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藏佛教
2896900000006

第6章 佛教在吐蕃的兴盛(2)

桑耶寺由堪布寂护大师和阿阁梨莲花生二人共同勘察地形,认为该地如乌龟仰卧,在中间腹部建乌孜大殿。该殿第一层按吐蕃的建筑式样,中层按唐朝式样,上层按印度式样。因此,桑耶寺被称为”三样坚固天成寺”。整个寺院仿照印度的欧丹达菩寺(即飞行寺)布局,而该寺是按照佛教的世界地理的模式建造的。按佛教经典《俱舍论》等佛经的描绘,一日月所照的区域为一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山的四面有七游戏海,海上有四大洲,即南赡部洲、西牛贺洲、东胜身洲、北俱卢洲,每一大洲旁又有两小洲。桑耶寺中间的乌孜大殿,象征宇宙的中心须弥山,在乌孜大殿东西南北四面建四座大殿,分别象征四大洲,其中东边有钦饶嘉伯林(意译”极慧文殊洲”),代表东胜身洲,南边阿雅巴洛林代表南赡部洲,西边噶丹强巴林(意译”具喜慈氏洲”),代表西牛贺洲,北边绛曲散杰林(意译”生菩提心洲”)代表北俱卢洲。在四大殿的左右方各建两座小殿,分别代表八小洲。钦饶嘉伯林的右面建达觉包玛林,左面建南达成康林。阿雅巴洛林的右面建扎居甲盖林(意译”翻译印度洲”),左面建董都阿巴林(意译”降魔密咒洲”)。噶丹强巴林的右面建弥约散旦林(“不动禅定洲”),左面建隆丹贝杂林。绛曲散杰林的右面建白哈尔贡宗林(意译”白哈尔神宝库洲”),左面建仁钦那措林(“各种珍宝洲”)。在乌孜大殿的南侧建太阳殿,北侧建月亮殿。在乌孜大殿的四角,与殿相距数十米处,分别由四位大臣主持建造四座大塔,色彩各异。在乌孜大殿的东南角建有白色菩提塔,在大殿的西南角建红色法轮塔,在大殿的西北角建黑色涅槃塔,在大殿的东北角建蓝色吉祥多门塔,这四座大塔,形制各不相同,建筑特色鲜明。另建有参芒格日林、邓钭楚康林、图丹鲁康林三座殿,后来这三座佛殿毁于朗达玛灭佛时。在这些佛殿的周围,建起了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墙上有一千零八尊小佛塔,墙的四面各开一门,其中以东大门为正门。四大门前,各立一石碑(现已不存)。在外围有王妃建造的佛殿,正妃曼坚建康松桑康林,建筑形制与乌孜大殿类似;次妃没庐氏·绛曲仲建格哇杰贝林(现已不存),波江妃·甲莫尊建布察色康林,该殿(现为镇小学)据说有十三种建筑特点,如《西藏王统世系明鉴》云:”外不见墙壁,坚如金刚;内没有柱子,如同帐篷般美丽;以黄铜为地基;玉梁上有奔驰的骏马;金梁上有玉龙;有向外和向内的屋顶;殿内的诸神像有总的伞盖和各自的伞盖;开关门时发出金沙声;浮雕佛传十二事业等。”⑦桑耶寺布局宏大,融吐蕃、唐朝、印度等地的建筑风格为一体,是吐蕃建筑史上的杰作。在漫长的岁月里,桑耶寺几经兴衰,多次维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桑耶寺再次得到维修、复建。

桑耶寺的各个佛殿中供奉有各种佛、菩萨像,墙上绘有经变图、佛传等佛陀教题材的壁画,内容十分丰富,难以详述。举其要者,则乌孜大殿的第三层供奉毗卢遮那佛及八大近侍、二十四菩萨等,守护者为八愤怒;第二层的主供是三世佛、十菩萨,守门者愤怒岗和根(是汉语的音译,似指哼、哈二将);第一层的主供是从海波山迎请的觉卧自生石像,及菩萨虚空藏、弥勒、观世音、地藏等。强巴林主供文殊菩萨,阿雅巴洛林主供观世音菩萨,据《巴协》,该殿是桑耶寺中最早建成的,当商议塑造的佛像要按印度的样式,还是唐朝的样式时,赞普赤松德赞提出为了让吐蕃民众信仰佛教,用吐蕃的样式。于是召集了许多人,从中选拔模特,以身形优美的库达察为模特,塑造了喀萨巴尼观音像,以玛萨贡为模特塑造了马头明王像,以觉若妃·拉乌曼为模特塑造了度母像,以觉若妃·尼琼为模特塑造了光明天女等。以吐蕃的俊男美女、力士作为模特,塑造佛像,这是饶有趣味的一件事,也说明了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本士化倾向。噶丹强巴林主供弥勒菩萨等,绛曲散杰林主供玛恰班玛佛等。代表八小洲和日月的殿中,亦供奉有各种佛菩萨像。各殿交付给不同的守护神守卫,守护神之数目、名号同样繁多。

《贤者喜宴》等史书中说桑耶寺的建造共费时十二年时间,公元763年奠基,公元774年竣工。③《巴协》中说桑耶寺建成以后,莲花生大师、寂护大师共同主持了盛大的开光仪式,吐蕃的君臣、民众欢歌载舞,表演杂技体育等各种节目,热闹异常。寂护大师担任了桑耶寺的住持,桑耶寺成为吐蕃佛教文化的中心。

