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
2890900000091

第91章 不能承受之轻:绣衣使者

公孙敖死并不是因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而是因为他的夫人被牵扯进一桩巫蛊案件。巫蛊是邪教,刘彻对之深恶痛绝,几十年前有过因为阿娇皇后搞巫蛊,刘彻怒杀几百人的先例。

公孙敖是卫青的人,卫青早死多少年了---活着也没用---公孙敖背后没有大树,现在朝中唯一的大树,刘彻唯一刻意维护的人物,只有一个李广利,公孙敖不是李广利一党的,资历再老也没用。

后来巫蛊案被有意或无意、人为或自然地扩大化,演变成两股势力的终极决战,最后引爆一颗大炸弹,几乎把长安城变为人间地狱。

巫蛊事件中,最活跃的一个人叫江充,他几乎一手导演了巫蛊事件中最大的一场戏---至少看上去如此。

江充可以这么做,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原因,就是他的职位。刘彻曾经把江充封为直指绣衣使者,为方便,我们简称绣衣使者。所以讲江充之前,有必要讲一下绣衣使者是什么东西。

我们前面提到过,帝国出现了民变。民变一般和自然灾害息息相关,天灾人祸,先天灾,再人祸。前100年,李陵事件的前一年,整个中原发生大旱,农作物严重歉收。紧接着第二年,刘彻还要让李广利去打匈奴。更之前还有李广利打大宛,把民间的驴都拉上战场这种严重伤害老百姓感情的闹剧,更更之前还有算缗钱导致全国上下哀鸿遍野……这些积攒到一定程度,爆发了。中国老百姓造反只有一个原因,没饭吃了。函谷关以东,民变四起,土匪遍地,大者上万,小者数百,杀长官,占仓库,劫监狱,和秦末差不多,国家真的乱了。

但是民变仅限于民变,只能称之为土匪,不能叫起义军。之所以没有演变成像秦末一样大规模起义,很重要的原因,秦末时期,全国各地除了关中,都有地下反秦势力,六国后人到处都是,民变被利用并迅速扩大化;刘彻时期没有真正的反汉势力,最有可能造反的诸侯被折磨得早没了气力。有亡国之事而无亡国之实,当年主父偃一道推恩令,盖世奇功。

刘彻最开始下令各地方长官镇压。这是一道泛泛的命令,只说你给我镇压下去,不行我杀了你。怎么镇压不管。

可是地方官没有权力调动军队,能做的大概就是出钱组织乡勇民团去剿匪。剿匪是专业工作,这帮人能干的了什么,刘邦当年就是钻这个空子发家的。御史中丞,丞相长史满中国跑,督促剿匪,没用。

在砍掉几个地方官的脑袋之后,刘彻意识到事情原来闹大了。不得已之下,只好出动专业人士---军队。

刘邦定下来的老规矩,调动军队必须有虎符,无论首都的军队,边疆的军队,地方的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没虎符皇帝来也没用---也不好这么说,当年严助拿大刀砍了一个人,生生诳来会稽郡驻军---当然,严助只是个特例,没代表性。

刘彻亲自指定相关人选,带着代表最高权力的节杖和虎符,去各地调兵剿匪。

这些人有个名号,刘彻自创的:直指绣衣使者。又叫绣衣御史,绣衣使者。

直指是形容词,表示处事无私;绣衣就是字面含义,衣服上绣花纹。汉代公务员的服装没有多么严格的规定,一般是宽袍大袖黑衣服,所谓峨冠博带,只在帽子(冠)上做区别,比如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哪天来这么一位面色冰冷,衣服上绣着明亮花纹的,很可怕,因为本来只有皇帝的衣服是绣花的。

这帮人也确实可怕,他们是最高级别的御史,所到处,如皇帝亲临。后世有个组织叫锦衣卫,名字和绣衣使者差不多。锦衣卫可以不理会司法部门,独自办案,直接对皇帝负责,但是锦衣卫能干的活,说到天上去,充其量抓一两个官员来杀掉,还要苦哈苦哈自己跑一趟。

