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潮
2725400000028

第28章 言论(1)

这个“家长”要选好

8月13日,行署召开的深化企业改革会议强调指出:要慎重选择企业的承租人。这个问题提得好,正在深化改革的各个企业应把好这个关。

作为一家企业的承租人,就是一“家”之长。这个“家”当得好坏,能否治理得有序有方,直接涉及“家长”的智慧和才能。这个“家”要演出受人喝彩、引人青睐的精彩“节目”,全仗“家长”的导演摆布。因此,对企业的承租人这个“家长”的选择务必慎重,要知人善任、慧眼识才,对预选的承租人,要考察其业务素质、管理才能等,把真正有胆有识、有谋有略的人才选为承租人,要信得过,靠得住。选择前对那些考虑问题周全、敢想敢说、敢提合理意见和条件的同志,不能视为他太“苛刻”,因此而不被重用。他们提出的这些“刻薄”条件,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悟其道理。谨防这样一些庸才:他们承租企业有勇无谋、干脆利索,不管吃准吃不准,就在白纸上签字,算是承租了企业。殊不知这种人无才能,木排上带信——靠不住,使企业一团糟,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受损,弄不好人们就会把此怪罪在改革上,造成不好影响。这时追究其承租人的责任,恐怕晚矣!为了使深化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必须首先选好这个“家长”,不能任意由某人承租企业就算完成了使命。

(原载1987年8月19日《武威报》)

说给小学生家长的话

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然而,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上,不少家长又缺少对他们的正确教育,形成了突出的矛盾。目前不少家长教育孩子都犯着两种通病:一是只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学习较差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动辄勃然大怒,轻则劈头盖脸骂一通,重则动手动脚,嫌孩子笨拙、没出息。这种教育方法似乎是对孩子负责,其实只会给孩子施加精神压力,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智力开发和正确思维的形成,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失去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之感,进而产生弃学的念头。二是百般宠爱孩子,啥事情都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惟恐孩子不高兴,对其学习更是管得不严,对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批评也误认为是对孩子的报复,这样就给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以上两种做法都有悖于正确的教育方式,都是不足取的。我们搞家庭教育要耐心细致、讲究方式,采取妥善办法,正确肯定孩子的成绩,帮助他们改正不足之处,让他们把学习赶上去。

(原载1987年5月27日《武威报》)

有源才能流长

“水有源,树有根”。水有源才能流长,树有根才能茂盛。我区广大农民正在找门路发财、治家立业。不少人富了,有些人还处在贫困线上;不少家庭年收入不断增长,有的家庭收入忽高忽低,有时纯属徒劳,一分钱挣不上。原因何在呢?后者往往是胸无大志、苟且偷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种“侥幸田”,吃“撞饭”,饥一顿,饱一顿,生活不扎实。一句话,没有致富的“源”和“根”。

农民真正富起来,我看离不开稳妥的根基,要栽“摇钱树”,建立各种基地,如发展养殖基地,养羊、养牛、养猪等,只要科学饲养,就会年年有增的,岁岁有卖的,不愁手头没钱。再如搞加工业,办醋房、粉坊、豆腐坊等多种作坊,实现增值,这样年收入就会不断增长。作坊搞好了,还可带动养殖业,进而带动农业,实现“一条龙”生产。还可以鼓励农村男女青年学裁缝、办裁缝店,凭手艺赚钱,搞得好的再用挣来的钱组织货源,搞小百货、摆小摊或搞饮食服务等。总之,可以不拘一格,从事多种经营活动。这就叫做开辟财源。不然我们挣钱就无目标、无保证,而且挣来的钱属“死钱”,要想挣“活钱”,就要培植自己的财源,辟钱“源”、植富“本”,致富就会有根本保证。

(原载1987年1月14日《武威报》)

说在播种前的话

春光融融,大地复苏。春耕在即,如何开展播种,成了农村生产的中心话题,借此,笔者想对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谈点意见和看法。

常言道: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有耕耘就有收获。前句显然是无可非议的,对后句自己总持有不同的意见。据笔者了解,某镇在去年春播时,动员群众大力种植经济作物——芹菜籽,秋后收成不错,暂时得到了收获,但是群众盼望的最终收获是将经济作物出售获得相应的人民币,结果怎样呢?这个镇的几十万公斤芹菜籽至今没有销出,对自己来说,又无多大用处,这样看又有什么收获呢?一言以蔽之:功夫白费了。追根究底,是该镇在春种时,对经济作物的销路心中无数,对经济信息不太了解而造成的后果。因此,对种植经济作物要研究了解一番,事先掌握行情,市场上需要什么种什么,绝不能依上年的销售好坏定夺,更不能无目的、无目标地乱植经济作物,要务必做到种子未入土、及早找“婆家”。同时,希望有关部门给予热情帮助,尤其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泛的地区,要及时提供信息,帮助做好计划安排,使经济作物种植变被动为主动,再不干吃力不得好的蠢事,真正使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换来甘甜的果实。

