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2749100000048

第48章 沉甸甸的乡情 沉甸甸的爱

荷花竞放的季节,75岁的司徒新蕾回到了向阳湖胡黄张村。

父亲司徒慧敏离开向阳湖三十多年了,离开人世也二十多年了,5月份,北京刚刚举行司徒慧敏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不久,她就接到胡黄张村的电话,热情地邀请她回来看看。听父亲说,1969年,他被列为“中央专案组”审查对象,下放到向阳湖,一天三餐吃的是冷饭菜,是胡黄张的村民主动帮他热饭热菜;过年的时候,为不让父亲感到孤苦,村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请他到家里吃团年饭,这一吃就是三年......回到北京后,他还经常与乡亲们有往来,只是终究没有时间再回来看看,作为女儿,她怎么也要替父亲了此夙愿,来看一看乡亲们,来缅怀敬爱的父亲,寻找他老人家当年的足迹。

听说司徒老人的女儿要回来,乡亲们没有一个人下地干活,早早地就等在了家门口。是啊,他们又何曾忘记那个和善的老人,当吃不饱饭的孩子偷他种的西红柿,他不仅不生气,还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送些瓜果到孩子家接济;当村妇遭遇难产,他用中药止住了产后大出血,挽救了产妇宝贵的生命;为治疗贫血的妇女,他让家人从北京寄来银耳;有一点糖果他自己舍不得吃,却分给村里的的孩子们......关于司徒慧敏,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永久地留在了胡黄张,留在了村民们深深的记忆中。

经过凸凹不平、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伴着一路荷花的赏心悦目,汽车终于抵达了胡黄张。金灿灿的阳光包围着村庄,房前屋后飘散着瓜果的清香,乡亲们倾巢出动,欢迎他们的女儿回来。当年难产的妇女来了,如今她已是八十开外的太婆;在难产中生下的孩子也来了,如今已俨然是一位彪形大汉;当年偷西红柿的孩子来了,如今已是一村之长;当年站在司徒门口吃糖果的孩子来了,经常和他一起聊天的民办教师也来了……大家把司徒新蕾团团围住,诉不完对司徒老人的无限思念:

“吃饭的时候让他座上席,他就是不肯,一再谦让。”

“一到过年的时候,他就每家每户送大白菜,那时候,我们还不种这个菜,很稀罕呢!”

“他总问我这里孩子的入学率,放电影用的放映机的尺寸。”

“他写信就说想念胡黄张,想回来,就是没有时间!我于是找到北京去了,我去看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文化部,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他正在国外。”

“他回到北京后很忙啊,还是抽时间给我写信,有一次还坐在飞机上给我写信。”

“我们结婚的前一天,竟然收到北京的包裹,打开一看,是收音机和糖果,原来是司徒老人家寄来的。”

“有一天,我有报纸上看到他和******一起,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个大人物啊!我感到幸福,我和这样的人是朋友!”

“我后来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就哭啊哭啊!”

……

听着乡亲们动情的讲述,我似乎看到,他们包围的不是司徒新蕾,而是司徒慧敏,大家围着他说啊!笑啊!把埋在心头多年的思念一古脑倾吐出来。

在乡亲们的引导下,司徒新蕾见到了父亲当年住过的小屋,就是在这个小屋里,父亲用一张薄纸自制量角器,也是在这个小屋里,父亲工整地记录与计算着菜地的收成;终于到了父亲当年种菜的园子,就是在这个园子里,父亲安装上了温度计与湿度计,为的是研究蔬菜生长的最好环境,也是在这个园子里,父亲培育出了30多斤的大白菜;终于到了父亲当年住工棚的湖区,就是在这个湖区里,父亲用最原始的办法丈量着田地的面积,也是在这个湖区里,乡亲们把他的冷饭冷菜拿到家里热好再送来……

“留下来吃饭,我家里还有腊鱼腊肉!”驼背的大娘颤颤巍巍地拉着司徒新蕾的手说。“这是我们地里种的绿豆,带回去熬点粥吧!”纯朴的村妇送来她的心意。“这是我从北京带来的点心,给乡亲们尝尝吧!”司徒新蕾把礼物交给了村长。就在村口那颗大树下,大家团团坐在一起,像久别重逢的一大家人。

“只是我无以为报。”返程的车上,司徒新蕾如是说。

当年在胡黄张村下放的二百来人中,人们最怀念的就是司徒慧敏,在我看来,司徒新蕾能回来替父亲看看大家,就是最好的回报!

无论我们曾经遭遇过多少磨难,无论我们曾经走过多么曲折的道路,只要纯真的心灵不涂上异样的色彩,只要善良的人性不遭遇扭曲,阴晦的天空也会绽放明丽的光彩。司徒先生与乡亲们间演绎的段段佳话,正是荒诞岁月的美丽神话,至今光耀着我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