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不乏其人,德才兼备的也称得上比比皆是,济世安民百折不挠者有之,贫困中立志奋起者有之,戍边立功者有之,文采出众者更有之。然而,集这所有一切于一身的人,却是微乎其微,范仲淹就是这微乎其微中的一员。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一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姓朱。寄人蓠下的日子是凄苦的,但年幼的范仲淹并不知其间的悲情,直到有一天,他被养父的儿子欺侮,才知真情,他含泪告别母亲,离开朱家,决心自立门户,独自生存,将来有机会再接母亲同住。
他只身来到河南应天府书院求学。这个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治学严谨,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院。范仲淹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环境,把全部的青春和精力都用在了求学上。有一回,皇上路过这里,大家都都争着一睹龙颜,唯有范仲淹不为所动,独自闭门苦读。由于经济窘困,他每天的饮食十分简单,三餐都是以粥充饥,同学看不下去,送他美食,他却不敢吃,原因是唯恐现在过上好生活将来吃不了苦。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范仲淹在艰苦的环境中苦读数年,终于成就了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在广泛阅读文史书籍的同时,时时不忘武功的练习,每天凌晨,他都要起床练剑,努力将自己打造为一位文武全才。可以想见,年轻的范仲淹就立下大志,要成就一翻大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1015年,27岁的范仲淹高中进士,接着进入官场。他把母亲接来,并正式恢复范姓,改名范仲淹。
年少时期的孤贫磨练了范仲淹的品性,为官后,他从来没有改变节俭的习惯,“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儿子结婚想用绸罗作帷幔,遭到范仲淹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