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2749100000041

第41章 “英雄”赞歌

——读《五七干校散文集》

一个小个子姑娘,昂首挺胸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每走几里路,她肩上的行李袋就多了一只。她谈笑风生,还带着大家一起高歌“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位老教授,在“五七”干校当众把博士文凭撕得粉碎,一边撕一边痛诉:“长期以来,它就像精神枷锁一样,紧紧地束缚着我,现在我要和它彻底决裂!”于是博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位老班长,每天晚上几乎通宵学习毛主席著作,而白天照样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

当我读完《五七干校散文集》,我不得不深深震撼于书中表达出的时代音符。

所有的言行,在现在看来,都表现出一些“离奇”:个子最小的姑娘,却帮别人背行李;历经千辛万苦获得的博士文凭,轻易地撕得粉碎;白天干活,彻夜读著作,简直就是脱离一个正常人的生理现实……

可是,这些就是那个时代的现实。不是某一个人,整个时代都在狂热地沸腾着,在这沸腾的背后,没有人更多地关注人的需求。每一个人,就像是一台机器,在为那个火红的时代连轴地转个不停,转得隐没了真理、隐没了人性、隐没了合理性。

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起,如果他写《西游记》,一定让唐僧娶妻生子,生活得有血有肉。看来,数百年来的大好人唐僧的良好形象,也让平凡人看出了其中不忍的一面。让唐僧娶妻生子,这个朴素的愿望里,表达出人们对人情与人性的真实向往。

回到那条光辉的“五七”道路上,一个个英雄人物的背后,又有多少空间值得我们深思。

全书共26篇文章,每篇文章标题各异,如《红砖曲》、《金色的大堤》、《灿烂之路》、《丰收舞》,无一不是昂扬与向上的风格。特别之处还在于,每篇文章的体例大体一样,而且写作手法几乎没有变化,都是以第一人称笔法,讲述作者在“五七”干校接触的某一个先进人物,通过描写其人如何不顾身体有病参加艰苦的劳动,如何痛斥从前在学校刻苦学习书本知识的错误行径等等,塑造出一个个在他们看来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可以说,26篇文章,其实就是讲述的26个英雄人物。

散文集我也读过,但是像这样风格相同、内容相近、表达方式雷同的却是第一次读到。

笼罩着强烈的时代色彩,《”五七”干校散文集》无处不散发着“****”的气息。

作为“****”的产物,“五七”干校从诞生起,就注定要维护那个时代,维护那个时代拥有的主弦律。千万张嘴,唱出同一首歌;千万只手,挥向同一个方向。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用不同的笔写下了相同的文章。问题在于,文章文笔之优美让人赞叹,结构之严谨也不在话下。看来,没有一位作者是等闲之辈。遗憾的是,文章里独独失去了这些优秀的作者们,失去了他们本人,失去了他们的个性。

一组看不到个性的文章,彰显着一个不尊重人性的时代。

曾听家人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期间,一位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干起农活总是不要命,到怀孕的时候依然如此,结果造成多次流产。由于这样的“英雄事迹”,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劳模,其事迹在电台、报纸上被大力宣扬。而最后的结果是,她的丈夫与她离婚,这个女人孤独地走过了一生,特别是晚年的时候,没有儿女的照料,贫病交加,在悲惨中死去。

想起这个发生在我的家人身边的故事,看看手里捧着的《五七干校散文集》,我的心情因为那个火热的时代而变得沉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