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潮
2725400000029

第29章 言论(2)

清石成金《笑得好》中有则笑话说:县太爷考一秀才做文章,正在想题目时忽撒一屁,因此以放屁为题,令其着笔。这秀才即拱揖进辞日:“伏惟大师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气,生员立于风下,不胜馨香之至。”县官听罢大笑日:“这秀才,正经的好文章不会做,放屁的文章偏做得好!本县衙门东街有个万人粪坑,叫皂隶即押他在粪坑边立着,每日领略一些麝兰香味,免得他闲着生事害人。”此笑话标榜了这位县官不受其捧,不上其当,也撕破了那位“拍马秀才”的嘴脸。可惜的是像这样的“不吃拍者”寥若晨星。今天在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大气候下,那些乐于“吃拍者”、办事不公的人应该清醒了,再不要被“拍马者”所左右,使正派人受气。否则,那些可怜的“爬虫”吮着“甜蜜”的舌头不停地往上蠕动,“吃拍”上瘾者还会照“吃”不误,因为每次吃拍时能吃出不同的美妙滋味,吃上瘾了,三天没人拍,浑身就发痒,顿觉自己的权力和威风未能施展出来。于是只要有人拍,就会视其“拍”的轻重程度给予“好处”,这叫“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原载1989年5月24日《武威报》)

换脑筋离不开发展的眼光

近来,无论小报大报、领导讲话,还是群众交谈都在讲换脑筋,这口号也越来越响亮,可见其重要性。

换脑筋即转变观念,观念不转变,就谈不上换脑筋。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严重束缚,人们的思维方式被定了格,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落后,形象地说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种点经济作物就称“长出了资本主义尾巴”,谈谈买卖就是“资本主义倾向”,致使贫穷熬白了许多人的头。近14年来的巨大变化群众是有目共睹的。14年来群众的观念不断得以转变,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忽如一夜,华夏大地千树万树梨花开。单说武威,干部“下海”、农民参与流通等等,呈现出一派市场经济的喜人景象。这充分说明人们的观念继续在变,脑筋也逐步在换。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群众站在“海”边观望,有的虽具备有利条件也没有勇气一试,总是顾虑重重。这主要是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注重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发展了,认识也应随着深化,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使新的思维方式脱颖而出,进而产生一系列新型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观念,这样换脑筋就有了基础。

(原载1993年1月6日《武威报》)

浅谈转变观念与提高素质

一般来讲,人们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转变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又并非马上就能转变,转变的快与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整体素质。

转变观念换脑筋,不是说声“转”就能转,道句“换”就能换的。一种旧的观念要被新观念取而代之,对有的人来说是容易的,对有的人就不容易,对有些地区的人容易,对有些地区的人就不容易。原因何在?取决于人们的整体素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不说那里的工业,就说乡镇企业吧,据考察南方回来的同志介绍,他们那里六七十年代乡镇企业就有了大的发展。那时正值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些地方的“尾巴”非但未割掉,反而越长越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现在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向后看一看,南方人真伟大。他们经济的繁荣是与他们的观念分不开的,而经常不断地产生出新的观念,归根到底又是与他们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的。

人们的科学、文化等整体素质提高了,认识问题就深刻,看问题就比较长远,一些新的东西就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意识就能轻而易举地被摒弃,很少受到旧的模式、旧的框框的限制和束缚,观念就能及时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变,脑筋也就转换得快。我区民勤县虽处于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但经济发展比较可观,这与民勤人有比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整体素质较好,观念就转变得快,对科学种田、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就早,经济效益就明显。因此,不能仅就转变观念换脑筋来谈转变观念换脑筋,而要把转变观念换脑筋同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人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观念自然就会顺应时代的潮流。

(原载1993年5月26日《武威报》)

创立名牌锦上添花

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是由多方面构筑的。例如必须大力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整体规划、街道建设、旅游景点及环境美化、绿化等。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美不美,更重要的是反映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特别是要经常不断地创立名牌产品、发展名牌产品,使城市形象锦上添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威市在近几年以很大的气魄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旧城改造,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武威城市形象日益良好的另一主要因素是,武威城里产生了一批如皇台酒、西凉啤酒、莫高干红葡萄酒、红柳面粉、凉州熏醋、玉米淀粉、亚麻产品等优质产品,这些优质产品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武威的知名度。实践证明,要树立武威城市的良好形象,不断地大力发展名优新特产品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只要创立大批名牌产品,就能使城市形象有更深刻的内涵,使城市形象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结合,形成更富底蕴的城市形象。

