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2749100000025

第25章 严文井:没有童话的向阳湖

严文井9岁的时候,在邻居一位老奶奶家里,看见一个瓷器小姑娘,美得让他心跳,他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终于忍不住吻了她一下。

可是,他眼里的世界却并非如他的心灵一般地美好。在一条没有路灯的旧巷子,他目睹了北洋士兵用皮带抽打百姓的场面,目睹了吊死的人和用火烧残了的黑色尸体,目睹了被砍头的革命者的遗体和血迹。他看见,用席子卷着的死孩子露出的双脚;他看见,失去双腿的乞丐用双手撑在地上挪动。他听见妇女哀伤的号哭声,他听见道士为死人超度亡灵的念经声。13岁那一年,他的家乡在北伐战争中被围困,整整45天才解围,他挨饿受惊,然后随着流亡的百姓到汉口求生。

为寻找苦难中国的明天,他走上了革命的征程。

他说:“我更渴望美好的东西。”

他与生俱来地就有一副柔和心肠,虽然他的眼里总是凄风苦雨。他的心灵也出奇地细致,一朵小花,一条小溪,一片浮云,都引起他无尽的遐思。他的思维出奇地巧妙,一串葡萄,一只小猫,一阵风儿,在他笔下都会演绎离奇精彩的故事。

为了他即将出生的孩子,也为了天下所有了孩子,他开始涉足童话,进而成为了成就斐然的童话作家,就连他的散文,读来都具有童话的意味。

他说:“一条快乐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

他说:“紫色的一片,红色的一片,蓝色的一片,都是矮矮的,紧紧贴着地面。它们没有喧嚣,更不吵嚷。只是一片宁静,一片安详。”

他用美丽的语言编织动听的故事,描绘他心中的人间:一个光明与和平的世界。他说过:“相信将来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现实社会并不总是给有爱心的人以宽和。在“****”时代,他经历着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经历的人生低谷。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怎样的凄风苦雨,总遮盖不住他心灵那方美丽的角落。

挂着黑牌“示众”,穿着短裤下跪,造反派的破门而入,家里被打得七零八落,就连毛巾、袜子也当作“四旧”被查收。此时的作家,心中最挂念的,却是他的小猫,他庆幸女儿提前将小猫们送走了,而且他知道,小猫都有了新的人家。“你要相信,他们全活着。”夫人安慰他,他的心于是踏实了。

一个多么善良与纯真的人!

有一回,上头让他写检讨,他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荫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

还有一次,作协组织批斗丁玲,在大家的激烈发言中,他突然说:“陈明配不上丁玲。”引得哄堂大笑。

一个多么纯美的人!

1969年,他下放到了离家乡武汉不远的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寒冬腊月,年近六旬的他要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挑重担,垒田埂,修大堤。早春季节,冰雪还未融化,他上身穿棉袄,下身就泡在水田里。而他做的主要工作是大车拉辕,每天清晨五点从甘棠出发,到三四十里外的咸宁城里装上七八百斤杂货,再拉回来。有一回,拉着车下坡时他放手太快,车子失去控制推着他向着前面陡峭的悬崖冲去。他在旁人的提醒下采取紧急措施,算是捡了一条命。

体力劳动的艰辛伴随着物质生活的贫乏。有一次开饭时,炊事员给他盛了满满一勺菜,他欣喜地看见上面有五六块肉,正暗自高兴的时候,只见炊事员把勺子一抖,掉下去两块肉,他正期待着其余的几块肉能归他所有,不料炊事员把手再一抖,又抖落下去两块肉,弄得严文井好不窝心和难受。有一回,因议论干校生活不如解放战争时期,还被点名批评,说是阶级斗争新动向!

