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这个导火线的是丞相公孙贺。
公孙贺在刘彻是太子的时候就跟着他混,当年还跟着卫青打过仗,和公孙敖是同乡。公孙贺老了后一直做太仆,交通部部长。前任丞相石庆死了,刘彻把公孙贺喊来,你,丞相,另外封你个侯。
公孙贺扑通跪下,哇哇大哭。他这不是感动的,是吓的。
我们再简单过一遍刘彻时期的众位丞相。第一任,卫绾,撤职;第二任,窦婴,引咎辞职,后死于非命;第三任,许昌,撤职;第四任,田蚡,得精神病自己把自己吓死了;第五任,薛泽,上任后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生怕招来杀头之祸,后被免职,他算运气好的;第六任,公孙弘,刘彻唯一欣赏的丞相,老死任上,这是个异数;第七任,庄青翟,卷进张汤案,被逼自杀;第八任,李蔡,水平不高,人品不好,被逼自杀;第九任,赵周,工作不力,被逼自杀……这都是丞相啊。第十任,石庆,就是前边说过的神仙石家人,靠着家传的作风,极度谨慎,极度小心,坚决听皇帝话,挨骂听着,挨打受着,憋死不还口…他最后竟然也是老死在任上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言,庄青翟,李蔡,赵周,石庆等人,“丞相备员而已”,就是哪天没丞相了,刘彻随便从这些人里抓一个来充数。丞相职位虽然最高,但是在刘彻手底下,又是最不稳定的,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被刘彻抓来杀掉。
这些或死或残的丞相们,公孙贺全都认识。他很清楚,丞相这个高帽子一旦戴到头上,一只脚已经迈进了鬼门关。高帽子不好戴啊。
所以面对刘彻的委任状,公孙贺不顾形象大哭,无论如何不想做。
刘彻在上边看公孙贺哭了半天,一言不发,甩袖子走了。
公孙贺只好接过递来的丞相大印。然后磕了仨头,抹着眼泪退下。出门后见了谁都说,我完了,我完了。
接他的太仆一职的,是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公孙敬声纨绔子弟出身,老爹堂堂丞相,母亲又是当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刘彻是他姨夫,皇亲国戚,还怕谁,不把做官当回事。后来擅自挪用公款一千九百万,被查出来了。国家这么缺钱,他还敢搞这一套,找死也不看时候。刘彻一脚把公孙敬声踹到监狱里,等着死刑宣判。
正好赶上通缉捉拿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赶紧去找刘彻说,我想申请抓朱安世,为公孙敬声赎罪。
刘彻说好啊,去抓吧。
公孙贺动员一切能动员的力量,黑白两道一起出动,真就把朱安世抓住了。
公孙贺审朱安世,朱安世仰天大笑,只说了一句话:丞相大人等着全家一起死吧。
然后公孙贺全家真的就被杀了。包括公孙贺公孙敬声爷儿俩、公孙贺的夫人也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刘彻的大姨子卫君孺。
朱安世临死前揭发了两个秘密。一,公孙敬声和刘彻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二,刘彻去甘泉宫避暑的时候,公孙敬声在道路下面埋了人偶,诅咒皇帝。
刘彻怒极,派人查。调查报告出来了,朱安世所讲全部属实,阳石公主认罪,御道上也挖出了诅咒用的人偶。
于是不但公孙贺一家惨遭灭族,刘彻连自己的女儿阳石公主也杀了,受到牵连的还有刘彻的另外一个女儿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赵破奴将军。都死了。
如果说杀卫伉,杀赵破奴勉强还能接受,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刘彻杀掉自己的亲生女儿。
这两个女儿都是卫子夫生的。卫子夫只能痛苦地看着这一切发生,不敢说一句话。卫子夫的心已经死了,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就是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
在这之前不久,刘彻去长安市郊的建章宫疗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刘彻忽然看到,有个挎剑的人晃晃悠悠进了建章宫,侍卫们赶紧去抓,此人扔掉剑跑了,没追上。刘彻把建章宫门侯杀了,宫殿的防卫也太松懈了。随即刘彻命人展开大规模搜索,关闭长安城门,宣布戒严。一直折腾了十一天戒严令才解除。人没抓住,但是史书明文记载,从这一天开始,巫蛊案起。公孙贺一案便是在这个阴沉的背景下发生的。
巫蛊,又见巫蛊。长安城最邪恶的字眼。自当年阿娇一案,潜伏了四十年重新浮出水面。
长安什么时候变这么邪恶了?
