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藏佛教
2896900000005

第5章 佛教在吐蕃的兴盛(1)

佛教自松赞干布时传人吐蕃后,之后经历了芒松芒赞、赤都松芒布杰、赤德祖赞三位赞普时期,期间吐蕃忙于对外的扩张,战争连年不断,攻城略地,扩大疆域成为统治者最为热衷的事。前两位赞普英年早逝,佛教史家没有记述他们与佛教有关联的任何事件。而对赤德祖赞时期,则有少许的记述。《巴协》中说赤德祖赞听脱印度的两位大师佛密、佛寂在岗底斯修行,遂派使者邀请,但两位大师没有应允,给使者传授了《业分别》、《金光明经》等五部经典。为了供奉这五部经典,赤德祖赞建了五座神殿,在拉萨建喀扎殿,扎梅建真桑殿、噶若殿,钦浦建那若殿、玛萨贡殿。但是对这五座佛殿的记述过于简略,缺乏具体的细节,亦无从考证。《巴协》还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后,将释迦牟尼佛像从大昭寺封闭的后殿中取出来供奉,并在吐蕃实行人死后七日祭的习俗。金城公主曾感叹佛法未在吐蕃得到弘扬,死者真可怜。松赞干布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佛教在吐蕃发展迟缓,并无多大进展。

到了赤德祖赞之子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时期,佛教在吐蕃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佛教文化迅速传播开来。赤松德赞兴建佛寺,礼请印度、唐朝的佛教大师讲经传法,支持吐蕃贵族子弟出家,培养本民族的佛学人才,大规模地翻译佛经,使佛教在高原的文化环境中开始扎根。至此,佛教在吐蕃传播的因缘完全成熟。其间虽然也有不少阻力,但在强大的赞普王权的支持下,佛教的发展势头强劲,佛教源源不断地流入雪域高原。赤松德赞成为吐蕃的第二大法王,佛教史家宣称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一、莲花生大师

赤松德赞派人从印度请来了佛学大师寂护,他是当时大乘中观宗自续派的代表人物,在中观学理论方面的造诣极高。寂护大师向赤松德赞讲授了十二因缘等佛教基本理论,正当他向赞普循循善诱之际,吐蕃国内发生了自然灾害,苯教师们便附会说这是由于宣传佛教引起本地神灵的不满所致。于是在反佛势力的压力下,赤松德赞把寂护送出了吐蕃。寂护临走前推荐了印度著名的密宗大师莲花生,建议请他来降伏吐蕃的鬼神,让他们皈依佛教,为佛教的传播扫清道路。

莲花生大师是古印度邬仗那国人,被尊称为邬仗那仁宝且。邬仗那在今巴基斯坦国的斯瓦特(swat)河谷一带,现在这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象。但在历史上和藏传佛教的文献中,邬仗那是密宗修炼者的风水宝地,能够产生奇迹的地方,成为大乘密法的兴盛地。《印藏汉蒙佛教史·如意宝树》等讲述佛教源流的著作中,将邬仗那与密乘的关系一直追溯到佛祖时代,说佛祖受邬仗那国王因陀罗菩提之请求,佛祖变化出吉祥密集坛城,向国王传授了灌顶,讲授了《密集经》。后来又由金刚手在邬仗那结集了《密集经》,并让空行母传之后世的有缘者。印度、西藏的多位密宗大师的传记中,大都与邬仗那有一定的关联。有的赴邬仗那修行,有的得到邬仗那空行母的指点,有的在修炼中或在梦中经历过到达邬仗那的神秘体验。邬仗那是密法弘传之地和空行母会聚之处,这在藏传佛教中是一致共认的。

公元六世纪游学印度的玄奘法师,曾到过邬仗那国,当地人擅长咒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唐西域记》中说邬仗那国人以”禁咒为艺业”①。邬仗那国的僧人”并学大乘,寂定(指禅定修习——引者)为业”②;又说该国僧人”戒行清洁,特闲禁咒(即密咒)”③。唐僧的记述也证实了藏传佛教有关邬仗那密法兴盛的说法。邬仗那拥有不少佛教遗迹和动人的故事,如《大唐西域记》载:

