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2904200000003

第3章 手机如何变成手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还是挺感谢诸如360之类的公司,因为他们开发的软件让我对于手机没有那么恐惧了。

这事儿要从一个新闻说起。有人在微博上说自己有“接电话恐惧症”,基本症状是怕接电话、手机静音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各种骚扰电话不绝,但不接又怕耽误正事,由此患上了这种恐惧症。我当年也有这个恐惧症,有时候不光有上述症状,还有抓狂等表征。比如说我在海外旅行的时候非要给我推销什么理财产品,以及我明白地告诉他我在高速上开车,结果不屈不挠的推销员一定要推销他的保险——当时我就破口大骂:我要是还跟你通话,估计你保险没生效,我这里就报销了。

现代社会是这样的一个社会:信息即生活。如果没有了即时信息,我们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记得我1996年有了第一部手机的时候,马上觉得全世界都离得很近,因为朋友可以随时找到我,我要想找某人也会比较方便。有个美国作家曾经感慨:如果没有电话答录机,现在的美国人都不知道怎么生活。这话是20年前说的,现在我们要是失去了手机,就等于置身在荒野当中。不信您就把手机放在家里一周好了,朋友帮你发寻人启事都有可能。

但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身后拖着一根电话线的将军,是不幸的将军。这话说的是如果你能够随时被骚扰,你的生活就不是自己的。我们早就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生活,换来了更高的收入、更便捷的沟通,以及更多的被骚扰。如果您能断绝这种事,要不您就已经衣食无忧,要不就是实在没什么被骚扰的价值。

说起来这也算是代价的一种,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无副作用的药,甚至没有完全无害的食品,米饭吃多了还能撑到,何况是改变了我们社会环境的电话?之所以很多人并不适应,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科技发展远远超过了心理进化的速度吧。

至于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倒是不想说少吃多运动、穿宽松内裤睡觉之类的建议,而是觉得技术问题就该用技术解决,比如说装个360或者诸如此类的软件,然后让技术手段去过滤那些信息,与此同时也想想自己拥有电话所带来的好处,比如说半夜被哥们儿拎出去喝酒的美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