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
2701400000003

第3章 总理的批示,开启了一段消失的神话

2001年6月,和新华社众多的《国内动态清样》一样,新华通讯社甘肃分社记者马维坤、谭飞、茆琛在民勤采写的《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一文,在中南海各办公室之间传阅。这份看似普通的文稿,却注定镌刻在历史上并改变历史。

同样,这份文稿让一条幽怨的河流淌在中央领导人的心中,同样,浮现在240万人期盼的眼神中,这期盼令中央领导人怦然心动。

这条河就是石羊河。

2001年6月9日的《国内动态清样》刊载的《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一文中,三位记者向中国最高行政机关传达了必须面对的事实:石羊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绿洲面积不断缩小,由于这条河流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下游来水锐减,失去浇灌的土地迅速沙化,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地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北、东、西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因为石羊河来水锐减,近二三十年来民勤绿洲飞速萎缩,北部沿沙漠地区防风固沙林、草、农田防护林已减少了近300万亩,沙漠每年以15米至20米的速度蚕食绿洲。一些生态专家关于“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预言在全县广为流传。

据武威市水利部门统计,2001年石羊河流域土地沙化面积已达322.1万亩,平均每年沙化22.5万亩;草场退化面积达2250万亩,流沙压埋农田已达48万亩;……

严酷而详尽的报道,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2001年7月30日,时任******副总理******在这份报道文稿上,严肃地签批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应提上议程。当务之急是建立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有效地控制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批示。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总理的批示,敲响了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的警钟!

罗布泊,又是一个怎样的梦魇?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米,面积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世人所知。据史料记载,公元330年以前的罗布泊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东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一条丰盛的河流,一座座繁华的城镇,因为水的消失而成为沙漠肆虐的温床。矗立的残垣断壁,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民勤,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吗?

石羊河,会最终消失为遥远的记忆吗?

不争的事实却是:石羊河来水量锐减。这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石羊河流域水流在1950—1990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463亿立方米;1991—1999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2.0021亿立方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近3亿立方米。武威境内的六条山水河系在20世纪50年代平均年径流量为12.46亿立方米,90年代下降为8.59亿立方米,比50年代减少了近4亿立方米。进入下游民勤县的水量,20世纪50年代为5.42亿立方米,2000年不足1亿立方米。如今流经民勤县的石羊河已经名不副实……

让心,随着总理的批示,从一条河开始,感悟沧海桑田的瞬间巨变,回答悬挂在每个人心头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