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允传》记载:“允,金城人也,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这是一首叫做《游谣》的“杂歌谣辞”,作者是谁,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是当地人所创作。表现了金城富贵人家的豪奢。可见,在两晋时期兰州已经有文学作品出现了。
兰州有记载可寻的文人活动能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以北魏宗钦、南朝梁释宝志为代表。但他们的著作今天已经都散佚了,也并无诗文传世,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书中的记载和引录,略知一二。
北魏宗钦(?—450年),字景若,金城(今兰州市)人。他少年勤奋好学,刻苦异常,饱读经书,涉猎非常广泛。撰有《沮渠蒙逊记》、《宗钦集》等。他任官时,一边忙于政务,一边笔耕不辍,研究著述,有感于当时的政事,写了一篇名为《东宫侍臣箴》的谏言,对当朝太子和皇帝的行为进行规劝。开篇讲述了治国必须重用贤才,重视传统优秀的伦常观念和圣贤思想,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天下太平,江山稳定,“恢恢玄古,悠悠民生。五才迭用,经叙彝伦。匡父维子,弼君伊臣。颠而能扶,屈而能申”。接着用生动的比喻阐明,只有在合理的借鉴当中,才能使统治更加的开明,“昔在上圣,妙鉴厥趣”。然后又细述历史,从历史的兴衰特别是历史上骄横专断的暴君、昏君的叙述中来揭示道理,“及于三季,遒丧纯迁。桀启琼台,纣糟山。周灭妖姒,羿丧以田。险蔽其耳目,郑卫陈于其前。
怙才肆虐,异端是缠。岂伊害身,厥胤歼焉”。又通过“茫茫禹迹,画为九区。昆虫鸟兽,各有巢居。云歌唐后,垂拱美虞”的描述,阐述“勿谓理绝,千载同符”的道理。之后又引述徐幹、阮瑀等名士的例子,希望太子与皇上能够“用能重离袭曜,魁魏鼎维新”,通过言辞恳切规劝,进一步点出朝廷重用才能之士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新的局面。最后引用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的做法,“君有诤臣,庭立谤木”,希望太子和皇上广开言路,采纳谏言,多听建议,虚心接受,使朝政清明,最终达到太平盛世的局面。文章论述精辟,结构严谨,用事得当,文笔流畅,生动犀利,朔古论今,旁征博引,很有文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政论文。此外,宗钦与同僚崔浩、高允相交甚笃,他们不仅在政治主张上非常一致,而且公务之余还经常互赠诗文,十分默契,自喻为伯牙、子期之交。其中有一篇应答高允的文章,也很著名。文章开头对景物作了细腻描绘:“巍峨恒岭,漾沧溟。山挺其和,水耀其精。启兹令族,应期诞生。华冠众彦,伟迈群英”,“如彼松竹,凌霜擢秀”,言辞优美却又不乏气势。接着,对当今雄才大略的皇上进行了赞美:“帝用酬谘,明发虚拟。广辟四门,披延髦士。”然后,陈述高允顺应皇帝的开明政治的要求,积极处世,做出贡献:
“尔应其求,翰飞东观。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坟无疑割,典无滞泮。”同时谦恭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与朋友相见恨晚的感情:“子昔索居,沉沦西藩。风马即殊,标榜莫缘。开通有运,遇当年”,“披衿暂面,定交一言。谘疑必省,访滞京都。”最后通过此诗表现自己与高允之间的深厚友情:“文以会友,友由知己。诗以明言,言以行理。”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采华丽,文理自然,笔力雄浑,感情真挚,在艺术上具有较高造诣。
唐五代至两宋时期,兰州一带战乱频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被吐蕃、西夏所占据,没有产生著名作家或诗人,文学方面的建树也很少,只是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著名边塞诗人在此所作的边塞诗成就颇高。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明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封建君主制的强化,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也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明代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家。甘肃虽然地处西北,但却不乏优秀的、一流的文学人物,如李梦阳(庆阳人)、胡缵宗(秦安人)、赵时春(平凉人)等,尤其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流派“前七子”的领袖,高倡“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文学主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兰州一带也产生了一批作家和诗人,如黄谏、段坚、彭泽及几位明代分封到兰州的肃王等,他们或是将帅,或是学者,或是权贵,或是其他,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都有文学作品传世,为兰州文学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光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黄谏,字廷臣,号卓庵,晚年又号兰坡,兰州人,是名闻陇上的金城“三兰”之一(另外“二兰”是邹应龙号“兰谷”、郝璧号“兰石”)。黄谏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却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能。如他的《铙歌鼓吹》一诗,以史诗的形式,记叙了明初洪武年间兰州守将张温率军民坚守兰州抗击王保保,以及明信国公徐达与王保保在定西车道岭决战的战争场景,诗中有“兰州古金城,守将真雄伟……”、“伊昔战定西,王师气百倍……势如山压卵,宵遁留空垒”等诗句,气势磅礴,音韵铿锵,浅显易懂,形象鲜明。全诗结构完整,场面宏大,在凝练的语言和简约的文字中为读者再现了那段慷慨激昂的历史画面。他又有一首《游五泉山》诗,写道:“水绕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僧住上方如罨画,雨余下土应丰年。明朝再拟共来赏,竹里行厨引涧泉。”这首写景咏物诗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水绕禅林,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烟雾缭绕的美景,神秘而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表现了诗人潇洒、旷达的才人韵趣。为了表达对兰州的特殊情感,黄谏写成《黄河赋》一文,追忆黄河的兴衰,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文章先写黄河的气势:“噫嘻!
