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8
2894700000020

第20章 表演艺术(1)

邓宁·乔治

(1908~?)美国电影作曲家、乐队指挥。生于印第安纳州里士满。曾攻读于辛辛那提大学、辛辛那提音乐学院。1946年进入美国电影界,在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担任电影作曲、谱乐,前后十二年。他曾为该公司摄制的五部影片获得最佳电影音乐谱曲金像奖的提名,即:《乔森重新歌唱》(1949)、《不要为我唱忧伤的歌曲》(1950)、《永劫不返》(1953,即《乱世忠魂》)和《红楼琴断》(1955)。

他曾任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家学会主席。

由他担任电影配乐的其他主要影片还有:《箱尸案》(1946)、《天涯追踪》(1948)、《暴徒》(1951)、《莎乐美》(1953)、《从拉腊米来的人》(1955)、《狂恋》(1956)、《草莽英雄》(1957)、《三时十分到耶玛》(1957)、《夺情记》(1958)、《最后的怒汉》(1959)、《苏丝黄的世界》(1961)、《小楼春怨》(1963)、《亲爱的布里基塔》(1965)、《单身女子公寓》(1966)、《蜡像馆杀人狂》(1973)、《脸孔像鲍嘉的人》(1980)等。

亚瑟·琪恩

(1908~?)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纽约市。她是一位照相师的女儿,少年时的模仿表演才能引起福斯影片公司的注意,在约翰·福特导演的影片《凯莫奥·吉尔比》(1923)中首次饰演主角。此后,她从1928到1931年参加演出了《父亲们的罪过》、《机会之街》、《空中英雄》、《保险侠客》、《律师之秘密》等十多部无声片,大多饰演小配角。其间在1927年曾同派拉蒙影片公司订过合同,但演技平平,始终没有创出自己的表演特色。

1931年,她离开好莱坞去纽约为舞台和夏季戏剧节工作了两年,后重返影坛,参加影片《漩涡》的演出,然后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签订合同,于1934年拍出了她的第一部成功影片《满城风雨》。该片导演仍是约翰·福持。她从此饰演善良多感的普通女子,在表演艺术及对白发音方面具有自己的风格,其特点在《前布拉德福夫人》(1935)一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她后来参加演出的影片有:《钻石大王》(1935)、同贾利·古柏合演的《富贵浮云》(1936)和《乱世英杰》(1937)、《安乐的生活》(1937)、《午夜情涛》(1937)、《浮生若梦》(1938)、《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英雄情钟》(1939)、《多夫宝鉴》(1910)、《乱世女侠》(1910)、《蓬莱仙子》(1941)、《红尘三客》(1912)、《二房东小姐》(1918)等片。在《钻石大王》中,她一人扮演两个角色。

由于她和哥伦比亚影片公司老板哈莱·科恩关系不洽,1944年合同到期后离开影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著名导演和剧作家卡逊·坎宁专为她写了一个舞台剧本《昨天出生》,但在剧本送到百老汇之前,亚瑟已经离去,改由青年演员朱迪·霍丽狄表演。亚瑟后来只演出过两部影片,即1948年比利·怀尔德导演的《外交事件》,以及1952年由乔冶·史蒂文斯导演的《原野奇侠》。她在《原野奇侠》中饰演一位善良的妻子,这是她唯一的彩色影片,也是最后一部影片。

她晚年从事戏剧教学工作。

琪恩·亚瑟和查尔斯·鲍育《午夜情涛》,1937

阿斯兰·格雷戈里

(1908~?)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原名克里克·阿斯拉尼安。他曾以科科·阿斯兰的名字参加雷·文图拉管弦乐队当鼓手,并在巴黎一家音乐厅当演员。1938年进入电影界,在法、英和美国片中扮演过正剧和喜剧的性格角色。他演出的影片有:《大篝火》(1938,法)、《去的里雅斯特的卧车》(1948,英)、《啊、阿米莉亚》(1949,法)、《最后的假期》(1950,英)、《开罗道路》(1950、英)、《绿洲》(1954,法、西德合拍)、《阿卡汀先生》(1935)、《该死的人》(1956,法、意合拍)、《荒漠天堂》(1958)、《我们的人在哈瓦那》(1959)、《罪犯》(1960,英)、《四个入侵者》(1961)、《魔鬼在四时》(1961)、《万王之王》(1961)、《埃