摩诃伐那伽蓝(即寺院——引者)西北,下山三四十

里,至摩小愉(唐言豆)伽蓝。有率堵波(即指佛塔——引

者)高百余尺,其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是佛昔蹈

此石,放俱胝(即百万之意——引者)光明,照摩诃伐那

伽蓝为诸人天说本生事。④

这与藏传佛教所传,佛在邬仗那显神通变化,说《密集经》的故事相类似。莲花生大师就出生在这样充满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的神秘地区。

《宁玛派教法源流》中说西印度的邬仗那国,有一国王名释迦(应是姓氏,据《大唐西域记》邬仗那王族来自于释迦族),他的王妃杂蓝达于龙年生下了莲花生。据说他降临人世时,与普通婴儿绝然不同,他的左右手结着密宗的手印,脸上呈现出愤怒相。王妃见状,十分惊恐,认为不吉利。请来相师看相,相师仔细观看后,解释说:”这右手的手印,象征要消灭贪、嗔、痴三毒;这左手的手印,象征在修炼上要获得殊胜成就;他脸上的怒容,意味着要降伏异教徒和妖魔鬼怪。”⑤于是给他起名叫”金刚伏魔”。《印藏汉蒙佛教史·如意宝树》中说莲花生父亲的名字用邬仗那语叫柔沙多,意思是”持花鬘”,用梵语叫”斯噶达热”,也是”持花鬘”之意。莲花生因出生时无名指上有莲花纹,被称为莲花具光,后来得密号为莲花生。《莲花生大师本生传》称他是生于莲花而非母腹,故称他是”化生者”。对莲花生大师的出生,虽然众说纷纭,但都认为他是邬仗那国的王子。他出身高贵,一降临人世就与众不同,他要肩负起伏魔利众的重担。

莲花生长大以后,离家外出,成为一名修道者。他先后学习了各种密法和佛教大乘学说,又多次赴印度等地的大坟地里修炼。坟地,古代汉文佛经中译为尸林、寒林,印度最著名的有八大寒林。莲花生大师在寒林中,以尸体旁放的供米为食,穿着包尸布,在艰苦的环境中专心地修炼,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进入深深的禅定中。根据《莲花生大师本生传》,印度著名的寒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死亡的包围中体悟着深奥的密法,坟地是修行者的乐园,死亡是最好的老师。住在坟地中,莲花生开发着自身的光明和宝藏,体验和享用着瑜伽修行带来的真正的欢乐。莲花生拥有数种不同的名号和身相,最著名的有八种名号。据说这也与他在坟地的修炼、坐禅有关,如在沙霍尔寒林被称为莲花生,在邬仗那莲花寒林被称为”上师狮子吼”,在里域的洛伽寒林被称为”忿怒金刚”,在大密幻术寒林被称为”骷髅珠幻者”,等等。

居住寒林修行,是许多密宗大师所经历过的。远离尘世喧闹的寒林受到他们的青睐,成了体验精神世界的理想场所。自从人类有了葬礼和墓地起,坟地在人的意识中象征着死亡和死者鬼魂生存的世界,属于令人敬畏、轻不涉足的禁区。古代印度人也是如此。”寒林,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人绝游往之迹。”⑥坟地的修行,自然在那样一个疑神疑鬼的时代就能考验人的意志和信仰,有益于克服自身的软弱,战胜深层心理中恐惧和不安感,看清生命的本原。对手密法的修炼者,坟地更有一层特殊意义:获取空行母的密法传授、供养;与本尊、佛、上师间沟通;专注一境,证悟佛理——缘起性空、生命无常,打破概念的束缚等。坟地修行的传统,在藏传佛教中得到了继承,有的还以此测试修行者的胆识。如止贡噶举派的密法修行者,正式进入禅洞修行前,须在天葬场独自观修一天一夜,当修行者不受幻景的迷惑,没有心理的障碍,才有资格去修习参悟更高的境界。

