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是一场修行
2717800000018

第18章 修炼智慧,命运随时可能改写(2)

伊尹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一次宴会中,他故意将几样菜做得淡而无味,又将几样菜做得咸不入口,随后这几样菜被一同送给商汤。商汤尝过菜后,十分不满,立刻将伊尹叫来问话。伊尹乘机向商王进谏说:“大王,烧菜不能过咸,过咸则令人难以下咽;烧菜也不能过淡,过淡则令人食之无味。烧菜和治理国家实际上是一样的,既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国家生产将会混乱;也不能懈怠国事,否则国家必将荒疏。”说到这,伊尹发现商汤没有像前几十次那样心不在焉,而是认真在听,于是继续说道:“现在夏王荒淫无度,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无人不对其恨之入骨。大王你以仁德治国,备受百姓信赖,亦是众望所归的天下唯一明主。您为何不在合适的时候起兵伐夏,拯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成就一代明主的千秋伟业呢?”随后,伊尹还仔细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并提出了消灭夏朝的具体步骤等。

直到这时候,商王才发现这个一直被自己因其奴隶身份而忽略的厨师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当即宣布解除伊尹的奴隶身份,并任命他为右相,与左相一同辅佐商王,起兵伐夏。

这不是特例,古往今来,太多的优秀人才出身贫贱,但他们却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没有智慧的粗鄙之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伊尹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更应虚心请教,不拘泥于世俗观念,因为谁也不知道你身旁那个“卖渔翁”会不会是另一个“姜子牙”!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有一篇报道: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入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成为当届年龄最大的学生,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有记者问老人:为什么如此高龄还参加高考?老人回答说:“学习是一件乐事,能够让自己避免愚昧,同时还能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空虚。否则自己孤身一人,老伴已去世,儿女们又都各自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自己。学习能让自己增长见识,还能令自己摆脱孤独。”

岳飞在《满江红》中警示众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等到年老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虚度了,而感到后悔。

本杰明·卡斯坦特是法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具文学天赋的天才之一。他在童年时就过目不忘,对读过的诗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同龄孩子相比,他更加聪明,被人们称为神童。那时所有的人都认为本杰明·卡斯坦特一定会成为法国文学界一大文豪。当其他同龄的孩子刚刚会背几首诗歌时,本杰明已经在报纸上出版自己的诗歌和小故事了。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十分老练成熟,因此他的文学才华被很多的文豪十分看好,大家都认为他拥有绝优的才华。

本杰明·卡斯坦特同样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他在16岁便立志要写出一部万古流芳的文学巨作。那时候,没有人怀疑他,因为以他的才华和智慧,实现这个愿望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直到本杰明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也没能完成自己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本杰明在幼年时极受家长的宠爱,并且几乎当时所有文豪都十分看好他日后的成就。但是本杰明在20岁后,几乎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了,他认为天下没有能够难倒自己的事。尽管他只要花2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通读一本书,但是他却不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再花费在任何一本书上,他认为那些书上所写的东西他早已经懂得。因此,在20岁后,本杰明再也没有看过一本书。虽然他也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产生灵感,但是当他真正提笔写作时,又认为要写出一部文学巨作需要花费的时间和收获实在不成正比,而他没有那种耐心和精力,因此他将自己的梦想搁浅了。虽然他也写了一些作品,但是那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作,而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些作品,他没有用心去写。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垃圾文字,书也遭到滞销,他的生活也拮据起来。

本杰明没有意识到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自己不再继续学习,不再认真用心生活和写作的后果,而是认为自己运气太差。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本杰明开始频繁出入赌场,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想着等自己有了足够生活的钱,一定专心进行自己喜爱的写作事业。但事实是,当他在赌场赢了一点钱后,他又将钱花在了女人身上,他沉溺女色,不能自拔。人们没有想到曾经的天才竟然沦落成一个赌徒和色鬼,人们再也不愿意接近他,纷纷离他远去。最后,本杰明在穷困潦倒和一事无成中死去。