因此,在城市形象的打造中,要做好创立名牌产品这个文章。以名牌产品的冲击力,进一步树立武威城市的整体形象,为武威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原载2000年7月12日《武威日报》)

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浅议开发新产品

近闻一位企业家动情地说:面对市场经济,企业对待新产品开发,除嘴里吃的一个,还要在手里拿上一个和心里想上一个,这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企业不能只抱上一个“金娃娃”在那里沾沾自喜,现实告诉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里,能够安然无恙地行驶的大小企业,都有超前开发产品的强烈意识。市场预测好了,项目论证可靠了,就得立即开发,待市场大量需要时,自然成为畅销产品。这方面武威建筑材料总厂给我们的启示很深,他们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而且都是抢手货。这样就不会使一种死抱着不放又被市场淘汰的产品卡了脖子。老产品垮了,新产品就能马上补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企业就会经常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反之,守住一种产品不放,一旦滞销,企业就吃不消。因为一种产品的开发少则一两年,多则好几年,并不是今天孵出的小鸡,明天就能产出蛋来,何况要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开发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产品和短平快项目,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对新产品的开发必须常抓不懈,这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原载1993年5月22日《武威报》)

要增强全民纳税意识

为“税收宣传月”而作

国家税务局决定,从今年起每年4月份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目前,我区也在扎扎实实地开展此项工作。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和监督手段。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税收既要服从和服务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大局,又要促进和保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顺利进行。要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国家没有雄厚的资金不行;同样,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没有税收这个有力的调节杠杆也不行。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处在各种利益分配矛盾的焦点上。征纳双方的矛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过去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近几年来,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查处偷税、漏税行为,打击暴力抗税的犯罪分子,但是偷税、漏税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因此,我们仍然要努力增强全民纳税意识和全民纳税观念,使每个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理解和支持税收工作。

(原载1992年4月22日《武威报》)

提高效益要强化销售

深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围绕“销售”,就能做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文章”来。

产品的价值要靠销售来实现。任何企业,如果产品销不出去,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有一小例令人颇受启发:一日乘车,在中途站暂停片刻之时,车里挤上两位卖熟鸡蛋的农妇。当笔者的1元钱刚亮相,就被后面的那位农妇一把“抢”过去,马上热情地递来4枚鸡蛋,而前面的农妇却因反应迟钝失掉了生意。

可见,同样一笔生意,就看谁能抢到手,这“抢”就是一种销售,也是一种本领。搞活流通,提高效益,就需要这种本领。有位企业领导谈到销售时说,组织推销人员上人家的门,好像丢了企业的份儿。试想,这样怕碍“面子”,恐怕同失掉良机的卖蛋农妇没什么两样,只能认输。

企业要把销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销售队伍的建设,注重选拔思想好、善公关、懂经营、能吃苦、有商品经济头脑的人才。推销工作是集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于一体的高层次劳动。因此企业,包括全社会都要尊重推销人员的劳动,保护他们的合法收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走南闯北,“抢”来红红火火的生意。

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任何企业都要善于在销售上做文章,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销售队伍,以销售促进生产,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载1992年5月6日《武威报》)

“开发扶贫”好

古浪县黄羊川乡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开发性扶贫,扭转了农民脱贫又返贫的局面,脱贫户的生产和生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改善。看来开发性扶贫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好多单位帮乡扶贫总不免捐钱捐物,此举无可非议,但也只能解决一下贫困户的燃眉之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告诉我们,“浮”(扶)起来而站不稳、甚至又“沉”下去的也不乏其人。症结在哪里?在于没有启动贫困乡村内部的经济活力。黄羊川乡组织劳务输出,开辟集贸市场,大抓科技兴农,具有战略眼光。这种扶贫办法,克服了短期行为,更有长效性。把开发性扶贫同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贫困者用足够的信心在这片天地里用“武”,一旦尝到甜头,信心更足,就更能启动他们的活力,培植后劲,千方百计地开辟财源,从而达到良性循环。一言以蔽之,扶贫不仅要给钱、给物,还要扶“志”,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只有增强“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才能不断地拓宽各种挣钱的渠道,真正甩掉贫穷的“帽子”。

