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一位从小就在山里生活,长大后一直在这个山上护林的老人。他今年有60岁了吧。他说,他长了这么大岁数,在山上只见过一次豹子。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他正从山上往下走,猛然发现前面的山崖上立着一只豹子,体格高大,神采威武,皮毛上面的斑点在夕阳的光照下显得毫光四射,熠熠生辉。他忘了走路,呆呆地看着崖上的神物。最是豹子一回头的时候,他的心被震慑了。他说,那种神威,不是猎人就一定体会不到。一会儿,豹子转身,一跃蹿上山峰,消失在密林之中。他讲述的时候,仿佛当时的情景就活现在眼前一样。从他的眼神我读到了他当时惊魂摄魄的一刹那。他说他过去还是一个打猎的好手,但从此他就断了杀生的念头。
与他相处的几天里,我的心路一直跟着这个护林人在走。他听说过的,亲眼看见的,亲身经历的,这一切,把我带进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
他问我,你相信不相信,山是有灵气的?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就笑一笑,点一点头,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松石是山的风骨,兽禽是山的灵魂,花草是山的色彩,涧水是山的呼吸。
人在山上,山就是主体,人是客人,别看它一动不动,它的身上什么都是活的。
你看那锦鸡、雉鸡,活着的时候多漂亮,颜色搭配既鲜活又好看,无论它飞落到哪里,在什么样的颜色背景下,都是那样的华美高贵,而且,在不同的光线下,它的羽毛颜色变幻莫测,五光十色,简直像个精灵。可是你见过它死的一霎吗,特别是撞上枪口的时候,血从伤口流出来很快渗进泥土,而它羽毛上的光泽立刻就会消失,你的眼睛就能看见,有一只无形的手,像年轻的母亲轻抚睡着的婴儿一样,从它身上滑过,漂亮的羽毛顿时失去活的光泽,别看那些标本,那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们了。它们的精魂和灵光还在山里,永远不会飞出大山。
他是一名老党员,不相信灵界的事情,他解释说,那是一种生命的光影现象,不叫迷信。
祁连山上的动物和飞禽有很多,多不胜数。沿着山脉一路走来,有一二十个以护林为主的大型林场,这些林场都有自己的标本室。每从这些展示厅走出来,我的内心都很激动,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王国。标本室里更多的还有草木标本,据说华夏独有的稀缺品类,在祁连山脉蕴藏着不下千种。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化,是以毁坏自然生态为代价的。
衍变至今的祁连山脉,它的生态环境已被我们的祖先们破坏得无以复加。
原始森林几乎被砍伐殆尽,我看到的最大的松树,其生长期也不足百年,而更多的是次生林带,很多原始森林已经弱化为灌木丛林。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鲁迅对人生况味的叹惋,好像是我们面对自然的忏悔。
近些年来,政府颁布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的政策,为保护祁连山涵养林已经产生了奇效。大片大片的森林已经恢复到自生自灭的原生状态,补种的苗木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新的林带。草木繁荣,层林尽染,鸟虫栖息,动物衍生。但是,时间毕竟太短,我们还无法见证这里生态的本来面目。不过这次我在石羊河探源的时候,有两道美丽的风景让我至今难忘。
七、白桦树林
天祝,藏语华锐,其意为英雄部落。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势西部高峻,东南逐次平缓,属青藏、黄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境内峰峦叠嶂,山顶终年积雪,山涧森林茂密,山地河流广布。以代乾山及乌鞘岭、毛毛山为界,岭南主要有大通河、金强河、石门河等为黄河水系;岭北主要有毛藏河、哈溪河、南岔河、响水河、西大滩河等为石羊河水系,目前年径流量10.24亿立方米,是这里的重要水源。根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年前,天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游牧之地。巍峨的乌鞘岭如一道天然屏障,势控河西,威慑中原,自古就是通往河西的咽喉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