有些小时候看似愚笨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取得骄人的成就。这些人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坚定地向目标前行,他们知道,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因此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就像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是努力学习,取得成功的榜样。

每一分钟都无法重来

由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娱乐项目层出不穷,大多数人将工作、休息之外的时间放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娱乐项目上。似乎人们必须找到各种各样的放松方式,才能保证自己不被生存就业的压力击垮。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杰出的人,要么成为世界上另一个乔布斯,要不成为第二个菲利普斯或者是下一个普希金、肖邦。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杰出人物都有的一个特点:他们是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他们会合理安排时间,而不会将时间过多地浪费在娱乐上。即使生活和工作再苦再累,他们也不会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吸收,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他们改进自己的最佳途径,更是精神支柱。这些成功者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总经理级别以上的管理者每星期都要阅读至少15份以上的杂志或者图书,而CEO的阅读量更是翻一番,也就是说这些CEO一个月要阅读120多本杂志,一年就要阅读1300多本,而他们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他们那样的阅读呢?据调查,许多人在离开学校后,就会停止学习。很多人毕业多年,家里就没再添过什么新书,大部分书籍还是在校时的课本。大部分人在下班后不再读书,变得懒于寻求工作之外的知识,而将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闲聊、购物、看电视上。

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就是因为别人在看电视、玩游戏时,他们在阅读、在学习。越是成功的人将时间看得越重,他们认为浪费一分钟的时间都是在犯罪,从来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做无意义的事情。

格林是纽约戴尔·卡耐基学院一名十分出色的推销员,即使在经济环境萧条的情况下,他的年收入依然超过了265万美元。为此戴尔·卡耐基学院特意邀请他作为嘉宾,向学院中的学生讲述他为什么在如此困难的经济条件下,还能保持自己每年的收入水平,甚至还能超过上一年的收入。为此,格林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我的父亲带我参观他种植的菜园。那时,父亲是我们地区最好的菜农,他种的菜永远都是最新鲜的。父亲很爱自己的园子,并且以此骄傲。

“一天,父亲带我参观完他的菜园后,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小伙子,你在今天的参观中学到了什么?’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参观一个菜园子还能学到东西,我只看出了父亲对菜园很用心,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显然父亲对我的回答并不满意,父亲说:‘孩子,我之所以带你来参观我的菜园,并不是要你看我有多用心对待它们,而是想让你看到成熟与未成熟的蔬菜之间有什么不同。当那些蔬菜还绿着、生长着的时候,它们是那么的新鲜,然而一旦成熟,它们就会慢慢腐烂。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吗?人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够了,”

格林说:“虽然当时我并不太明白父亲的话,但是当我进入社会工作了5年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工作没有一点起色。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位、生活无法得到更好改善的原因。后来我发现自己每天下班后,都会看电视,当妻子做饭的时候,我在看电视;当我们吃完饭后,也没有进行交流,我依然在看电视。后来我计算了一下,我每天花费在看电视的时间高达5个小时。此时,我想起父亲的话,‘人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够了,一旦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你的人生就开始进入衰退阶段’。因此,我认定自己的生活、事业没有改变,完全是因为我停止了学习,将时间浪费在看电视上。从那以后,我努力让自己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学习,自己不断充电。现在,我每周都会拿出至少30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每一次阅读都让我觉得像是重获一次新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成功的人,就需要保持学习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学习。不要找借口说没有时间,事实上,时间是挤出来。如果你将看电视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将玩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那么你也能保证一周最少30小时的学习时间。换言之,你比别人每周多学习30小时,多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很快你就能够在公司中崭露头角,同时也会让生活更加充实起来。

尽快成为你那一行的专家

每个人都要认清一件事,21世纪是人才至上的社会。所谓人才就是一个能够工作上成功、生活美满幸福的人。

为什么要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专家?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吗?很多人或许会这样问。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工作,很容易产生满足感,但是有些人却并不如此。他们认为,想要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想要自己在日后不后悔当初工作时的表现,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将自己的职业技能练到最好,成为自己行业中的领跑者,让自己的行业知识永远处在专家级别。只有当自己有所成的时候,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自己的身价才会水涨船高,老板才能看重自己。因此,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抱有专家心态,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稳定,生活越来越好。