(原载1992年5月9日《武威报》)

为企业家树碑立传

近日,行署拿出50万元重奖了一批功勋企业、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先进企业、先进企业家。这种大气魄、大举动,是振兴武威经济的又一实际行动,全区上下赞不绝口。

企业家是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是改革的直接实践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们肩负着重任,所以,要为企业家们鸣锣开道、树碑立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为勇敢的搏击。

重奖企业家,说明了对厂长、经理的高度重视,说明了武威人民振兴和发展经济的勇气和决心。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新的风尚,凡是对发展武威经济做出贡献的人,就要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人们的尊敬。对贡献大的企业家给予重奖,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让人甩开膀子大干的优良环境。

(原载1994年3月29日《武威报》)

“怀胎”与“分娩”

报载英国一妇女已怀胎24个月仍未分娩。医生本想做剖腹产手术,但根据扫描,胎儿呼吸系统和心脑还未发育完全。

这虽不是什么惊人新闻,但总会让人们笑上一番。但在笑之余陡然产生一些联想:“怀胎”与“分娩”也常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比如,一些单位想办点事,报告一份份往上递,就是批不下来……只见“怀胎”,不见“分娩”的现象还具体地表现在工作效率上。每办一件事情酝酿了再酝酿、讨论了再讨论,结果是会没少开、话没少说、脑没少动,到了也不见“分娩”。这种“长期怀胎”的毛病,若不加以诊治,就会给工作带来严重危害。

(原载1992年12月23日《甘肃日报》)

应重视餐具卫生

经济的繁荣,为武威市饮食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饮食大排档,不同档次的酒店、饭庄,牛肉面馆,手抓羊肉馆等应有尽有,各出奇招,能使大款、工薪阶层乃至一般居民都得到满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消费者对进餐卫生有一定微词。饮食行业应注重饭菜、餐具卫生,尤其讲究餐具卫生,是消费者所共同希望做好的一件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武威市城市人口会不断增加,同时来武威经商的、办企业的、旅游的等等流动人口也会很快增加,不能不说武威饮食业又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兴旺机遇,武威人为之而高兴,笔者也为之而兴奋。但在兴奋之余又想对武威饮食业进一言:在提高饭菜质量、注重饭菜卫生的同时,更应把餐具卫生摆在重要位置。餐具卫生,特别是碗、筷、碟、盘等的卫生要搞得更好一些。这几样餐具,消费者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且大多碗、筷、碟、盘都是重复使用,若消毒不好就会传播疾病,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对一个城市的卫生状况带来不利影响。笔者在同朋友和消费者的闲谈中得知,目前在兰州、金昌、酒泉、张掖等地,均建设有相应规模的餐具消毒生产线,这种消毒生产线是利用国家专利远红外臭氧灭菌技术消毒的,效果非常好。武威城内也不妨建设几条此类消毒生产线,将对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疾病发挥作用。这样,饮者无虑,吃者放心,何乐而不为!

(原载2002年4月19日《武威日报》)

“村账乡管”好

日前,笔者慕名到古浪县定宁乡采访,该乡“村账乡管”的制度格外引人瞩目:近3年来全乡10个村的村级财务均由乡上具体管理,村为“出纳”,乡为“会计”。在乡上的监督之下,村一级支出,合理的报销,不合理的不予报销,同时对支出情况向广大群众张榜公布。仅招待费一项,原来每个村每年要花1.5万元左右,而现在一年只有6000元左右,群众为之叫好。

定宁乡“村账乡管”是令群众满意的一项制度,值得大力提倡。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村级财务理得清不清、管得严不严,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有的村干部恣意挥霍浪费村提留,巧立名目捞取好处,久而久之群众对其产生不满情绪,以致干群关系紧张,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村账乡管”制度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融洽了干群关系,是一种应当推广的好制度。

(原载2000年7月21日《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