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黄河北去
2897800000003

第3章 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落后地区发展

(2002年8月)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看,加快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甘肃白银市地处西部落后地区,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西部落后地区要在大开发中大发展,必须首先打开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推动开发、加快发展的“总开关”。思想大解放,则促进大发展;反之,思想禁锢,则阻碍发展。目前,西部特别是落后地区,一些干部群众还存在种种陈旧落后观念,主要表现为: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依然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仍习惯于行政手段,不善于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干预多,服务少;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资症”和“歧私症”,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在对外合作上,缺乏双赢意识,见小不见大,看近不看远;在干事创业上,“官本位”意识浓重,一些人只谋求做大官而不谋求做大事,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进取精神;在使用人才上,存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落后思想,“以人为本”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等等。这些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的存在,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按照江****同志“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大开发过程中,一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大开发孕育着新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并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大好机遇,而不能熟视无睹,坐失良机。二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随着我国加入WTO,西部经济落后地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大发展、不快发展也同样没有出路。三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西部大开发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套用。这就需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突破陈规旧律,拓宽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四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这是应对人世、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要首先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二、西部落后地区要在大开发中大发展,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营造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技术支援;需要“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助外力壮大自己,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发展环境。近几年,营造环境工作已引起西部落后地区的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地理的和传统体制的影响,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成为进一步扩大开发、加快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实践已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营造环境是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结合我们白银市的实际,就是要抓好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环境的营造工作,切实解决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从八个方面抓好工作,即:加强宣传动员,营造开放开发的舆论环境;落实好国家、省、市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革除一切体制性障碍,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简化政府办事程序,营造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依法依纪查处侵害投资者、建设者合法权益的案件,营造公正安全的法制环境;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培育勤劳、淳朴、热情、诚信的民风,营造具有白银特色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硬环境。西部落后地区要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建设一批重大而关键的基础设施项目,使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有明显改善。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同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着力引进一批适合西部发展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引进一批成熟的高新技术成果,引进各类人才来西部创业发展。

三、西部落后地区要在大开发中大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西部落后地区的大部分省区是全国的资源大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资源为导向的传统开发模式和由此而形成的传统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国内外的市场形势。因此,必须借西部大开发之机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要立足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白银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突出的比较优势是:有色金属原材料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煤炭电力资源十分充裕,黄河水利资源得天独厚,灌溉农业比较发达,靠近省城兰州区位优越,交通运输条件便捷通畅。我们要从发挥比较优势出发,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一是要调优农业结构。着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羔羊等农业支柱产业。二是要调高工业比重。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争取早日上市融资做强一批大企业;通过“三转一增”(转机制、转产权、转身份,增效益)放活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催生一批新企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三是要调快三产速度。着力加快黄河风情、名胜古迹、革命遗迹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争取把“会师胜地”和“景泰石林”这两张旅游品牌在全国打出去。四是要调大民营经济成分。从资金、人才、技术、政策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五是要调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力争把产业园建成技术创新开发的平台、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基地、科技转化利用的载体、区域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

四、西部落后地区要在大开发中大发展,必须优先开发人才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劳动者中的高素质群体,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部大开发,是市场竞争、经济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和创业环境。一要用好现有人才。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做到用在其时,才尽其用。落实好人才政策,大胆重用重奖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提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生活待遇,重视用优势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聚集人才,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二要积极引进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尽量简化引进人才的手续,形成人才“柔性流动”。同时,要注重引进东部地区的离退休高级人才,发挥他们的余热。三要加紧培养人才。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教育发展力度。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搞好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不断满足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人才;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急需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五、西部落后地区要在大开发中大发展,必须把落脚点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落后地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引导群众共同富裕,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从开发中获得真正的实惠。西部落后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这就需要把西部大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西部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一些职工分流下岗,生活上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努力帮助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愿望,切实做到发展经济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要坚持“两手抓”,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吃、穿、住、行、用的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先进文化平台,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鼓舞人民群众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西部而努力奋斗。

(收入2002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