格雷弋·阿斯兰(前)《荒漠天堂》,1958

及正后》(1962)、《巴黎,当充满忿怒时》(1964)、《黄色香车》(1964)、《失去指挥权》(1966)、《第二十五小时》(1967,法)、《刺耳活》(1968,英、法合拍)、《和我结婚!和我结婚!》(1968,法)、《你不能全胜》(1970)、《辛巴德的辉煌航行》(1973)、《从彼得罗夫卡来的姑娘》(1974)、《粉红豹回来了》(1975)、《香港的美好接吻》(1975,法)等。

贝克韦尔·威廉

(1908~?)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1925年进入电影界,在好莱坞无声片和有声片时期,先后扮演过青少年主角、成年人主角和配角。三十年代初,他的电影事业达到顶峰。之后扮演性格角色。他演出的影片有:《最后版本》(1925)、《小偷的心》(1927)、《母亲》(1927)、《西点军校》(1927)、《异性的冲突》(1928)、《海军救国》(1928)、《铁面人》(1929)、《野花香》(1929)、《百老汇之销金窝》(1929)、《西线无战事》(1930)、《蝙蝠祟》(1930)、《美容院》(1931)、《贞娘复仇记》(1931)、《黎明》(1931)、《为女牺牲》(1931)、《芳华虚度》(1932)、《难为了母亲》(1933)、《红色罗曼司》(1934)、《名门街》(1937)、《军校小爵爷》(1938)、《乱世佳人》(1939)、《乐园妖姬》(1940)、《空谷幽兰》(1941)、《笙歌欢腾》(1947)、《单身汉和少女》(1947)、《捕获》(1950)、《戴维·克罗克特—荒野边疆之王》(1955)、《世界最坚强的人》(1975)等。

艾尔斯·刘

(1908~?)美国电影演员。生于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早年在亚利桑那大学攻读医学。1929年做导演保尔·伯尔恩选派在《二年级大学生》中扮演一个小角色。伯尔恩到米高梅影片公司后派他在《吻》(1929)里与嘉宝合作演出,艾尔斯因而扬名。次年,环球影片公司邀请他担任《西线无战事》一片的主角,一举成名。之后他先后主演过《通向地狱的门槛》(1930)、《贱土黄金》(1930)、《东即是西》(1930)、《铁人》(1931)、《女怨男痴》(1932)、《夜世界》(1932)、《喂,美国》(1932)、《赛珍会》(1933)等片。

但是,当他从环球影片公司转到福斯影片公司后,却成了二流演员,直到1938年,由于在《假日》一片中表演出色,才被米高梅公司聘用,他在演了几个无知而乐天的小角色后,三年里一连主演了九部以基尔达里医生为主角的连集片,如《青年医生基尔达里》(1938),成了全国妇孺皆知的患有怀疑症者的代名词。这时他却改演了几个具有人情味的角色,遭到观众的强烈抵制,竟致使他不得不停止拍片。1946年他在影片《阴阳镜》中演出相当成功。演出《春闺怨》(1947)后,又在名片《约翰尼·比林达》(1948)中扮演医生,这部影片使美国里根总统前夫人珍·惠曼荣获该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他也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提名。

刘·艾尔斯(左)和里昂·巴里莫尔《青年医生基尔达里》,1938

此后,他主演了《俘获》(1953)。《新墨西哥》(1950)和《绝不逃亡》(1953)后,转而拍摄宗教记录片《东方祭坛》(1955)。以后就极少拍片,直到1964年才应导演兼制片人奥托·普雷明格之邀,摄制了他晚年惟一的一部较重要的影片《投机的北方佬》。