(原载1988年3月12日《武威报》)

贵在应变

日前,笔者有幸来到武威市天马联营公司采访,董事长陈沛深有感触地说:“企业难搞!”这话一点也不假。我看搞企业要有超人的胆略,贵在应变会变,只有善变,才能使企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充满旺盛的活力。

听了董事长的肺腑之言,觉得他的话句句在理,从中受到了启迪。搞企业就要经常变化,变出新调子,奏出新曲子。首先要胸怀博大,在掌握行情、了解信息、瞅准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决策,及时转产;其次要审时度势,别人产的少产或不产,别人搞的少搞或不搞;还要见风使舵,有利的买卖决不放过,无利可图的生产坚决放弃。一句话,善于应变。

事实证明,在市场千变万化、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凡以变应变、灵活经营的企业均为胜者,反之则一败涂地。

因此,无论什么企业,都要有勇气打掉“紧箍咒”,放开手脚,立足于创新,在变中求发展。同时也要反对盲目从事、脱离实际的做法,否则就会劳民伤财。

(原载1987年1月10日《武威报》)

发人深省的“恭喜”

近日,笔者在乡下听到了不少“恭喜”的新套套:主人家的大牛生下牛犊,邻里好友闻风而动,总要上门道喜,免不了给牛犊披红挂彩,主人不得已设宴款待“来宾”,听到这好教人有些可笑;谁家买了一台电视机,前来恭喜者就更多,鞭炮一串接一串爆响,主人只好笑迎“贵客”,非炸掉几颗“手榴弹”(瓶酒)不可,听到这又令人忍俊不禁。诸如此类的恭喜,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大有蔓延之势。

一番大笑之余,心里深感不安。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要树新风、刹歪风,可是有些地方歪风非但未刹住,又一种坏的风气在日渐形成。穿上新装恭喜,获奖恭喜……这种挥霍浪费的做法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更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如果熟视无睹,任其发展,社会风气岂能好转?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岂不是前功尽弃?今年是“八五”第一年,其中农业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钱真正用到农业投入上发展生产才是高招。所以各种恭喜花钱的不良现象要趁早制止、防微杜渐。

(原载1991年1月16日《武威报》)

大力发展家庭规模养殖业

近年来,我区一些农户家庭养殖业率先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十分可观。地委、行署领导最近强调,全区规模养殖业户要力争达到2万户,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展规模养殖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家庭养殖业的现状看,无论是养鸡、养猪,还是养牛,凡是形成了规模的,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武威市永昌镇东坡村二、六组家家规模育小鸡,一般农户净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高坝镇马儿村农民张万海大搞规模养猪,去年出栏生猪700多头,纯收入近万元。规模养殖还为收购者提供了方便,他们可以集中装货、节省时间,避免了走村串户收购的麻烦。久而久之,规模养殖户就会门庭若市,产品容易打人市场。

发展规模养殖业,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客观要求。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要在调整农业结构上做文章,而大搞家庭规模养殖业正是我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之一。我区农业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小,影响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因此,必须在调整种植内部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要积极扶持发展规模养殖,这样,才能加速粮食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规模养殖业,必须优化畜牧结构,发展优良畜种。根据当地实际,适合养啥就养啥,哪种畜品种产量高、成本低,就养哪种品种的禽畜,关键是求得整体效益。发展规模养殖业,还必须重视科技,靠科技振兴规模养殖业。

(原载1993年2月24日《武威报》)

谈节约粮食

俗话说:“打黄牛千遍,得黄米一粒。”可见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现在的农业生产虽不算打黄牛千遍,但为了实现机械化、推广农业实用科学技术,政府、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及广大的农民群众付出的代价和心血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节约粮食应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美德。

在饭馆早餐牛肉面,有些顾客浪费五谷的情景目不忍睹。有的把白生生的牛肉面一筷头一筷头地挟到餐桌上,有的干脆甩到了地下,此时的那个“大方”劲儿,俨然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毫不心疼。这一直使我心中不快,如鲠在喉。细细想来,原因出自两个方面:一是有的人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不把粮食当一回事,随便乱扔,反正无人过问。二是饭馆的饭菜质量,尤其是卫生不好,食者自然望而生厌,只好忍痛割爱,恣意浪费。看来提倡节约粮食,不仅要在全民中开展宣传和教育,还要抓好饮食摊点的食品质量及卫生管理,形成一种节粮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原载1991年1月23日《武威报》)

