一幅《UDNIE》是自己创造的隐语,以摹仿Undine一词(水中精灵)的含义:同时,他又冠以《美国少女·舞蹈》的副标题。不过,毕卡比亚不同于另一达达派画家杜尚,他的创造灵感接受象征主义思想,在画面上运用立体主义手法使色与形具有音乐律动的倾向性。此作是他于1913年参加纽约的“Amor Show”(爱神展览会)活动时根据在美国产生的印象所作的抽象绘画,在法国沙龙展出时遭到普遍的抨击,但这时只有评论家阿波利奈尔一人却反其声而予以称赞。

费朗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Picabia,1879年~1953年)出生于巴黎,父母是富裕的古巴人和法国人。1908年至1911年,他崇拜印象主义而又转向立体主义。他先后在巴黎美术学院和装饰美术学院学习,1911年加入立体派一个名为“黄金分割试验”的小组,后加入德洛内的“俄耳甫斯主义”,毕卡比亚是这一画派的身体力行者。1918年他第二次来到纽约,与杜尚、曼·雷等人在当时已闻名的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gitz)办的“291”画廊合作办画展,并发表他的新作品。

俄耳甫斯

俄耳甫斯,是希腊神话中佛律癸亚歌手,河神俄阿格洛斯和卡利俄珀的儿子。在西方流传最广的说法:俄耳甫斯发明了音乐和作诗,因此也传说他是阿波罗的儿子。他的歌声可使树木弯枝,顽石移步,野兽俯首。他的妻子神女欧律狄刻被蛇咬伤致死,为了使妻子还阳,他下到冥国,说服冥王把妻子带回人间,但在走出冥界时不慎违犯禁令,回头看了他妻子的影子,从此永远失去了她。可是,画家在这里画了琴、诗集和倒下的人影。火红的光色使全画幻觉化了。

雷东艺术风格在象征派画家中是独特的,理解他的艺术比较困难,似乎无法用一种公式去认识他的每一幅画,他说自己是“用现实世界的逻辑表现幻觉世界”、可事实上,他的作品中的内涵往往居于视觉与幻觉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或者把他的话颠倒一下,应该说是引幻觉世界之泉,而为现实世界所用。如这一幅《俄耳甫斯》上的形象是难以确定的。它是形象的图解,又是幻觉的形象化。

雷东认为印象派已“毫无价值”,平时他只和文学家马拉美、纪德、瓦勒里等人来往,后来与莫罗、夏凡纳等象征派画家交往甚密。

进入晚年以后的雷东,其作品的神秘色彩越来越浓,他常用欢快的色彩表现一种生活乐趣,用一些特定的符号象征****,虽然有时含义晦涩,但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