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十载夫妻两世情
28265600000110

第110章 初回娘家

“爸,妈。女儿回来了。让二老操心,都是女儿不孝。”文慈抱着战东双膝跪地。想着这一年多来,父母为自己操的心。看着已然衰老的双亲,顿时泪流满面。娃娃也跟着跪下“爷爷,奶奶。心儿也回来了。”娃娃说着眼中也沁出泪来。周围所有的人都不再发出一声声响,都怕打扰了这一家人的团圆。

以往在影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场景。贺敏算是比较传统的,但也认为这是旧时中国人的虚礼,大可不必。娃娃就更不用说,在她的脑子里这完全应该属于老封建的一套,简直可笑到不可思议。

但此刻她们跪在地上,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因为这一切的行为和话语都发自她们的内心。而且除此之外她们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方式来表达她们此刻的感情。谁说旧的,传统的就都是错的,可笑的,就都该摈弃。如果我们完全丢掉了我们民族的传统,那么请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不知道从哪里来,那么我们到底是什么?”

“文慈,果然是我的文慈回来了。”“还有我的心儿,我的心儿也回来了。”沈母难以置信的激动无比的拉起她的女儿和孙女一个劲的看着,就怕是幻觉。

“妈”“奶奶”她们两个喊着。“哎”沈母也流泪了。“这是战东吧?”沈母擦着湿润的眼看到文慈怀里的孩子。“是,这是您的外孙。”文慈把孩子放到母亲怀里。

沈母抱在怀里像看稀世珍宝一样的看着自己的外孙子不停的亲着“好宝宝,外婆想死你了!”小小的战东也睁大了双眼,不停的看着他的外婆“依依呀呀”的说着。

“来外公也来看看。”沈父把头凑了过来。文慈“爸”。娃娃“爷爷”沈父应着就去看他的外孙。“像汉英。”沈父说。沈母“对,像汉英。”

沈父看到三子等人就不好意思的笑笑。三子他是认得的于是说“林副官和两位小兄弟,一路辛苦。”

三子“老太爷,老夫人,别来无恙?”沈母“都好!都好!”众乡邻都笑。

九爷爷“老三,你教了大半辈子的书。如今也成老太爷了!”沈父听罢笑“九叔,又说笑。”

九爷爷“诶!这怎么是说笑?这一师之长,是将军。我们沅江县自前清算起出这么大的官,还是头一次。你呀,现在是将军的岳父。可喜可贺!”沈父笑。

文慈不大喜欢别人这么说,让人觉得自己嫁给谢华就是为了攀高枝。自己最早喜欢他,是因为他救过自己,他是她心目中的英雄,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父亲喜欢他,那就是更早以前的的事情了。但这话或许没人信。

沈父笑做着个请的手势“林副官,九叔,诸位里面请。”沈母抱着战东拉着文慈笑“走,我们娘俩到你房里好好说说话去。你的房间我都还按以前的样子给你留着。”

文慈看到母亲一脸的高兴,真不忍心告诉她自己马上就要回婆家去。尽管婆家她一次都还没有去过,但那里已经是她的家。文慈先是答应着,然后和众人一道进到沈家大院里面。

这是贺敏成为文慈以来第一次回到花溪的沈家。却是以已经出嫁的女儿的身份。所以这也是她第一次回娘家。

以往她是贺敏的时候曾听外公说起过沈家。沈家是安城一带的大户,书香世家。在旧时并不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反倒有过不少接济乡邻的故事在花溪一带流传。不过临近解放时,这一家人忽然没了踪影,只留下一栋老宅院在默默流逝的岁月里日渐荒废。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十来岁的贺敏曾经来到这座老式的宅院的门外。看着它紧锁着的锈迹斑斑的大门。贺敏曾经感慨过它的沧桑。也有想过这古老的宅院里是不是曾经住过一位美丽的小姐。真是没有想到造化弄人,自己竟然就是这院子里的小姐。

院子里的一切犹如她初来民国时,在梦里所见到的一样。院子里有她最爱的白兰花,有葡萄架,她儿时玩过的秋千、、、、、

“姑姑”“姨”一阵清脆的童音传来。文慈放眼望去只见安安和瑶瑶像两个天使一般的向自己奔来。

“瑶瑶”“安安”文慈半蹲着张开双臂。“姑姑”“姨”“安安,瑶瑶”文慈一左一右紧紧地将她的这对小天使搂在怀里。

“想不想姑姑?”“想不想姨?”文慈亲吻着他们。安安和瑶瑶“想!”他们和娃娃一样的都是她生命里的天使。给她的少女时代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你们想不想,姐姐?”娃娃把头探了上来。瑶瑶,安安“想!”然后就一左一右的抱着娃娃的脖子,在她脸上亲着。

“姑姑/姨,我们的小弟弟呢?”两个小的问。沈母抱着战东给他们看“这就是你们的小弟弟,你们说他好看吗?”“好看!”他们说着就一左一右的亲着战东的小脸。战东就“咯咯”只笑。文慈看着笑着,她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是多麽的值得。要不是这场该死的战争,她可就是真的生活在天堂里。

“文慈,这次回来,打算住几天?”在沈家的客厅里,沈母抱着战东问。文慈有些不忍,不知道该怎么样向母亲开口。

沈父看看文慈问“你回黔江见过你婆婆了没有?”文慈“还没有。”沈父“胡闹!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你应该先见过婆婆才对。”沈母忙叫“老头子?”

文慈见父亲动了怒就说“我实在想爸妈。我见一面就走。”沈父“你婆婆一个人,不容易。你吃过饭就走吧。我沈如的女儿,是要懂规矩的。”

沈母不高兴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你那一套。女儿刚回来,你舍得,我可舍不得。”说着又调过头对文慈说“文慈,不要听他的。你留下来住几天再说。你是我生的。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沈父拍案而起“你说的什么话?出嫁从夫,这是古来的道理。”沈母毫不退让“汉英又不在家,从什么从?”

三子坐在一边见了这般情景忙说“老太爷,老夫人不要急。师座说了,夫人在花溪可以多住些日子。他会向谢老夫人解释。”

沈母听罢“还是我的汉英懂事!”沈父“汉英懂事,你也该懂事。”沈母“我怎么不懂事了?哪个娘不想女儿在身边多呆些日子?”

文慈笑着看向父母。自己的父母她当然知道,他们吵了一辈子,但他们是很恩爱的。她父亲这一代人,像沈家这样的家境,哪个男人不是有妻有妾?可是沈父一生只有一妻,这在当地还被传为佳话。

文慈想着自己和谢华要是老了,也能和眼前的父母一样,该多好!“你个老太婆,真是不讲理!”“你个老封建!”“就你想女儿?人家亲家母就不想看看她的儿媳妇和孙子?”他们还在吵着。三子和九爷爷的脑袋就像两个拨浪鼓似的晃来晃去。三子大概还不曾见过这样的老夫妻,一脸的惊诧。九爷爷笑着只当是在看戏。

“爸,妈,你们不要吵了。”文慈大声说到。沈父沈母立即没了声响。文慈“我,这就走。”沈母“什么?”沈父“文慈说的对。”

文慈“我已经是谢家的人,是该先回谢家的。”沈母有些失望“难怪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文慈找出谢华写给父母的信“这是他写给二老的。”沈父“念来”文慈就拆开信念起来。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