免不了还要从刘彻身上着落。刘彻信神。真正追根究底的话,还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问题。当时信神的大有人在,这是事实,史书就这么写的,很多出土文物上都有证据,没法遮掩。这倒不是说他们真的有严肃的神仙信仰,而是在信与不信之间,当时的人是偏向于相信的。鬼神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讲,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子同时还说敬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等等。
刘彻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一帮弄臣,不参与政治,负责联络鬼神,药物研发,与外星人沟通等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既然皇帝有这个需求,全国各地的高人们自然蜂拥而至长安。
这些人当然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级的是神仙,可是神仙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比如对此刻本人来讲,那些大口吃榴莲而面不改色的人就是神仙。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神仙到处都是,神仙多了就没了神仙。
次一级的是半仙。刘彻想念死去的李夫人,于是有个叫齐少翁的方士说他可以招来李夫人的魂魄。一番烟雾缭绕后,李夫人的魂魄来了,还和刘彻进行了两句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坚持认为这叫小孔成像,这是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两千年的证据,于是编到教科书里去了,小朋友们民族自豪感大增。齐少翁这类人可以称之为半仙,至少他们能鼓捣点东西出来,不管是不是小孔成像。
神仙没有,半仙寥寥,剩下的就不好分类了。称之为江湖骗子有失尊重,称为此道中人吧。此道中人才是大多数。他们没资格见皇帝,但是一样能生存下去,因为除了皇帝,还有公务员们,还有皇亲国戚们,还有钱多没处花的…长安的市场大得很。
刘彻找他们是想多活几年,想和神灵对话,总体而言,出发点还算光明。皇帝以外的人就不好说了,天知道他们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凡事就怕等而下之,巫蛊便在这么一个环境下滋生了。
刘彻即位初期,窦老太太说有什么事先报给她再报给皇帝,刘彻非常不满,他想自己说了算,他要的,是控制;
老太太死后,王太后又开始干政,刘彻还是受不了,后来变相断绝母子关系,王太后再也影响不到他,他要的还是控制;
刘彻麾下的三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全是外戚。军队交给外戚,更放心,更容易控制。还是控制;
刘彻同意主父偃的推恩令,高效率灭掉诸侯,他想把更多的国土握在自己手里,控制;
刘彻违背列侯担任丞相的传统,提拔一个平民出身毫无根基的公孙弘做丞相,因为公孙弘非常听他的话,控制;
刘彻绕过丞相庄青翟,让拼命卖力的张汤负责大小适宜,少一道关卡,便于控制;
刘彻让张汤以及继任者们制订了成堆的法律条文,几乎赶超秦始皇时的规模,这是最直接的控制;
刘彻放一群绣衣使者出去,直接调兵剿匪,大肆诛杀工作不力的地方官,依旧是控制;
……
刘彻的一生就是控制的一生。可是他现在老了,六十多岁,按照当时的寿命标准,已经是很老很老。刘彻的精力大不如前,一年到头都出去疗养,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大人物向来多疑---我不喜欢这个说法,称之为敏感更准确。不敏感坐不稳高位。刘彻觉得有人用巫蛊对他不利从而不惜杀人,其实就是对控制感的逐渐丧失,和敏感的思维搅在一起形成的邪恶事物。
如果说求神仙,炼丹药,想多活几年,是光明的一面,巫蛊便是阴暗的另一面,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老人对宿命的抗争,他想把命运完全抓在自己手里,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控制。
只不过,死在巫蛊上的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存心对刘彻不利,是不是刘彻真想杀的,很难讲。威震天很强壮,霸天虎都听他的,可是他变成枪后,是握在红蜘蛛手里的,超谁开火,要看红蜘蛛把枪口指向谁了。
回到公孙贺一案。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乱伦,也许这是真的,阳石公主是他的表妹,一来二去熟了,大有私通的可能;可是公孙敬声诅咒皇帝…这需要多大的胆量,或者抽风要抽到什么程度才会这么做?
也许是有人存心对公孙敬声不利。更有可能,目标不是公孙敬声,而是公孙贺,丞相公孙贺。或者,不仅仅是公孙父子。
在本案之前,第一个死于巫蛊的大人物是公孙敖,卫青最好的朋友,救过卫青的命,卫青发达后一直刻意关照他;
本案中死的几个,公孙贺的夫人是卫君孺,他是卫青的姐夫;卫伉,卫青的长子;赵破奴将军,当年是霍去病的司马,霍去病和卫青是一家人。
死于巫蛊的几个人,全部和卫青有关系。
卫青已经死掉很多年,但是他姐姐卫子夫还活着,还是皇后,她的儿子,是太子刘据。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因为卫青的关系,这几个人都和太子刘据关系密切,或者换个说法,这几个人,都是太子党。
这个案子的背后,似乎有人,或者说有一股力量,在对太子党下手。谁有这么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