浩浩乎廓矣哉!黄河之水邈矣,吾不知所从来。填兮若万骑之赴敌;倏兮若起蛰之雷。”再假设无荒子登高望河,提出“咏者谓(黄河)自天而来,其必有得乎”的疑问,由虚构的老翁纵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予以回答:张骞“盛言汗血之驹,邛竹之杖与身毒之蜀布,启天子拓远之心,贪得之病”,以致“蜀夫罢困死于暑湿”。进而盛赞大禹穿山凿池,疏河导流,“手胼足胝于九载,故能成万世之利”,使“生民奚免乎鱼鳖”的不世功勋。对比之后,认为“兹功之大,非禹而谁?虽通大宛、大夏、安息,而绩有愈于斯乎?”最后,以无荒子赞同老翁之言,并“将冀此一清颂于九重之阙”作结,流露出黄谏反对穷兵黩武、祸害百姓的行为,主张除害兴利,奖励耕织,反映出深刻的农本思想。文章气势雄伟,抚今追昔,在历史的追忆中反思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段坚(1419—1484年),字可大,号柏轩,后更号容思,兰州人。
著有《容思集》、《柏轩语录》等书。诗文散佚情况非常严重,今天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
《皋兰明儒遗文集》辑录段坚文17篇,诗25首。文体以奏疏为主,另有祭文、记、杂论。从其奏疏及杂论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拳拳报国之心。如《应诏诣阙上书》“(人君)与小人居,必蛊逸欲,导以奢淫。行见灾作,旱蝗生,而妖孽毕至矣。是以用君子而不升国家昌明者,未之有也;用小人而不降国家于暗珠者,亦未之有也”。又如《乙亥书议》:“近日顽钝无耻之流,窃朝廷官禄,苟靡岁月,以为身家之计。摇尾掉首,昏夜期哀,而骄人于白日。……其不忠不义,虽擢发不足数也。”段坚的文章说理精微,语言犀利,气势逼人,在酣畅淋漓的论述中表现自己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段坚的诗歌创作主张与其散文相同,所以,他的诗作多以鞭挞弊政及关注民生为题材,语言直白通俗,可以看出受中唐白居易的影响较大。如《屯田谣》“人死粮不死,人逃税不逃。胎头与黄发,未免困征徭”。又如他的长达五百多言的叙事诗《野老道旁行》,“终年耕种无饱食,终岁纺织无暖衣。田舍卖却及骨肉,岂徒粜谷与卖丝。……村村巷巷犬吠声,十家九家贫到骨。……官府巍巍甲第高,俸禄乃是民脂膏”。这些诗言浅意深,反映了当时黑暗统治下人民生活的无比困苦,诗人愤愤不平地控诉了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激昂悲越地为民呼号,在直白的叙事中融注了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段坚晚年追慕陶渊明,其《南村东园》二十首可代表其冲淡平和的诗歌风格。组诗前有自序,云:“靖节陶公清风高节,百世师也。少慕其人……”其中“竹树雨余山有色,池塘风静水无痕”(其二);“桃泛溪流尘俗迥,何须别访武陵源”(其三)等诗句清新平淡,闲适自然,颇具陶诗韵味。他还作有《五泉山》一首,诗云:“又向城南觅故踪,嵯峨宫殿耸晴空。水流东涧来西涧,坐倚南峰对北峰。千尺松杉欺晚雪,一番桃李媚春风。逢僧借问登高处,笑指云山有路通。”此诗以动衬静,赋予景物以人性特征,“耸”、“来”、“坐倚”、“欺”、“媚”等字词的巧妙运用,使景物带有情感地展现自己的迷人风姿,最后一句与晚唐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读之倍感亲切。又有《读书五泉小圃》:“风清云净雨初晴,南亩东阡策杖行。幽鸟似知行乐意,绿柳烟外两三声。”作者在灵动的美景中展现自己轻松惬意读书的场景,写得清新自然。
彭泽(1459—1530年),字济物,兰州人。早年号敬修子,晚年号幸庵,青少年时聪颖好学,外祖父段坚为其幼年启蒙之师。彭泽一生著述甚丰,有《读易纷纷稿》、《幸庵文稿》、《幸庵行稿》、《怀古集》等二十多种著作,惜大多已亡佚。彭泽诗文多数已散佚,现有文14篇,诗三十余首,王烜辑入《皋兰明儒遗文集》。