还是少动用“童子军”

时下一遇到搞各种不同的宣传活动,动辄动用“童子军”,调来几十名甚至更多小学生举着横幅、敲着腰鼓游行于大街小巷。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义不容辞的免费宣传员。“消费者权益日”、“戒烟日”、“环保日”、“免疫日”等等的这“日”那“日”接踵而来,诸如此类的不同“周”相继出现,若在每个“日”、“周”里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都少不了学生,那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怎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无疑要受到影响。谈到这里,奉劝人们少动用“童子军”,使他们以充足的时间学好各门功课。

要不要用学生上街搞宣传,要从多方面考虑。哪种情况该动用,哪种情况下不该动用都应该有个界限,不然谁家需要宣传就随意到学校“搬兵”,张三也搬,李四也搬,这样学校不就成了“空城”?再者学校也要敢于顶得住,不能有“搬”必动,轻易出“兵”。

(原载1991年11月27日《武威报》)

究竟谁有邪气

近闻一事,发人深省。某村边水渠内落人一人,有位见义勇为者欲上前搭救。哪知这时赶来了村上的父老乡亲众多人,其中有些“菩萨心肠”的人说:此人不吉利,若将他捞于村边,就会给村子带来邪气。救人者听后只好作罢。

时至今日,封建迷信的桎梏还紧紧地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这件荒唐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见证。什么叫“中邪”?见义勇为、救人性命却能给村里带来邪气,眼睁睁看着急流吞噬生命,还能使村子免于灾祸、长保太平?真是可笑、可叹、可悲!且不论我们80年代的精神文明和高尚道德观,就连封建时代,也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这就足以说明不是救了人会带来邪气,而是那些存在封建迷信残毒的人中了邪。他们满嘴都是积德行善,骨子里却暗藏着杀人不见血的刀。这种有“邪气”的人胡言乱语,我们能相信吗?从这血的教训中,我们应该醒悟过来,不上其当,不受其害,揭露封建迷信的真面目,严厉打击借封建迷信坑人害人者。

(原载1989年11月1日《武威报》)

“怕老婆”与文明家庭

“怕老婆”之称不知出于何时,一提它就指那种俯首听命于妻子的丈夫。但也有“老婆怕”一说,这与前者相对,是指那种独断专横、施暴于妻子的丈夫。

丈夫与妻子之间平等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古到今无数佳话流传于世,为人们广泛传颂。而现在出现谁怕谁之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丈夫或妻子之间不是心心相印,而是心心相悖、互不相让,争高低、占上风。造成家庭不和,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实为不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破裂,必然波及肌体。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近两年离婚案件增长迅速,就是例证。如果想以“怕”字来维持家庭生活,那是与文明家庭格格不入的。丈夫希望妻子“三从四德”、惟命是听是不对的;相反妻子斤斤计较,不豁达大度,过多的苛求丈夫也是不利于家庭幸福的。只有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上才能有文明的家庭。

(原载1989年11月18日《武威报》)

一定要减轻农民负担

今年3月18日,湖北省枝江县百里洲农民樊哲富因负担过重到省里上访后自杀;同年5月15日,湖南省湘乡市新研乡向韵村妇女潘群英因摊派过重自杀。这两起事件,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有的地方就是减不下来,甚至大有增加之势。今日收这个费,明天交那个款,弄得一些农民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打了门牙往肚里咽。认了“农民脊背宽”的理。现在大多数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对合理的负担他们二话不说,而一些地方的农民眼睁睁看着不合理的负担一古脑儿压来,因受不了而怨声载道,继而把怨恨都发泄到党的身上,正如《农民日报》说的,这是“一个严重的信号”,务必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农民的负担减不轻,势必影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如今的农民科技意识在增强,对生产的投入相应增加,加之一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升,若再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农民就承受不了,他们的气能顺吗?

(原载1992年12月23《武威报》)

我说被拍者

《武威报》先后发表了《拍马学初探》和《拍马学再探》两篇杂文,对“拍马者”的“光辉形象”和言谈举止作了惟妙惟肖的刻画、描写。阅读这两篇杂文后,总觉得还有些话不吐不快,也想再啰嗦上几句。

这两篇杂文美中不足的是将“连发炮”一古脑儿地射向了“拍马者”,这样势必有些“不公”,因为“拍马者”必定有他的对象——“被拍者”。“被拍者”一般都是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物,也是能使“拍马者”捞到油水的“神通者”。

“被拍者”里面也有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善于“吃拍”的人,“拍马者”的市场就是这种人提供的。另一种不乐意“吃拍”的人,对“拍马者”不给好颜色看,使“拍马者”没了市场。这里给大家举个叫人忍俊不禁的例子,献给“拍马者”和“不吃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