四、白哈尔神

桑耶寺的众多守护神中,白哈尔贡宗林的白哈尔神在藏传佛教中大名鼎鼎,尤其在格鲁派地方政权时期,更是显赫一时。白哈尔神的荣辱兴衰,历经的风风雨雨,就是西藏佛教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但是有关白哈尔神的来历,却又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白哈尔神的故乡在藏文史书里被称为巴达霍尔国,其具体的地理位置,一般认为它在吐蕃的东北部或北部。从吐蕃时代的民族称谓来看,常用”霍尔”来称呼北方民族,如回鹘等。赤松德赞时期,吐蕃曾与回鹘交战,巴达霍尔可能指的是回鹘地区。《如意宝树史》认为巴达霍尔国禅院在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地区),该禅院中有从印度带来的璁玉释迦牟尼像、自生的犀牛面具和玉狮子等,及追随财宝骑木鸟而来的白哈尔神。并说该神原叫毗哈拉,后音变为白哈尔或白噶尔。如此,则白哈尔神来自印度,巴达霍尔是其第二故乡。

白哈尔神是怎样进入桑耶寺的呢?莲花生大师又怎么想起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白哈尔神呢?《莲花生遗教》说桑耶寺建成后,寂护和莲花生等人商议立何者做寺院的护法神之事,莲花生预言过一百余代时,霍尔国将占领全藏区,这个国家的神是阳神白哈尔,又称为”非人木鸟”,如果请他来守护桑耶寺则是最佳的选择。于是赤松德赞派出大军,打败巴达霍尔国,洗劫了巴达霍尔国的财富和禅院。该国的神灵跟随被吐蕃人劫走的财富来到了吐蕃,莲花生将其安置在白哈尔神殿,供献祭品,命其做桑耶寺的守护神。《宁玛派教法源流》中说寂护、莲花生、赤松德赞三人商议守护神时,莲花生命五髻龙王担任,龙王则请求说龙类要冬眠,其时不能护持寺院,建议让龙王的外甥”国王乎神”为护法神,并说”国王乎神”为了得到针尖大小的财富愿意走雄鹰需要飞翔十八天的路程。”国王乎神”即”白哈尔”的异称。莲花生采纳了龙王的建议,协助在外作战的王子牟如,打败霍尔、突厥等民族,”白哈尔神”变成大鹰逃跑时,被一位夜叉神射了下来,最后迎入吐蕃,任命为寺院的护法神。

从有关的记述看,白哈尔神最大的特点是爱财如命,是一位不惜一切追求财富的神灵。其次,他的原形似与鸟类有关,他被称为”非人木鸟”,又曾变化为鹰。除外,从上引的材料看,白哈尔神的本领也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安置白哈尔的殿,正是财宝殿,莲花生选准他做守护神,看准的就是他对财富的贪爱。⑨五、”七试人”及佛经翻译

赤松德赞赞普大力扶持佛教,举行兴佛大盟誓,发布诏令要吐蕃人世代信仰佛教。

莲花生大师完成了他在吐蕃的使命后,返回了印度。但是在藏传佛教的信徒看来,他从未离开过吐蕃,人们相信他以特殊的方式回顾和注视着雪域高原,后弘期的多位宁玛派大师的传记中有受到莲花生大师加持、指点的记载。”对西藏人来说,根本上师莲花生大士象征一个宇宙的、永恒的原则,他是一切法界的上师。他对西藏的上师现身无数次,这些会面和示现都有确切的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莲花生大师所开示的教法和预言。他也留下了几千部伏藏教法和预言,由许多他所化身的大师陆续揭露。”⑩后世的学者称莲花生为雪域的顶饰,视他为永远镶嵌在雪山上的摩尼宝珠。

为了让佛教在吐蕃人中生根,赤松德赞命吐蕃的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从而培养本民族的佛教人才。按佛教的戒律,授比丘戒时必须有十个受戒十年以上的僧人在场,于是从印度请来了”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教派名)的十二位僧人,协助寂护授戒。史称第一批出家的吐蕃人为”七试人”(意思是试验吐蕃人能否做真正的僧人)或”七觉人”(最早觉悟的七个人),他们的名称,史书记载略有差异。据《佛教史·大宝藏论》,他们分别是:巴·赛囊、巴·赤协桑西达、巴阁·贝若杂那惹肯达、恩兰·嘉哇却央、昆·鲁易旺波松、玛·阿扎热仁钦却、藏·勒珠。这是藏族史上的第一批出家人,桑耶寺建立起了自己的僧伽组织,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佛教寺院。

寂护大师实现了在雪域弘法的夙愿,在桑耶寺仿效印度开创讲辩之风。吐蕃也以桑耶寺为大本营,开始对佛教文化的全面吸收。寺内建立了译场,一方面派吐蕃青年留学印度,学习印度佛教文化。一方面从印度、唐朝、尼泊尔等地迎请学者译师,大规模翻译佛经。赤松德赞之后的赤德松赞赞普、赤热巴巾赞普,均大力支持翻译事业,并进行了文字的规范化工作,统一了翻译的名词术语。从赤松德赞到朗达玛灭佛的近百年时间里,吐蕃的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宗的经典基本上都翻译过来了,并编纂了三大目录:《旁塘目录》、《丹噶目录》和《钦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