彭泽文章各体兼擅,包括奏疏、序、辩论、记、碑志等。其奏疏多关心国事政局,见解独特精到。如明正德十年(1515年)的《上陈言边务疏》“臣窃照见甘肃地方,虽云北控蕃众,然惟乜克怯瓦刺二落在北耳。其套部大众,……盖套部欲犯中卫、靖虏、兰州、庄浪地方,……臣乞及今兵粮颇集,临、巩、甘、兰等卫备御官军,……将原先按伏城堡墩基,计处停当,趁时修筑,量拨官军,按伏防守,如此则守御得安……”。他的游记类作品,师法六朝小品文的写法,简约空灵,清新生动。如《春日游五泉记》“五泉在兰治南三里许,皋兰山下,今泉或瀑布悬崖,或分出沙磧者甚多,不但曰五”。其《容思先生段公墓道碑》长达数千言,叙议结合,详细地勾勒出段坚多彩厚重的一生。
彭泽擅长作诗,但诗歌题材不广,以挽诗及同僚酬唱为多,艺术价值也不高。值得关注的是他由兰州至京城赴任的组诗,全部以头、游、柔、秋、忧为韵,于旅途景色的描写中,抒发忧时报国之志,如“如钲初日露山头,满载琴书亦壮游。霜气逼人惊岁改,村酤无力信才柔。旗翻古道邮亭晓,草起西风陇树秋。除却读书报明主,此心无地著闲忧”(《秤钩驿晓发》)。“……漏传五鼓山城晓,寒透重衾野甸秋。闻说胡尘飞入套(谓河套),不胜弹剑为时忧”(《青家驿夜望》)。诗后作者自注:“以上头字韵二十首,皆旅次风雪寒苦中所得,殊无佳句,录之恐失稿也。幸庵又识。”《出兰州》:“清灯照影夜梳头,又向邯郸梦里游。岁晚要将终节保,离怀能使壮心柔。老亲定省怜无日,少弟望有秋。华发渐添才渐减,可能分得庙堂忧?”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对时光逝去的感慨和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很具特色。此外,尚有一些写景诗,刚健壮丽。如《过张茅》:“晓发张茅道,晴光共郁苍。风牵云北去,寒逼雁南翔。树古根穿石,山高草耐霜。
客途行险处,回首忆康庄。”诗作赋予景物以动感,在动态描写中表现了它们独特的品质,以此来衬托自己坚定的信念。
彭泽也善填词,写有《满江红·九日游西园》词:
行过前溪,抬望眼,满山红叶。便驱车,早上山楼,饱看秋色。携酒儿童呼不到,灌园老叟工初歇。更扶筇:走上醒心亭,观林樾。
将九日,黄花节。著野服,延佳客。忽水满方塘,小筵初设。随意杯盘花间酒,满畦佳菊黄兼白。算今生:寿享百年,兹难得。
描写西园秋日美丽的景致和游人尽兴游玩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咏。词作自然清新,毫无雕琢之迹,在平易浅显的语言中领悟着生活的真谛。还有《满江红·送兰州卫刘经历被诬罪归》二阕,其一云:“赞政兰州,真个是:冰清玉洁。六七年:吏畏廉明,民怀恩德。事在理中应可识,辱随身后诚难测。最堪怜:直道与人违,遭排斥。菜根味,香存颊。意苡谤,书盈箧。看白叟黄童,攀辕卧辙。紫绶金章心已矣,黄花绿酒情偏洽。携一琴一鹤早归根,青山侧。”其二云:“作个茅斋,细把那经书翻阅。更主管,水光山色,清风明月。
世事无心陶靖节,圣经有得胡安国。自扶犁,耕破陇头云,殊高节。村酒熟,斟琼液。山歌就,书红叶。喜无荣无辱,无丧无得。酒后不知山路黑,觉来惟喜书窗白。留心田一寸与儿孙,无穷泽。”这两首词在赞颂兰州卫刘经历的同时,表现了对被诬罪归的刘经历的仗义、同情、安慰和开导,全词情文并茂,语言浅易平实,格调豪放洒脱。
彭泽的散曲作品很有特色,可堪留意。如《折桂令·隐居》八阕之一:“傍林泉寻一处庄窠,屋依青山,门对黄河。凭竹杖芒鞋,携诗筒酒担,著雨笠烟蓑。安贫贱,守本分。纵他笑我,逞富贵,卖高强,我已忘他,梦断南柯,曲和东坡。陇头云敬授人时,瓮春颐和养天和。”这里塑造了一位乐观洒脱,豪放不羁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豁达开朗,心境平和的人生态度。作品运用了著名的历史典故,在时光穿梭中寻求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如《上小楼·乐闲》十阕之一的“家住在青山岭西,伴着俺稚子山妻。我只得种豆南山,载柳村西,赏菊东篱。也有些痴,也不是痴,哪里是聪明伶俐。我比那做官的,少了些闲气”。作品语言质朴平实,在诙谐幽默中笑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