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2869400000003

第3章 关键先生的出场

在流行“翻案”的当下,不少人尝试为刘封也翻翻案,觉得他冤枉,不是一个恶人,理由是:自从跟随了刘备后,鞍前马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于是否发兵救关羽一事,纯粹是受了孟达的蛊惑,难怪在他被孟达赶回CD时,刘备怒骂他是个“没脑子的木偶人”。

经过上面的一番分析,似乎我们又得出了一个结论:刘封的死,固然有些冤,但伏笔早已埋下——自从亲儿子阿斗出生,刘备就再不能容许刘封有任何有关权利的想法了(很可能刘封之前表露过)。不过作为政治强人的刘备,做任何事都是不露声色,一步一步来。“刘封不死,对阿斗的将来威胁太大”,这话出自诸葛亮之口,其实正是刘备自身意愿的体现。至于什么刘封有着“对关羽见死不救、丢掉房陵上庸诸郡”等等“罪状”,实在是罪不至死。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封、孟达镇守上庸,对荆州只是起到一个协防的作用,孟达所说“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并非托词,而是真实情况:救关羽,面对魏吴两家之兵,必定是倾巢而出,难免全军覆没;关羽向刘封求援是发生在兵败之前,“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三国志》),是“助”而非“救”;刘备一向视关羽为亲人,相比老二,刘封这个没有血缘的儿子分量自然较轻,关羽一旦败亡,刘备总得找个人发泄吧?孙权太远,那么就找个比较靠谱的间接凶手吧,孟达是外人,不好治罪,刘封不同了,好小子,连你叔叔都不救,是人吗?

因此,刘封的死是逃不掉的。

现在,我们可以说,刘封以义子身份进入刘备阵营,本身具备很优越的后天优势的:有武艺,气力过人,性格刚强。再加一句,模样也好,因为按照刘备的风格,很难不重视手下的外貌,关羽、诸葛亮、赵云、马超都是帅哥,连庞统来投奔他时,都因为相貌丑陋而不大理睬,况且刘封是在他还没有亲生儿子时收的一个义子。

可是刘封没有抓住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多推销自己;阿斗出生后,刘封又缺乏政治头脑,不知道主动去刘备那里套套近乎、撒撒娇,而是木头木脑循规蹈矩地奔波在外;再加上很有可能的是,他在刘备面前表露出的“有意王位”的举动,最终被刘备疏远遗弃,找了个借口杀掉。

刘封的死,遗憾颇多,教训颇多,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正是他在刘备和刘封之间巧妙地做了一个扣,朝火星子里面添了一把柴,才让这堆欲望的大火愈烧愈旺。他和刘封、刘备都有些瓜葛。在这些瓜葛与自身的发展产生冲突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私利,而非所谓“伦理”,尽管他为后人所不齿,然而那种保身之道,却也值得思考,这就是孟达。

老看三国的人,对孟达的印象仅限于“叛徒”二字:先是嫌刘璋软弱无能,在刘备身上押宝,主动为刘备入川出谋划策,甚至不惜出买主公刘璋;无奈刘备亲信太多,即便孟达归顺也没见得受到重用,反被派去镇守“山城”上庸,又因为对关羽坐视不救,怕为刘备所害,被逼再降曹丕;数年后,又为曹睿所不容,想为诸葛亮做个进取中原的内应,再反曹魏,事泄为司马懿所杀。

或许正是因为过于的反复无常,孟达并未被身为蜀人的陈寿录入《三国志》,这就相当于盖棺定论:这厮不是什么好货。

且不论孟达有没有资格进入正史,单就此人的学识、胆略、智慧而言,在三国群星谱中应该占据一个席位,至少应与刘备的托孤之臣李严是一个档次。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法正是刘备占据西川、夺取汉中这几年中,在权谋、军事方面深受器重的人,孟达被法正引为知己,水平不至于差到哪儿去。连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还曾与孟达秘密书信来往(见《三国志?费诗传》),企图在曹魏的软肋之处安插一个内应,按照诸葛亮的眼光,“无能”的孟达怎么能担当此重任?

可见,孟达的确有才,而且还不小,却因为品德伦理方面犯了错误,为世人所不齿,以至被史家“故意遗忘”。因此,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一本叫做《魏略》(作者为魏国郎中鱼豢)的非主流史书以及《三国志》中其他人对孟达的描述,来梳理清楚孟达的轮廓。

说起来,孟达的经历也够曲折的。

孟达是汉末扶风(今陕西兴平)人,出身富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一点仅从前文他写给刘封的劝降信中就可以看出。成年后,因“建安初,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志意不得。”(《三国志?法正传》)可见,孟达的青年时期过得并不怎么样,很少有过独挡一面的记录,直到西川刘璋在张松的强烈建议下,准备邀请刘备入川统筹国家安全保卫工作,推荐了法正,法正又带出了孟达,一环扣一环,孟达逐渐走到了前台。

孟达的首次亮相并不出彩,只是作为法正的副手,奉刘璋之命到半路迎接刘备,这事发生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底。《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璋遣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孟达寒碜得连个头衔都没有,很可能就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幕僚。但不管怎么说,孟达终于露脸了。

好戏还未开始,却戛然而止了。

在演义小说中,孟达在刘备拿下益州后,镇守葭萌关,在争夺汉中的要塞上担当了重要角色,后来被派遣到上庸、房陵“搞调研”。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孟达投靠刘备后,直接被外派到了荆州,并没参加刘备集团夺取益州的工作:“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几年后,刘备平定了益州,又想起了孟达,“达为宜都太守”,命他去经营上庸、房陵,之后又让刘封去协助他。

这哪里是协助?分明是给孟达安排了一个“老板”!《三国志》上说得明白“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这就为孟达的“反叛”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