《宁玛派教法源流》对莲花生的师承关系也有简要的记载,他在梦中得无量寿佛的预言,赴法苗寺以佛智为亲教师,出家为僧,法名释迦狮子。从佛智受听般若教义,又从佛智的弟子佛密受听瑜伽密续灌顶和口诀。从智足大师受听《集经》、《幻网》、《月密明点》、《觉悟合修》、《业鬘》等密法。在极喜金刚、妙高智友、释僧哈三位大师处受听”大圆满义传”的口诀,获得深明无二的智慧。尤其是按金刚亥母的预言,从释僧哈大师受听大圆满心髓法达二十五年。 莲花生大师一生精修密宗,获得过各种成就。密宗的成就分普通(又称共通)成就和殊胜成就,普通成就依靠药力、咒力等获得的,佛教和其他宗教均能修成,因此名为共通。殊胜成就,认为仅属于内道佛教,为密宗修炼者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简言之即获得持金刚的佛位,佛地的神通更是千变万化,其境界、层次远高于普通成就。普通成就的种类也特多,如八种共通成就:

1.宝剑成就,挟宝剑可飞行。

2.神行术,可飞速行走。

3.眼药成就,眼上涂上特殊药物,可看见极远之物。

4.土行成就,可入地下。

5.金丹成就,可摄取物质的精华。

6.隐身成就,可隐身不见。

7.不死成就,获得寿命自在。

8.除病成就,治愈各种疾病。

中国的道教也有这八种成就,密、道有共通处。藏传佛教认为,莲花生大师拥有八种共通成就以及其他的多种成就,而且运用自如。宁玛派中视他与三世佛等同,法力无边。《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中有不少莲花生大师以神通法力利益众生的故事。

二、降伏吐蕃的鬼神

莲花生大师的雪域之行受到了历代藏族学者的关注,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大书特书,成为讲述吐蕃历史的主要内容。从这些饱含深情的描述中,我们可强烈地感受到这是藏族文化发生变化的重大时刻,一种系统而深奥的学说,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将要被引入众山环绕的雪域高原。莲花生抖动手中的禅杖,向那些被雪域人尊敬和供奉的鬼神们发出了挑战,两种文化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如同雪山崩塌,惊天动地。这样一种冲撞以莲花生独战雪域鬼神的故事形式被人们所记忆,世代相传,莲花生大师也因此被人们所熟悉和敬仰。此处摄取莲花生大师降伏鬼神的一二故事,以便略知其况。

莲花生大师到贡塘地方时,”二十一位居士神”施展法术,天空中乌云翻滚,一道道火舌从云层中炸裂,并袭向莲花生。可是道道霹雳到了莲花生大师的头顶上空,却变为绚丽的花朵,飘飘而降,花香扑鼻,”二十一位居士”便无计可施,只得听命于莲花生。

到达芒域卡拉的绒果茹地方时,雪域最为暴烈的十二女神,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来向莲花生挑战,飞沙走石,天地昏暗,同时放出十二道震天动地的霹雳。面对天崩地裂的景象,莲花生不惊不惧,将霹雳引向期克手印上,十二道霹雳在头顶旋转飞舞,最终变得无声无息,化为十二块焦炭。十一位女神被莲花生的法力所降伏,而为首的女神岗噶玛息色仓皇逃跑,隐入神湖之中。莲花生追至湖边,舀了一把湖水,将意念加于手掌中的水,刹那间手中的水冒出蒸气,而湖水同样也冒出蒸气,当手中的水沸腾时,湖水也沸腾翻滚。湖中的女神被烫得皮肉分离,无法忍受,从水中跳了出来。莲花生用金刚杵打瞎女神的一只眼睛,女神无路可逃,只得求饶。十二女神,藏语称为”丹玛”,译为”地母”,分别是:遐迩名扬地母、贡岩孚佑地母、普贤地母、魔后地母为四魔女神;独眼地母、贤德地母、刚烈尊胜地母、白衣龙后地母为四夜叉女神;孚佑藏土地母、济世地母、丽质冰心地母、翠聪绿炬地母为四女医神。自从被莲花生降伏后,她们成为佛教的护法,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于佛教的祭祀文献中。

