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将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送”给秦惠王,与当年齐桓公受赏祭肉形成鲜明对比。其后,以秦王为首的各诸侯都自称王号,周天子威风荡然无存。周王室只剩下洛阳附近一小块地盘,只能在诸侯的夹缝中苟且偷生。可这些王室成员自己并不争气,竟还发生内讧,结果分裂为西周、东周两部分,两周隔三岔五地还要打上一打。
天子当然不再号令诸侯,倒是秦王有事就召唤周君,而且可以在周的中心地带大会诸侯,周王还要想法设方讨秦的欢欣。
虽然实际情况如此,但作为姬家的后代,周天子大约还是不甘心的,还想寻求点重振威风的机会。这个异想天开者就是西周赧。在强秦的不断扩张下,周赧王拿出天子的威风,“号召”燕、赵等五国军队联合抗秦,结果哪是秦的对手。而此次军晌是周赧王向国内富商所借,兵败后赧王不知所措,为躲债不得不避于宫中高台之上,倒为后人留下了“债台高筑”的笑话。这还不说,赧王这一举动激怒了秦王,秦借此理由攻打西周,西周君到秦叩头谢罪,主动献出了全部的土地和人口。
此后,秦收了象征王权的九鼎,又灭了东周。周天子连同他们的威风从此成为历史。
到了汉代,汉武帝又四处搜寻到周的后代,封给他三十里地,并称其为周子南君,地位等同当时的列侯。看来,无限威风的周天子,还是存有余温的,周天子并没有消失在人们心中。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周天子威风由盛而衰适应了每个时期发展的需要。正是周初王室的强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安定和团结,也打下相当的物质基础,其思想文化成果如《周易》、《诗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王室的衰弱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诸侯争霸称雄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了民族融合。而且随着天子威风的下降,“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民本”思想开始萌芽,中国思想界进入“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至今还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