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2869400000055

第55章 不识游鱼不识龙,忠心映日亦无用

关于陈宫的死,笔者有个疑问:“他有活命的机会吗?”

如果再度梳理一下曹操征吕布这小半年里,陈宫的处境,甚至从他背叛曹操后的种种行为来看,貌似罪无可恕。那么,能让他活命的关键因素只能是曹操本人了。

从陈宫死前曹操与之对话来看,曹操是不想杀他的,他在变相的劝降,甚至他还能找到赦免陈宫死罪的理由。首先,当初在曹操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是陈宫第一个想到奉迎他到兖州,为此还前前后后做了不少工作,甚至替他构建了“称霸天下”的计划。在当时,迎驾与救驾乃是头等功劳,曹操虽未称帝,却也有着豪强的格局,感恩至上,能第一个站出来迎接的人必定将是他日后的股肱之臣。可惜的是,陈宫也是第一个背叛曹操的人,这让曹操不能容忍,他很心痛。当看到陈宫狼狈地再次站到面前,回首往事,只要曹操一句话,陈宫可以不死。但对于依法治军的曹操来说,反叛即死罪,无人例外,换句话说,只要曹操不说话,也无人敢替陈宫说话。好在陈宫很有自知之明,他不会像吕布一般乞活以致晚节不保。

有人说陈宫不降是因为曹操的劝降是故作姿态,因为当吕布在白门楼上穷途末路表示愿降时,陈宫坚决地认为“这个时候投降,对曹操来说没有利用价值,不会有好结果”,他仿佛已吃透了曹操的内心。所以被俘后没打算告饶也不理会曹操的劝降。

还有一种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陈宫爱惜名节,不屑苟且之事。

其实,这两种看法在我看来都流于片面。

当时之曹操已非以往之曹操。官拜司空,一品大员,实力雄厚,且代表朝廷,曹操能走到这一步,不似吕布、董卓之流依靠武力与暴力,他深谙“人心”与“仁政”,况且曹操是个真心爱才的人,与其说他欣赏陈宫是欣赏其人,莫如是欣赏其才,因此,曹操劝降陈宫是出于真心。从另一个角度说,陈宫很清楚曹操的底限在哪里,也明白若是自己乞降,结局必定不同于吕布;就是不降,也能保全家眷。对于一个抱定“负罪深”的人来说,他是彻底地大彻大悟了。至于从他嘴里说出的“明公”,相比白门楼上的那声“明公”,明显带有深深的遗憾和期望,遗憾,是遗憾自己一生的曲折,期望,是期望曹操能体谅自己的无奈。

陈宫爱惜名节吗?答案是肯定的,特别对于一个有着精英情结的人而言。不过名节并非他最终的追求,在经历了兖州迎曹、陈留叛曹、徐州受诬、下邳计穷这一系列的事情后,他深深地为自己混乱的职业追求而后悔,一个理想都实现不了的人还要名节做什么?何况他“迎曹叛曹”早已将虚无的名节击得粉碎,他,唯死而已。

当曹操兵围下邳士卒疲惫想退兵之际,荀攸曾劝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吕)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在罗贯中的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里(今天看到的是毛宗岗的修订本《三国演义》)也有这么一首诗说陈宫: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这里都是在说,陈宫固然有才,却过于自信,以致总在紧要关头慢半拍,以致屡次错过人生中的机遇,他的“忠心”和“智慧”,与其说是为了他人,不如说为了自己。过于相信直觉,导致悲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