一个人想要成为行业中的专家,就要对自己毫不留情,不给自己留任何借口,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唯一的目标就是实现成为专家的愿望。虽然很多人都有成为行业中顶尖人物的愿望,但是在生活中,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太多了,他们大多在事情还没着手去做时,就先找出一堆的理由麻醉自己,不是自己不做,而是不利的因素太多,不能做。的确,在向专家方向发展时,人们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但是这些不能成为阻碍人们成为专家的绊脚石,更不要让借口磨灭掉自己的斗志、激情而丧失希望。此外,当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成为专家后,也不能停止提高自己的过程,还要注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的更新,否则将会原地踏步,“专家”也会衰落成“普通学者”。

事实上,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要将自己的水平停留在普通员工上,只有尽快成长为行业专家,才能不被淘汰。尽管企业需要专家,但现实情况却是:猎头在面对候选者简历时,往往头疼不已,收到的简历不少,并且这些人基本都在世界知名企业工作了10年甚至是20年,但是在这些人的简历中,猎头却无法看出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专业优势。他们的经历太过分散,甚至到了无法确定其行业专长的程度。

现实告诉人们,想要拥有更高的职位,更成功的职业生涯,专业性是职场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行业专家呢?首先要保持工作的持续性。也就是说不要频繁地更换工作,即使要更换工作,也要让自己的工作性质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专业的持续性。其次要坚持学习。这里所讲的学习,不止包括书本中的知识,还包括提高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自己最快最全面地成为行业专家。最后要触类旁通。成为行业专家并非只懂得自己这个行业的知识就可以,还需懂得和自己行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能够帮助自己在行业中更好发展的知识,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开阔思路,让自己在职场中得心应手。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年龄大了、家庭负担太重、工作繁忙,这些都不能是阻碍你成为行业专家的借口。

刘军和李旭少年时代是同乡,他们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不同的大学,之后就再没见过面。一天,他们在街上偶遇,大家十几年没见面,两人心里都有许多感慨。于是,二人找了个地方聊了起来,从小学聊到大学,又从大学聊到工作,最后他们聊到未来的打算。刘军说:“自己已经老了,现在工作都是为了孩子,要给孩子攒上学的钱,还有以后工作、结婚的钱。我还有十几年就可以退休,退休后就和妻子一起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但是李旭却不像刘军那样,他很开心地讲了自己未来一大串的计划。他说:“我现在已经成为公司骨干,我们公司是做器材设备的。在公司工作的10年时间,我已经摸清了器材设备的所有的制造、设计过程,同时我已经能够自主研发这些设备,可以说是这个行业中较为专业的人。接下来我准备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人脉,成立一家专门生产器材设备的公司。”

刘军和李旭都是三十五六岁,但是为什么两个人的人生态度如此不同?一个正值当年就等着退休养老,一个却野心勃勃,想要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成就自己的事业。

每个人都知道,三十五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应该是一个人最有所作为的时候。这时,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人生历练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人们能够继续学习,不断吸收生活、工作中的养料,会很容易成就自己,将自己培养成一个行业专家。事实证明,许多行业专家都在30~60岁的阶段培养成的。例如天安制药的总裁克建,在49岁时开始辞职创业,在自己最精专的领域发展,一跃成为制药行业的领军人物。山东富豪养蚶专家辛启泰也是在50多岁才成为专家,取得成功的。所以年龄大不能是阻碍一个人成为行业精英的借口。

成为专家,不仅是有利于个人,还有利于企业和社会。一个国家拥有各行各业越多的专家,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越强,经济、科技、农业等实力提高得越快;一个企业拥有各个岗位的专家越多,这个企业的发展就愈迅速;一个人成为行业专家,对自己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仅能够成为企业的香饽饽,在生活中更会受到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