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2749100000024

第24章 范曾:蓝顶的鸟在心中飞翔

范曾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蓝顶的小鸟》,文中云:“一九七Ο年,那时我三十二岁,正自以为青年才俊,而且于文坛也薄有声名,但被‘******’极左路线的‘犁庭扫院’政策赶到湖北咸宁干校。军代表指着那荒烟漫草和浅滩野渚说‘你们的坟地应在这儿找好。’”

沐雨栉风,躬耕陇亩,住在不避寒暑的席棚,吃着发霉的咸菜,范曾坦言,他都可以承受,因为他的心中还有希望。离开北京火车站的时候,热恋中的情人泪眼婆娑地送他,那个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无数次在梦中重现,一想起来就温暖着范曾荒芜的心灵。

可是不久,这个温暖的回忆被彻底击碎,他收到了女友的绝交信,并且知道女友把所有爱的信物都交给了介绍人。万念俱灰的范曾走进了急湍的水中,因为他心中的爱火还在熊熊燃烧,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可是死神拒绝了他,他被人救了起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北京的姑娘与偏僻地带的干校学员,从身份上看可谓天壤之别,在向阳湖干校,就有一批人先后都收到了京城情侣的断交信。范曾悲叹道:“知识分子的跌价,使许多青年失去爱的权利。”

要活下去,就要迫使自己忘却!被人救活的范曾大彻大悟,和干校同病相怜的青年一起,拿起过去的情书和相片,带着低劣的白酒,在向阳湖边燃起篝火,相互干杯,唱着“荒湖之酒清兮,可以濯我心;荒湖之酒浊兮,可熄情之烛。”就这样,在火光中焚烧着爱情,在泪水和酒水中洗涤胸中的无尽悲伤。直到多年以后,范曾回忆那痛苦的情景,还在说“然而记忆并不因我霜鬓初染而消失,这苦涩的劣酒却点点滴滴在心头流淌,爱的伤痕是人生最沉痛的纪念”。

要忘却,就要转移视线。他说:“只有那时,我才深感大自然敞开的怀抱是何等的亲切,它无私地治疗你心灵的创伤。”他在浩瀚的荒草滩上放鸭,并在草雁、野鸭、水雉、秧鸡等数不清的鸟儿中寻求生命的生机。在放鸭的间隙,他与同伴一起吃馒头,“忽然一只蓝顶的极漂亮的小鸟怯生生地在远处观望我们,做着随时振翼而去的姿态。当它觉得这两个很大的动物对它没有侵害之意,而且撒一些馒头屑给它吃的时候,它很高兴地在周围盘桓了一会才飞走。”

蓝顶的鸟在心中飞翔,它把范曾低沉的头轻轻托起,把他的目光带到向阳湖广阔的天地间,接受抚慰,也让他学会寻求生命中的亮色。比如远在北京的母亲,不也是他温暖的源泉吗?到向阳湖的时候,老人家专门做了棉背心让带上,因担心儿子受不了南方毒辣的烈日,她又做了白色的披风寄了过来。千里迢迢却能感受到慈母的爱,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他的朋友回忆干校时的范曾时,曾写道:这个青年天庭饱满,眉若卧蚕,目光敏锐,神态举止儒雅大方,果然非同凡响;只是他面色略带忧郁……

蓝顶的鸟在心中飞翔,把范曾的不同凡响的才智书写在了他的仪表与气质上,然而,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他内心的忧郁。

向阳湖像一所炼狱,锻造着年轻的范曾,在大自然中学会忘却,在现实的无奈中痛苦着,又在所有的痛苦中挺立着。

离开向阳湖后,他如同一个经历了千锤百炼的战士,学会了生存的技巧,学会了顽强、主动地掌控命运。他勇敢地上书******总理,控诉“******”对文化的残酷摧残;慈母含冤去世,两个哥哥相继离世,范曾的心灵冷却到了冰点却咬牙坚持;疾病袭击,医院为他预定了死期,他却坚持画一本《鲁迅小说插图集》留存人间,强大的精神力量竟让他神奇地起死回生……

此后的范曾,随着祖国拔乱反正送来的文化春风,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连日本人也在自己的国土上盖起一座“范曾美术馆”。 南开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北大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青岛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在一个个闪光的头衔中,范曾令人折服地屹立于中国文化的山峰。

他用卖画的钱在母校南开大学盖上了一座东方艺术馆;他为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分别捐出现金千万元;他将范家先祖的诗文编辑成书;他在埃菲尔铁塔前身着一袭唐装,彰显中华文化之精美……

当他某一天静下心来的时候,他忆起了向阳湖那只蓝顶的、漂亮的小鸟,忆起了那段困顿中坚守的日子,抑制不住内心奔腾的苦辣酸甜,范曾挥笔将小鸟定格在了他的画中,他说:那只蓝顶的小鸟,是他在向阳湖当鸭倌历史的见证者。

我不能不想起范曾的先祖范仲淹,他在生命的低谷期,曾寄情于洞庭湖和岳阳楼,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当范曾观察着并寄情于向阳湖那只蓝顶的鸟的时候,冥冥中不正与先祖进行遥远的交流与对话吗?

小鸟见证了范曾的一段风雨人生,他也从小鸟那里获取了生命的灵感。再苦难的人生,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的文化与文明的进步,正是从深重的苦难中积蓄力量,从而获得了强大的爆发力,焕发出熠熠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