阿特里·罗伯特

(1908~?)美国电影剧作家、戏剧家、小说家。生于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担任过两年人类学的讲课。他爱好戏剧,1930年在剧作家索顿·怀尔德指导下开始从事剧本写作。其后五年尽管为了谋生当过统计员、钢琴演奏员、银行职员等,但戏剧写作不辍。1936年,百老汇终于上演了他的第一个舞台剧《群星灿烂》。其后,他又写了一些剧本,1938年的《凯西·琼斯》由格洛昔剧团演出;另一个舞台剧《雷鸣礁》,在纽约演出并不成功,但1940年在伦敦上演时,处于战争气氛中的英国观众对它大为欢迎。该剧还曾在各地巡回演出;1944年在英国搬上银幕后,同样受到高度的评价,成为英国四十年代电影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他从事电影剧本写作开始于1940年的《人欲》。它原是薛尼·霍华的一出卖座舞台剧,导演卡逊·凯宁特地请他改编成电影剧本,影片摄成映出后颇为成功。此后,他受米高梅影片公司邀请,先后编写了《黛绿年华》(1946)、《爱情之歌》(1947)、《三剑客》(1948,歌舞喜剧片)、《包法利夫人》(1949)、《秘密花园》(1949)等电影剧本。五、六十年代,他的电影创作较少,代表作有根据司各特历史小说改编的《昆丁·杜华德历险记》(1955)、西部剧《奇妙的乡土》(1959)、《启示录四骑士》(1961)、《喀土穆》(1966)等。

阿特里对人类学较有研究。1963年美国威尔基兄弟基金会提供十年的补助金,请他从事这方画的研究工作,他曾有《社会契约》(1970)等著作问世,这也是他后来电影作品较少的原因。

伯利·米尔顿

米尔顿·伯利《总让他们去笑》,1949

(1908~?)美国电影喜剧演员。生于纽约市。五岁时在一次模仿卓别林的竞赛中获胜,然后便为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和其他制片厂扮演儿童角色。在母亲的鼓励下,伯利和妹妹走遍各地表演通俗歌舞剧。十二岁时在纽约首次登台演出《弗罗拉多拉》一剧。以后又演了《生命从八点四十分开始》、《齐格飞歌舞大会串》等戏。1937年伯利第一次在影片中扮演成人角色,并继续在几部影片中展露他的表演才能,其中包括几部侦探片。1948至1956年间,他在电视屏幕上演出,这是他最成功的时期,博得“电视先生”的昵称,或戏呼其为“米尔顿大叔”。

1974年,纽约狄拉考地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自传。

他演出的影片有:《宝莲历险记》(1914,连集片)、《蒂莉情史》(1914)、《安乐街》(1916)、《小兄弟》(1917)、《诙谐曲》(1920)、《侠盗查禄》(1920)、《里纳河》(1925)、《麻雀》(1926)、《1937年的新姿态》(1937)、《野玫瑰》(1937),《琼瑶仙境》(1941)、《总让他们去笑》(1949)、《让我们做爱》(1960)、《疯狂世界》(1963)、《被爱的人》(1965)、《奥斯卡》(1966)、《偶然事件》(1967)、《谁关心制币厂》(1967)、《佳人惹祸》(1968)、《仅仅为了单身汉们》(1968)、《返回奥兹之行》(1974,配音)、《利波科》(1975)等。

贝姆·西德尼

(1908~?)美国电影剧作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曾在利哈伊大学读书。1930至1945年,他在纽约《美国人日报》和一家通汛杜工作,1947年开始电影剧本创作,后来还制作了几部故事片。他编剧的影片有:《高墙》(1948)、《密探》(1949)、《小巷》(1949)、《神秘街》(1950)、《联合车站》(1950)、《当行星互撞时》(1951)、《原手城》(1952)、《酷热》(1953)、《袭击》(1954)、《流氓警察》(1954)、《暴力的星期六》(1954)、《高个子》(1955)、《旧金山弯的地狱》(1956)、《瓶底》(1956)、《哈里·布莱克和老虎》(1958)、《一位女人着迷了》(1959)(兼制片)、《七个贼》(1959,兼制片)、《电休克疗法》(1964)、《西尔维亚》(1965)、《耶利哥喧闹的夜晚》(1967)等。

《当行星互撞时》是他根据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一部著名影片,曾获1951牢第二十五届奥斯卡最佳特殊效果,金像奖。

