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2904200000012

第12章 慈善的成本与利益最大化

有位朋友弄了个淘宝店,他本人不卖任何商品,就是把这个店铺零门槛地让其他商家使用,然后根据商家的意愿把在这个店铺中销售的商品利润的一部分捐出来做公益,他本人不动钱、不管货、不负责售后质量。其中一项商品是他的漫画头像做的T恤,卖68块钱,每卖出一件10块钱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其他归那个卖T恤的。这就开始有人质疑说“怎么慈善还赚钱呢?”甚至有人质疑这位在其中赚了钱。

这位朋友没从中赚钱。因为他的店铺是什么商品都能去卖,没有门槛怎么赚钱?我们回想一下咱政府的行政部门,设置了很多审批、许可才那么有钱的是吧,要是没有这些东西,他们赚个鸟钱啊。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进入门槛的话,管理这个地方的人就赚不到钱,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另外一个基本常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慈善、公益本身是必须产生收益的。您先别胡乱比喻,把什么红十字会之类的机构弄进来,我们这里说的是一个单独的商家,他并非是一个公募机构,拿出利润的一部分做慈善的同时,他增加了销量、自己获得了利益,这样是不是可以?

这为什么不可以?某矿泉水每瓶卖出去捐一分钱,你质疑过这事儿吗?你肯定不质疑,而且你连他们是不是真的捐助了都不知道。但如果我告诉你,你因为这个而多买的一瓶矿泉水的利润,足够厂家赚回捐款的一百倍有余,你买是不买?不买,连这一分都没有,买了至少还可能捐出一分钱。而且你并未受到损失吧,厂家也没有,他们多赚了钱、捐助对象受益了。多赢。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慈善公益。我们这里往往把很多东西摆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然后就给人撤了梯子,让这种行为体会一下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凭什么一个商家就该捐出他所有利润?凭什么他们就不能靠着慈善公益促销而达成多赢?一帮高山雪莲们自己摇曳在圣洁的雪地上,还真是以为自己成仙了咋的?

而且很多人到现在都不明白,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商品的定价并非是物料成本,更多的是流通环节的费用。比如说一件T恤,你要是单独看衣料真是没多少钱,但设计、打版、物流、办公、房租、水电、人员工资,以至于广告品牌都算成本,按照物料计算成本的话,你干脆回到老家男耕女织算了。

做生意还有一种风险,就是东西做好了卖不出去。可能更多的人不知道,在某个商品最初上市的时候售价贵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不从这方面把成本钱赚回来,一旦销售季节过去之后,库存商品就没有了销路。在销售的时候不能计算平均的成本,而是要把后期有可能的风险算进去。比如这位提供店铺的朋友,如果淘宝公司或者其他什么机构一旦震怒,所有T恤都充了公的话,那可是血本无归。

人们出于同情心、或者哪怕就是为了赚钱而做慈善不是坏事,为什么要让好人吃亏?难道做公益慈善就一定是有人吃亏、有人受益的零和游戏?长此以往,谁会去做这个好人?反正我不会傻到这个程度,我还要养家糊口。

有人说这是当婊子、立牌坊,我看这个牌坊正好是这些宣称慈善必须不赚钱,然后以此来要求他人的人立的。我在这里做一个判断:凡是这么质疑的人,大部分都是从来不主动捐助的人。真的明白道理、捐助过别人的,不会对做好事的人苛求到这个程度。道德嘛,从来就是个智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