2008年1月7日,我们从天祝县城出发,探寻石羊河源头之一的西大滩河流域。
天祝在兰州市西北方向,相距140多公里;武威市又在天祝县的西北方向,相距也在140公里左右。天祝县属武威市管辖。白净的县城,有藏域风情。街道上刮着硬硬的风,呼呼地响。这里的饭菜也很“硬”,特别是大片的牛肉和揪得很厚的面片,连粉条都煮得很硬。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这里气候高寒缺氧,饭菜煮不熟;二是当地人的口味,让人能感觉出这个民族的剽悍。这个县是世界上唯一的白牦牛产地,所以,“白牦牛”在县城里随处可见,尽显特色。县城南北皆山,低矮浑圆,少植被,蒙着雪。山色远者发青,近者显黄。山脊为界,一侧雪厚,一侧雪薄。20年前,这里六七月份山上仍有积雪,雪线一直很低。县城东西走向,海拔2400米,属祁连山余脉。
途中,我们路过一个叫旱泉沟的村子。这里是石羊河源头重点保护的涵养林区之一,森林面积达百万公顷。我们到达的地方,已经是林区的边缘了。
纵深望去,雪岭松涛,十分壮观。这里曾经是河西走廊祁连山麓的一处原始森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砍伐殆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国家重点保护才有了今天的规模。这一带的树种全都是青海云杉,然而,经过近七八年的围栏保护,林区前面空阔山脊上,却长出了面积有300多亩、树高近2米的白桦林。再往前望去,沿着松林前面那一片片裸露的崖坎地上都有护栏,护栏里也长出了同样的白桦树。
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这是自然界的自然修复能力的神功伟力。
据现场的林业专家讲,这里曾经是一片白桦林。当年这里的树木被砍光了,留下一片光秃的山梁。但是地下的树根却是一直活着的,年年长出嫩苗,年年被牛羊啃食,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又还原成了一片远古的森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这片荒瘠的山地上,它们保持着高傲和忍耐的模样,它们坚挺着信念,守望着岁月,终于有一天破土成林,实现了伟大的复生。这是怎样的奇迹呀!
这样的奇迹,只能在休养生息的年代出现。
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处无边无垠的原始森林。它是亘古流淌的石羊河的重要生命之源。
可以想象,华夏民族曾经在这华锐之地,演绎过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璀璨的文明。这块水草肥美的土地,养育过远古的先民,迎迓过戎羌、月氏、匈奴、吐蕃人的造访。他们在这里或争战,或繁衍,或游牧,或生息。生命曾在这里挥洒,激情曾在这里奔放,文明曾在这里萌生。这片森林,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精魂;这条河流,流淌着一个民族的情歌。
从这里流出的东大河、西大河,掬水成溪,汇溪成流,然后湍流而下,枕歌而去,直奔石羊河水域,成为石羊河赖以为系的一支上游水源。它带着奔流的苦涩和倦怠,带着跋涉的艰辛和疲惫,泪流满面扑向母亲的怀抱,完成了做儿女的心愿。
你还记得松塔掉进涧水的声音么?你还能听到那片白桦树林拢起的枝丫奏出的竖琴般的鸣唱么?你还能闻到熊的鼻息和豹的血腥么?你还能看到黄羊的嬉闹和白牦牛圣洁的身影么?也许会的,但你不会太介意。因为此时你更关注的是母亲的感受。你是上苍降下来的甘霖,你有哺育万物的责任。别的水系还会有别的梦想,而你的母亲只教会你永世做河西生灵的仆人。所以你单纯,美从至纯而生;所以你无私,信为至诚而得。
八、两棵杨树
一个小村庄,现在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有两棵高大的杨树,却在家园的废墟上迎风站立。
在四望无人的语境中,我却能够与树对话。
她们是一对姊妹树?是哪一家的主人,在哪一年的春天,将她俩栽在自家门口的?
主人一家,和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搬出山沟了,到外面重建家园。该搬走的东西都搬走了,剩下来的都是搬不走的石头,和垒不起来的土坯。
这是整建制的搬迁,是为了响应退耕还林的政策。
这个地方叫脑皮沟,这个村子叫小脑皮沟。这里的50多户人家,都搬到靠近兰州的永登县秦王川去了。那里有水,有地,有电。
但我想,那里肯定没有成材如檩的树。
世代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他们,临走时怎么会忘记带走这两棵树呢?