布莱思·玛丽

(1908~?)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得克萨斯州科西卡纳市。原名路易丝·伯迪·丹茨勒。十六岁进入影坛,在《彼得·潘》(1924)一片中扮演温迪一角,获得了洛杉矶选美赛的“美女个人奖”。之后,在好莱坞为许多无声片和有声片扮演“美女”型的主要角色,一直到三十年代中期为止。其中著名的影片有:《万世流芳》(1926)、《牧地情葩》(1929)、《无冕王》、(1931)、《空中飞人》(1935)等,1937年退出影坛。四十年代又重上银幕,偶尔在低成本影片里演出。1953年,在电视系列片《会见科利斯·阿切尔》小扮嵌母亲的角色。

她演出的无声片和有声片布五十多部。其他主要影片还有:《法国小姑娘》(1925)、《午夜的巴黎》(1926)、《高帽》(1927)、《罪犯同伙》(1928)、《怜我怜卿》(1929)、《婚姻游戏场》(1929)、《荒漠山葩》(1930)、《百老汇皇家》(1931)、《天网恢恢》(1931)、《福事》(1932)、《曼哈顿塔》(1932)、《姑娘失踪》(1933)、《鹰歌》(1933)、《私人丑闻》(1934)、《陈查礼在巴黎》(1935)、《拘留所》(1943)、《我逃离了盖世太保》(1943)、《天罗地网》(1947)等。

布雷斯勒·杰里

(1908~1977)美国制片人。生于丹佛市。原名杰罗姆·布雷斯勒。在斯沃思莫尔读书。早年在一家投资信记公司工作,后在超级影片公司当制片主任和制片人,不久自己开设宝塔影片公司,摄制了第一批16毫米有声故事片。

三十年代后期加入米高梅影片公司,负责短片及连集片《基德尔医生》的制作。1943年,以制作《天堂音乐》获奥斯卡最佳短片(二本)金像奖,1945年,又以制作《走向光明》获奥斯卡最佳短片(一本)金像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米高梅影片公司还负责为美国部队拍摄军事教育片。1945年他任制片人,拍摄过《黑夜来临后的大街》(1945)等片。1945年后,先后在环球、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任制片人。1953年又为米高梅影片公司制作电视片。1960年任独立制片人。

他制作的影片还有:《蜘蛛美人》(1947)、《新加坡》(1947)、《阿内洛事件》(1947)、《家》(1948)、《被遗弃的》(1949)、《宣告有罪》(1950)、《暴乱》(1951)、《派往巴黎》(1952)、《利齐》(1957)、《海盗》(1958)、《吉加去夏威夷》(1961)、《钻石头脑》(1963)、《波斯猫,我爱你》(1970)等。

加森·格里尔

(1908~?)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北爱尔兰当郡。曾在伦敦大学就读。加森本来的愿望是当教师,然而在广告社找到工作。夜晚时她参加业余话剧俱乐部,后经朋友介绍进了伯明翰剧团。1934年在雷根特公园露天剧场初次登台,旋即被劳伦斯·奥立弗邀请担任《金箭》一剧中的候补演员,演出很成功;又先后演了《第十二夜》、《造谣学校》等剧。一次在《古老的音乐》剧中当主角演出时,米高梅公司老板梅耶在座,对加森的印象极佳,立即以周薪五百美元与她签订合约。加森来到好莱坞却无事可做,准备返英。导演萨姆·伍德看了她试拍的镜头,请她同罗伯特·多纳特合演《再会吧,奇普先生》(旧译《万世师表》)。加森觉得奇普太太这个角色太小,出场20分钟便死去,开始不愿接受,后来终于同意。影片在伦敦拍摄。公映后获得极大成功,加森也一举成名,第一次赢得最佳女主角金像奖的提名。

以后,加森与罗伯特·泰勒合演了喜剧片《红鸾双禧》;在《傲慢与偏见》(1939,旧译《屏开雀选》)中扮演伊莉莎白·本纳特小姐。这一角色本定瑙玛·希拉担任,由克拉克·盖博演达西,由于他们俩都辞谢不干,由加森与奥立弗合作演出。她因本片获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演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