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2761400000002

第2章 从萧何到郭子仪

当越王勾践一举灭掉吴国,完成报仇雪恨的任务,他的辅政大臣范蠡留下一句话后飘然下海,这句话就是被后世的韩信再次重复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被范蠡言中的除了韩信,还有他的朋友文种,他的对手伍子胥,以及后来的周勃、周亚夫、徐达等等,数不胜数。总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成了中国帝王手中的惯用利剑,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一批又一批的功臣在辅助帝王成就大业后,走向生命的尽头。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如文臣萧河,再如武将郭子仪。

刘邦称帝后,即开始了对功臣们的赶杀,七个诸侯最后只剩下一个。而对萧何,终究没能下手。刘邦在乱世中起事,谋略上不老道,打仗则更谈不上水平,他累战累败,却总能起死回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惯用的一句“为之奈何?”每遇困难时期,他总善于问身边的人:“为之奈何?”、“且为之奈何?”他的同乡和好朋友萧何则常常成为刘邦咨询的对象,他不仅为他出谋划策,化险为夷,还为他推荐并留住了军事奇才韩信,最终成为刘邦论功封赏的头名得主。而萧何的英明远非如此。

在帮助刘邦的过程中,萧何也深深看清了刘邦的性格和为人,当大汉初定,刘邦向各诸侯举起屠刀的时候,萧何就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感到了重重的危机。如果说彭越、韩信的浅薄在于只懂得单纯地为刘邦打天下,萧何的高出一等则在于他同时有办法“自保”。刘邦怕的是什么,不就是萧何的功高盖世吗?他帮刘邦夺得天下不说,还善于治国安民,后来又设计帮助刘邦除了韩信这个心腹大患,不小心再度立功。刘邦在面子上当然不能怠慢了这个功臣,进他为相国,又加封5000户,并派人日夜“保卫”他。萧何心领神会,谢绝了所有封赏,并捐出全部家产作为军资,以此举算是安了刘邦的心。但刘邦的心并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因为萧何的人缘太好,人气太旺,这让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萧何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看清了刘邦的心思,于是立即想出一招,他乘刘邦外出之际,在家故意以低价强买百姓田宅,弄得百姓对他怨声载道,纷纷告状。刘邦在外地接到告状果然喜出望外,对萧何也自然地更加放心,这一放心,也就不需要采取什么举措了。

萧何为了保全性命可谓用心良苦,也可谓耍尽了聪明。值得探讨的是,他曾经那样地欣赏韩信,以致演出了一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最后为了讨得刘邦欢心,还是亲自导演了韩信被装于袋中死于乱刀的结局。成了萧何,败也萧何,可悲可怕!相形之下,还是郭子仪来得光明磊落。

当郭子仪从安史叛军手中收回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唐肃宗对他感恩戴德:“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然而月满则亏,水盈则溢,皇上在承认郭子仪的功劳时,也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了戒备之心,因为郭子仪的兵权太大,实力太强,如果有一天反戈一击,将目标对准皇室,岂不又是一个安禄山?为抑制郭子仪,在随后与安庆绪的战斗中,朝廷汇集了九路人马而不设主帅,因为李享知道,要设主帅,非郭子仪莫属,然一旦郭子仪拥兵自大,结局不可想象。而没有主帅的结果是庞大的部队由于无统一指挥而大败。可笑的是,并非主帅的郭子仪竟受到本次败仗的牵连,被剥夺兵权。李享就不想一想,就算郭子仪神通广大,没有足够兵权,也终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蒙受冤屈的郭子仪不得不离开军队回京师闲赋。而没有郭子仪的军队不仅在对敌军中连吃败仗,还上演出“窝里斗”的闹剧,朔方军发生兵变,统帅李国贞被杀,军队陷入混乱。到这个时候,无论皇帝愿意不愿意,他不得不再度起用郭子仪。郭子仪当然不负厚望,一回到部队就严惩造乱份子,并解决粮晌等问题,很快安定了军队。然而,部队一安定,郭子仪又失去了兵权,回到京都赋闲。一直到吐蕃入侵,来势汹汹,皇上六神无主之下,又想到了郭子仪。郭子仪一出马,迅速稳定了局势,吐蕃大败而去,仓皇逃离京城的皇帝得以回到长安。终于对郭子仪道出肺腑之言:“用卿不早,故及于此。”如此几番,皇帝算是用尽了苦心,算尽了机关,他们总算得出结论,郭子仪是朝廷大大的忠臣,是绝对没有二心的忠臣。郭子仪终于以85岁高龄寿终正寝,并被赐满门荣华富贵,获得他 “忠武”谥号。

话也要说回来,也怨不得帝王们的小心眼,谁叫曹丕废帝自立,谁叫安禄山拥兵就造反,谁叫赵匡胤黄袍自加身,多一个自立者就让帝王多一份防范之心,这是见怪不怪的真理。值得大书特书的人,无论为帝者如何多疑,最后还是要为郭子仪的坦荡所感动,因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下,没有谁能找到郭子仪的一点瑕疵。刘邦最终放过了萧何,是因为萧何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之策,而郭子仪能保善终,完全是因为他的一身浩然正气。当萧何的朋友们一个个走向末路,萧何始终在丞相的位置上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试想如果郭子仪也能用一点手段,他何至于几度失去兵权,遭受几度沉浮的命运。但他没有这样做,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是真正的郭子仪,一个本色的郭子仪。无论是拥兵百万,还是一介平民,无论是荣幸有加,还是遭到猜忌,郭子仪永远不卑不亢,随遇而安。而当国家需要时,他可以不存任何芥蒂地全力效劳,这样的大臣,能不被皇帝感动才叫奇了怪。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那个悲惨的韩信,他能够为刘邦想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点子,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安分守纪”的诸侯,这一点实在不如萧何聪明。他被刘邦削地降爵,情急之下就真的想要造反,又远不如郭子仪坦荡。如此看来,他把自己送进了坟墓,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