艰苦的环境没有冰冷童话作家的心灵,相反,他把更多的关爱送给了比他处境更恶劣的人,比如“五一六”分子。周明被定为“五一六”分子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回京探亲的资格,严文井回京后,专门到周明家里看望,安慰他的家人:因为干校忙,周明没有时间写信,所以托我来看看。此事直到后来周明回京探亲时才知道。阎纲被定为“五一六”之后,每天被审得精疲力竭,严文井等他到半夜,悄悄地送去一块桃酥,再或送上一块烧好的狗小腿。再或者不失时机地送去一个眼神,无人的时候送来一声问候。所有这些,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五一六”分子们干涸的心灵。

可是,对他的亲人,他却没有能力传递他深深的关爱。当时,看到有些老干部的子女陆续投靠了父母,离开了艰苦的知青生活,远在内蒙古插队的女儿也希望父亲为自己想点办法,让自己去当兵,因为她已经是二十好几的大姑娘了,未来还不知在哪里。他回信给女儿:“我认为你必须充分准备的是两三年内安心在农村工作,这样才是积极的/也只有这样才不致犯错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现在写下的,我相信,没有什么好听的甜言蜜语,但不会害你们。我已经跨进了老年的边缘,我希望小资产阶级的温情(是害人的东西)从此少一些,我们父女为革命都变得更刚强一些。”这与他童话般柔和的语言是多么格格不入啊!当时的女儿接到信后一定是伤心的。

37年后,女儿重读父亲的信件,她说:“心中充满了酸楚。我读出了父亲的无奈与苦衷。我对自己前景的忧虑能不触动父亲的心弦吗?而他在那种动辄得咎的环境中,敢发牢骚吗?即使心中有怨言也都先自我批判掉了/父亲的信是写给我的,其实也是写给他自己的,是边写边自勉,内心在作苦苦挣扎。”

女儿真的是懂得父亲的。“我们父女为革命都变成刚强一些”,体现的是严文井内心的挣扎,而挣扎的本质,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那时我周围的生活是枯燥而狭窄,但我却靠童话的帮助漫游了一个广阔、奇异而有趣的世界。”回忆童话创作,严文井这样说。

保持着童话创作需要的柔和心态,无论是写检查开头语那样直观的表现,还是同情“五一六”分子那样暗暗的表达,或者是对女儿严峻态度下隐晦的无奈,他的心态始终没有改变。也许正如他言,相信将来一定会变得好起来。

他不会忘记,当年,一个跛子因为打了绑腿而被认为是中国兵遭到日本人的暴打致死;一个痨病者逃难被抓,结果因为在抬东西时“无用”而被日本人判决死刑;他不会忘记,一个卖油饼的被鬼子抓去做工,因为用手指比划了一个“八”字,日本人认为有八路军的嫌疑而一刺刀捅穿他了肚子,实际上,他要表达的是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那时候,他的耳朵里充满了女人的哭声,眼里满是女人们头上的白布,因为她们或失去了儿子,或失去了丈夫。

后来,日本鬼子跑了,大家不是好起来了吗?

可是,他们这些曾经为好起来做过努力的人,写检讨,挨批斗,然后走向田间地头。

当向阳湖时期终于成为历史,他说:“向阳湖,我过去了的生命。”他用了一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来解剖自己,人们称之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此外,不再更多地提起那段岁月。他说,不愿意伤害更多的人,也许,同时因为不愿伤害他自己,因为那是他心灵的一道伤口,一提起来,就是在伤口上撒盐。有人说,他用沉默表达着对一些人的尊重,也用沉默表达着对一些人和事的不屑。或许,他真的不愿意打破心中童话一样美好的世界。

而实际上,他说,他可以忘记他的家乡武汉,却不能忘记向阳湖!一段多么刻骨铭心的岁月!

他的柔和的心再度显现,不为别的,为的是向阳湖的乡亲们。他说,希望咸宁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更富裕。他在最后留世的文字里写道:“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他在惨淡的人生大舞台上,构筑着童话般美丽的世界,并把这份美丽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却把一份最后的沉默留给了自己。当我们凝视他悄然离去的背影,在翻腾的思潮中,我感到的是揪心般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