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
2723200000034

第34章 奥尼尔:道家救赎华尔街

从旧金山开车东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但维尔(Danville)。60年前,这是个幽静山谷中的远郊小城,现在旧金山越来越扩展,它已经成为湾区城市环的一部分,不过依然是一个不太有名的居住区。

但是,至今到但维尔来旅游参观的人不绝于途:他们是来参观一所特殊的房子,不用问路名,本地人每个都知道这所样子怪、名字也怪的建筑:Tao House。

在但维尔街上,这所房子的确显得很奇特:鱼脊式屋顶,黑瓦白墙,朱红门窗。屋子外表粗糙古朴。如果你能透过窗子看,你会惊奇地发现室内的中式红木家具却是精美典雅的,而天花板则是深蓝色。每个房间都挂着镜子,屋后的花园里铺着避鬼驱邪的曲径砖道。

门墙上有铁铸的中国字“大道别墅”,不知道是谁起的名字,30年代,别墅在中国还是个古雅字。

奥尼尔用他于1936年所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盖了这个家。据说是他自己设计的,还请了风水先生和游方道士做参谋。人说看收藏知趣味,当然看房子更能知人论世,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自己设计房子。西人云:我的家是我的王国。这个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想住在一个什么王国里?

奥尼尔出生在一个演员之家。年轻时性情狂荡不安,做过许多职业,连当记者都满足不了他的冒险欲,干脆做水手远航非洲、澳洲。到26岁得了肺结核,住院休养六个月,才动了写剧本的念头。1922年《天边外》得普利策奖,1923年《安娜·克里斯蒂》再得普利策奖。30出头,他已经是名满全美国的剧作家。

奥尼尔的东方之恋表现得最明确的,当然是剧本《马可百万》。但是在那之前,东方的神秘古国已经出现在他的戏剧中:1918年的《天边外》,1921年的《泉》,主人公都是耽于幻想的人物,向往东方式的宁静。《泉》中还有个中国古人出场,长袍大褂,用毛笔写诗。东方虚静无为,西方俗艳浮嚣;东方深沉而睿智,西方丑陋而平庸。这与其说是奥尼尔对东方的崇敬,不如说是他对西方的抱怨。

据说这个时候,他见到美国著名大富豪奥托·康(Otto Kahn)。大老板问这位文人,能否不再写“小玩意儿”,写一部他能出钱支持的剧,颂扬美国资本巨头的品德。奥尼尔鞠躬如仪,说他肯定写一部百万富翁发家史。这段广为人知的故事至今未能证实。

于是1922年奥尼尔开始写《马可百万》。这个著名的写戏快手,写此剧却费尽思量,写了整整五年,1927年完成。全剧规模甚大,演出费太贵,多次被拒,1928年才得以上演。可见奥尼尔本人对此剧的重视。

威尼斯小市民马可,被教皇看中,认为他有大智大慧,特使中国。东行之途上马可接触到各种宗教,在中国受到礼遇,并得到忽必烈的重用。他与道家智士朱尹(Zhu Yin)过从,互相却不能理解。他在中国只是对做生意感兴趣,有志聚敛百万之财,垄断大宗丝绸生意。马可不断“创造人的能力之奇迹”,但是忽必烈担心的是他的灵魂有没有长进。马可真诚的证据越来越少,只有公主阔阔真(HuKachin)尚对马可的灵魂有信心。

元帝后来委托马可指挥舰队护送公主远嫁番邦,马可觉得有了机会,可以向公主炫耀西方宫廷式的豪华排场,但阔阔真爱的是东方的静柔之美。相形之下,马可的务实之俗显示出西方物质主义浅薄而危险。

远航花了两年时间,马可好几次救公主出危险,最后几乎看到公主灵魂中的爱情。但是他想念的是威尼斯女人。马可回到威尼斯,满城举行盛筵,人们都戴上假面狂欢,大吃大喝中,马可与肥胖的唐娜塔结婚。

奥尼尔认为美国是西方文明失败的例证。为了在无前途的黑暗中寻找光明,他转向了东方哲学,仔细读了佛教、******教、印度教和道家经典,最后认为老庄思想能对症下药地解决西方文明危机。《马可百万》一剧,证明他对西方文明的前途是悲观的。全剧有个很奇怪的尾声:幕落后,全场灯光亮起。前排有人站起,大声打呵欠伸懒腰捶大腿,与观众一起挤出门,剧场门口有一辆豪华轿车开来把他带走。奇怪的只是此人穿的是13世纪威尼斯的服装。这个人是谁?奥尼尔用这个尾声来提醒华尔街的亿万富翁。

奥尼尔有个中国朋友施蕴珍,这位女画家向他仔细讲解了道家思想,奥尼尔自以为已登堂奥,施女士却并不认为他深有所得。我们至今可以看到奥尼尔的书架上有林语堂赠送的《吾国吾民》与《生活的艺术》等书,林语堂好老庄,想必使奥尼尔把现代中国也误作了大道王国。

近世西洋把中国神话化理想化的人,大都明白此非中国的现实;有的人如韦利(Arthur Waley)和庞德(Ezra Pound),从来不想访问现实中国;有的人则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做了思想准备才动身;有的人满心以为心中的中国就会是眼见的中国,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惑。奥尼尔偏偏是这第三种人。

奥尼尔写完《马可百万》后,1928年起程东航,他自称是要实现“终生理想”。未料到的是一到上海,就见到了半殖民地中国的脏和乱,西方的俗和浅看来已经传染到中国。他百感交集,大失所望,竟然病倒在旅馆里,酗酒旧瘾又发作了,被送入医院,浪漫东方梦竟然禁不起现代东方之一瞥。

此后奥尼尔崇拜东方一如既往,却小心不再把幻象当作真实。据对中国一向有好感的英国作家毛姆回忆,他们俩谈起中国,同样一往情深。毛姆却是个对现实中国比假想中国更感兴趣的人,谈得神往生动,甚至连奥尼尔也被打动打算重新访问中国。不过这次明白了一点,乌托邦的可能存在于乌托邦之外,还是在美国建造一个小中国为宜。这可能是建造“大道别墅”的由来。

奥尼尔与妻子从1937-1944年居住于此。他在这里写了不少剧本。《岁月无终》中的主人翁勒文格精神上流荡无依,只有在了解了老庄的神秘哲学后,开始静修自观,并悟出希腊诸贤之睿智,这是奥尼尔的自我写照吧?

据中国的奥尼尔研究专家吾友刘海平教授介绍,奥尼尔自1925年起有九年之久一直在准备写一部大型历史剧《秦始皇帝》。可能是中国书籍读多了,才明白秦始皇远非道家的理想人物。刘海平强调,真正体现了奥尼尔所理解所崇敬的道家思想的剧本,不是《马可百万》与《泉》这种有中国题材的剧本,而是他在“大道别墅”住定下来,静心而作的几部后期剧:齐万物补生死的道家精神,融入了剧本的整体精神之中。1944年他离开“大道别墅”,创作生涯就此结束,虽然要到十年之后,才在孤独的流浪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