不会。
我想,这是他们离开故土时深思熟虑后唯一想留下来的东西。他们并不富裕,都是靠政府救济才搬出山沟的贫困户。他们能留下来的,除了家族的坟地,还有对恩重如山的故土的深深眷恋。
两棵从不寂寞的树。故乡的守望者,活在50多户人家每个人心里的树。
两棵美丽的树。
九、纵深牧场
沿着西大河再往里走,就是美丽的西大滩了。
这是一条几十公里长的沟壑地。过去是水草丰盛的湿地,再往前推,可能就是史前洪水留下的痕迹。我们长驱直入,在这两山的夹缝中间,时而还有方圆百十公里的平滩出现。我的第一印象,这里是最好的屯兵马场。
西边的太阳,沿着沟底沉落,红日像一面巨幅的铜镜,满满地镶嵌在沟的西头,强烈的夕阳光线,就像火山熔岩喷出地面,染红了西天,又沿着两山的山脊,迅速向沟壑漫延过来。流光溢彩的河谷,将刚落下的30厘米厚的积雪溶成了通透的晶体,散发着光热,令人不敢逼视。
这是一个金色牧场。如果现在围栏养护,凭着自然的修复,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复原重现当年的景色。
我们沿途看见,这里零零星星地还居住着一些人家,他们游牧在昔日的牧场上,过着比较封闭的生活。几处在河床挖砂的机器马达轰鸣,山体由于采石造成大面积滑坡,这种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掠取的行径的确让人心碎。
这里是林区的腹部,有许多珍稀的兽禽,栖息在这片广袤的林带。我们在管辖这片林区的戛玛林场的门口发现了这样一块牌子: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实习基地。这是有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有可能自然修复的生态保护区。
当天,我们就住在戛玛林场。
夜里天降大雪,清早起来,外面又是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吃完早点,一碗滚烫的奶茶下肚,我们又要急急趋往相反方向的哈溪。汽车盘山而上,顺河而下,沿途颠簸。窗外的雪积得很厚,空气纯净清新,吸一口下去,沁人心脾,顿觉精神抖擞,忘却倦怠。大家望着窗外的世界调侃说,下雪之后,上帝掩去了多余的东西,显出了空白的重要性,使某一部分更生动。侧望路边的村子,都变成了一些简单的线条,美得让人心动。再往前看,那条弯曲的小河,一直往前流着,强光下的白山黑水,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感动。
十、哈溪哈溪
哈溪,是天祝县的一个镇,是杂木河的发源地。它是石羊河最大的一条上游支流。
哈溪,不以地名出名。
杂木河,只有当地人才叫它的名字。
但这个镇子却声名显赫,聚集着3万多口常住居民,与县城人口相仿。
这里有一条流金的河谷。
双龙沟——中国西部有名的黄金谷就在这里。几百年来,人们争相到这里淘金,双龙沟的名字就越来越响。而哈溪,人们只当它是双龙沟的一个小镇。那条伸进林子里的淘金的河,其实就是杂木河的上游。
我们赶到哈溪镇,已是中午。不大的小镇人流熙熙攘攘,街上十分热闹。
我们拥挤着走进一家不太大的饭馆,踩着逼仄的木楼梯咯吱吱响着上了二楼。
楼上打理得干干净净,老板是一位甘肃东乡人,一家人在这里一干就是20多年,儿女都在这里有了自己的生意。从他的表情上看,他已经十分知足,喜形于色。他告诉我们,20年前,这个镇上人山人海,饭馆深夜都坐得满满的,淘金的,做金子生意的,人进人出,两班伙计都忙不过来,热闹死了。现在人少多了,主要是双龙沟不让挖金子了,木材也不让砍伐了,饭馆的生意一下子清淡了,他正准备着干完这一年就和老伴回兰州生活。
下午5点,我们赶到哈溪林场。很大的场门,里边套着三个院子,一看便知是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
刚下了一晌午的雪,才停下来。我们便要求场里的同志带我们去林区看看。他们说雪很厚,路难走,待会儿雪还会下。我们不信。他们就笑着领我们上路。车向大山靠近,几个转弯,我们就看到从山那边排出的黑云正向我们飞来。刚进林子,雪花又飞起来了,而且越飞越大,开始刮起了雪粉。前面的路,已被昨天的大雪封住,我们只好回头。但那整齐一律、有七八十年生长期的青海云杉,让我情不自禁地总是要回头多看几眼。
天气转暖,我们一定还会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