吐蕃的大神念青唐古拉山神也被莲花生降伏,只是具体的情节有不同的记述。《宁玛派教法源流》中说莲花生故意激怒山神,山神于是在山顶变化出乌云,闪电雷鸣,大降冰雹,北风呼啸,天地白茫茫的,令人难以承受。莲花生大师入定三昼夜,不为所动,使山神变化出的一切幻景,化为乌有,不得不低头服输。《莲花遗教》则说唐古拉山神企图捉弄莲花生,变化出一条大白蛇,脑袋伸到吐谷浑地方,尾巴放在康地,莲花生用木棍插蛇腰,揭穿了山神的把戏。山神逃回雪山,莲花生入定,积雪融化,山洪暴发,岩石轰塌,眼看山神的家园就要被毁掉,只好归顺莲花生大师。

其他如吐蕃王族的保护神雅拉香波等大大小小的吐蕃神灵,都被莲花生降伏,甚至认为莲花生运用他的神通,加持过上部阿里,中部卫藏,下部多康,及锡金、不丹等地,他的神迹遍布各地。

莲花生大战吐蕃鬼神的故事,反映了佛教与高原固有宗教之间的斗争,以及佛教对固有宗教的包容和改造。高原固有的神灵被宣布为佛教的护法神,而没有绝对的排斥和否定。这一方面因为佛教是多神教,承认鬼神的存在,吐蕃的鬼神被委为护法神,与佛教的教义理论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将吐蕃的鬼神包容到佛教里,对佛苯之间的矛盾斗争能起到调和作用。

莲花生降妖伏魔的影响或实际意义,在藏族社会不断得到延伸,将那些山神、湖神、土地神等作为佛教的护法神,进行崇拜和祭祀。而宁玛派的著名祭祀仪轨文献《烟祭赆食仪轨》,据称是莲花生所作,由著名的掘藏大师告吉丹赤坚从伏藏中掘出。该仪轨属于佛教密宗,充满佛教的精神,如皈依三宝、发菩提心、意念观修、念诵密咒、供奉食子等,通过对传统祭祀仪轨的改造,把本土的鬼神完全纳入到了佛教的体系。《烟祭赆食仪轨》从基本的观念而言,它包容了世间的一切鬼神;从具体的神灵而言,则涵盖了藏族地区较为著名的神灵。后世学者所著祭祀仪轨,如五世达赖喇嘛的《吉祥右旋》等无不仿照《烟祭赆食仪轨》,只是文字更加简洁明了。通常在祭祀文献中,均要提醒神灵不要忘记在莲花生大师前所立的誓言。

藏传佛教中普遍认为,莲花生大师降伏了藏区的神灵,也改造了神灵们的精神世界,去掉了它的横行暴虐、祸害人间的恶性。山神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易暴易怒的山神们成为信守佛法、努力求道、护佑人间的善神,甚至成为随时听从上师召唤,为上师服务的仆从了。

莲花生大师是第一位将高原的鬼神纳入到佛教中,也是第一位向这些神灵传法的布道者。就佛教的观念而言,这些鬼神也处在三界六道的轮回中,不明生命的真相,是值得同情、慈悲的对象。自莲花生大师起,藏传佛教的许多大师均有向鬼神说教的故事,赫赫者如米拉日巴、热译师等。对土著神灵的改造,从前弘期一直延续到后弘期,最终使大多数鬼神止恶行善,改掉了用血肉祭祀的习惯。可以说净化神的精神,同时也就净化了人类本身。

三、吐蕃第一座大寺——桑耶寺

莲花生调和佛苯的一系列举措,使反佛风潮有所平息,赤松德赞再次请回寂护大师,商讨在吐蕃弘扬佛教之事。随之建造了桑耶寺,这是吐蕃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佛教寺院。

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境雅鲁藏布江北岸,可乘船渡江前往,或从泽当乘车过雅鲁藏布江大桥,逆江而上,可以抵达桑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