绣衣使者轻轻一抬手,便是一场战争,几千条人命就没了,谁也不敢吭一声。

当然,绣衣使者是特殊情形下出现的特殊人群。绣衣使者不是职位,只是临时压给某个官员的头衔,事情做完头衔收回。皇帝不会有事没事派俩绣衣使者到处溜达,毕竟调动军队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兵者凶器也,不得已用之。

最早的一批绣衣使者,知名的有两个,范昆和张德,一个光禄大夫(原来叫中大夫),一个退休老干部。这俩人在关东奔走了两年,应该说成效显着。为什么是应该说,这俩人所到之处,虎符一动,军队哗啦啦向前冲,大规模的乱民一哄而散,运气好能抓一两个首领。可是一哄而散之后呢,都老实回家种地吗?哪里那么容易从土匪变回良民。这些人一小股一小股的再凑起来,大山里边一钻,咱们来玩游击战,剿去吧。美军在阿富汗,天上飞机卫星,地面特种部队,一进山沟,连个塔利班毛都抓不到,就不要提这帮绣衣使者了,军队无能为力了,地方政府根本不管,这不有绣衣使者嘛,万能的嘛。

刘彻知道这个情况后,紧急制定了一部《沉命法》,规定各地,有乱民没发觉上报的,发觉了不能剿灭的,整个地方政府一套班子,全部砍脑袋。就是逼着地方官为绣衣使者善后。

法令发布出去,全中国的乱民顷刻消失,到处歌舞升平。因为没人敢再说自己地面上有乱民。这个很好理解,沉命法前后递进的两条原则,第一,有乱民不上报要砍头,这一条还算好说,乱民很容易发觉;第二,发觉了不能剿灭要砍头,这就难了,跑大山里剿匪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地方官发觉了乱民,报给上面,就相当于给自己判了死刑,还不如瞒着,冒险总比送死强。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于是乡里瞒县里,县里瞒郡里,总之就是下边瞒上边,上边装糊涂,只要皇帝不过问,大家过一天算一天。

可是这种事很难长久瞒下去,没多长时间,刘彻就知道了这里边的猫腻,又放了一批绣衣使者去关东,这次不但是剿匪,也要对剿匪不力的地方官大开杀戒。这第二批的绣衣使者,就是一群杀人机器。知名的两个,一个叫暴胜之,一个叫王贺。

暴胜之从长安一路杀到渤海郡(今天的渤海湾沿岸一代),死在他手上的大官小吏几百上千,地方官闻暴胜之之名而色变。渤海郡有个叫隽不疑的知名帅老头,点化了暴胜之一番,隽不疑让暴胜之少杀人,恩威并施,十个人里杀一个,剩下九个给萝卜…诸如此类。暴胜之很上道,照做了,得心应手,很快名声转好,连刘彻都觉得这一堆绣衣使者里,暴胜之是工作最到位的一个---尽管也是杀人最多的一个。暴胜之回长安后即升任御史大夫。

王贺祖上本来姓田,是齐国的王族,来头相当大。大汉立国后,这个身份比较敏感,要改姓,王族嘛,就改姓王。王贺不喜欢杀人,无论地方官还是乱民,能放一马的都放一马,差不多有一万人从他手底下捡得一条命。王贺后来当然就是被撤职了,工作不力,绣衣使者是杀人的,又不是让你搞人道主义的。

王贺很想得开,他跟人聊天,自我安慰,“人家说救一千个人,后世子孙会发达;我救了一万多个呐,你说我的子孙们得发达到什么程度?”

他的后代里,有一个叫王莽。

经过三番几次的出动绣衣使者,乱民基本上被镇压下去了,这还要感谢老天帮忙,除了那次大旱,接下来的几年都称得上风调雨顺,大家能种地,有饭吃了,当土匪自然就没前途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扫尾清场,比如发布通缉令,抓在逃的乱民头目。

这些头目在民间不可能称自己是土匪,都叫大侠。有个阳陵大侠,叫朱安世的,便在通缉之列。

谁也没想到,一个毛贼成了大爆炸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