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
2701400000001

第1章 引言(1)

一、大雪无痕

丁亥岁末,腊月连降大雪。北国灿灿,南国盈盈。乾坤冰雪,天地缟素。

据报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大雪。说夸张一点,可谓是百年不遇。如果不考虑地球转暖的因素,按常理推算的话,那么已过去的二十个世纪里,能看到这样冰雪景致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多吧。纵然有人心同日月,胸怀苍生,吐纳万千,但也的确无法想象这连月不开南北同降山河一色的大雪,该是一番怎样惊心动魄奇绝壮美的景色。

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过年的气息,因为它远不及感动我的这场倾国倾城的大雪。

下雪期间,我沿着河西走廊,走访了石羊河的源头。在河西,还有两条源自祁连山雪水的内陆河流,即黑河、疏勒河。这三大水系如同三驾马车,拉动着整个河西地区的饮水灌溉和生态体系。

石羊河,这条让河西儿女深感富足的几千年而不衰竭的河流啊,你是地母的乳汁。操劳过度的母亲至今还不敢有一点儿怠慢,她纷披的白发飘散在苍山林海,她粗糙的十指深抠岩石泥沙,耗尽体力吮吸所有水分;她以海纳百川的雄心,溶冰为溪,化雪为流,聚雨成河;甚至不惜抢天呼地,吮露为滴,呵雾成珠;然后用头往前去冲,用全身往前去冲。毒日灼肤,不夺冰雪之志;旱原千里,难弃眷恋之情。

这条绵长不尽汩汩流淌的河水啊,你是河西的嫁娘。这里有匈奴的后代,西夏的苗裔,吐蕃的血脉;这里有汉唐的丝路古道,西域的胡笳羌笛,悠久的农耕文化;你一出生就恋上了这片土地,生死不渝,无怨无悔;你一头扎进这里的黄土戈壁,奔徙千里,涓流成河,流尽眼泪不回头,直到与大漠对峙,以死灭抗争,成就了让河西人永世传诵的美名。

二、内陆河流

河流是有生命的,尤其是内陆河,它更具有生命的状态和特征,因为它拥有死亡。

有死亡的生命才更具博大,因为它可以用死亡来证明活着的博大。

石羊河的源头,由八支发源于祁连山山脉的支流汇集而成。其中六支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另外两支是黑河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流经永昌到武威境内入民勤流段。与疏勒河、黑河相比,石羊河是流程最短的一条内陆河。

大雪封山,冰雪路滑,我们的汽车不及源头,但那一望中的冰山雪海,晶莹世界,让我感到那就是大河的精魂所在。

大雪无痕,冰天雪地,在广袤的西凉大地上,石羊河的八条支流,如同人身体上的毛细血管,轻划在无垠的雪身上。走近它,能看见流动的身影和清亮的面容。

这样的雪,是上苍对北方大地最丰厚的馈赠。这样纤弱的细流,借此经天纬地,与黄河背向而流,它与黄河一样,同样拥有“中华文明摇篮”的美名,它也同属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石羊河是祁连冰川留下来的奇迹。它凭着地母恩惠和苍天护佑,与人类和谐共存。

祁连山和北山两山夹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平坦之地,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又叫“甘肃走廊”。这条连接东西文化贸易的通道,史书上称之为“丝绸之路”。没想到轻轻一梳理,岁月的痕迹便如此清晰。

这里曾经发生的事件,这里曾经演绎的故事,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史书没有记载,祖先早已带走,历史早已淹没掉的我想知道的一切。

只有这条河是见证。

只有亲近这条河,我才会了解到曾经发生在她周围的我所关注的生态变迁。

正月十五,雪后乍晴。正午的阳光,缓缓地从封冻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缝隙,照在晶莹剔透的山顶上。我看到雪粉在天空飞舞。坐在窗前的我,眼前又浮现出那条由小到大弯弯曲曲的河流。于是,我从这条河里打捞岁月的工程,便从即日开始。

我想,她一定是一条会说话的河。

三、那场洪水

据史学家考证,4000年前,我国的彩陶艺术正处在鼎盛时代却戛然消亡,并不是因为青铜器时代的出现,而是缘自一场洪水。

那是人类面临的一场灭顶之灾。没有心理预防的先民们,那时大多都居住在山洞或地穴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他们的家园梦想,先民们在可怕的梦魇中一批批死去。一场洪水后,有许多部落的先民们整体罹难。

就在与石羊河毗邻的青海省某地,考古学家发现了远古先民群体死亡的洞穴。

就在洞穴的顶部,他们又发现了洪水冲刷形成的河床。一场浩劫,吞噬了先民们逐水而居、狩猎为生的美好群居生活。

从此人类步入新的起点,历史跨入新的时代。而我,关注的却是那场史前的洪水。

它像脱缰的马群,肆虐成性。它从冰山奔涌而来,它从雪峰喧嚣而去,它从莽林跌宕而出,从此戈壁腾蛟龙,泽水变汪洋,山崩地裂,混沌初开,形成了史前的洪荒时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也许就是在那个年代,也许就是自然的伟力,给现在的河西创世纪地留下了三条维系生命的河流。

《水经注》中称石羊河为谷水,可以想见,古人认为它是滋养谷物的生命之水。

这里曾经水草丰茂,花木丛生,森林密布,黄羊成群,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石羊河由涧水汇聚而成,水势威猛,多年来,从山崖上冲刷下来巨石无数,石大如房,它们在河床上各自兀立,远处望去,好像成群的黄羊从激流中迁渡。故此,人们又叫它石羊河。

养育人类的作为谷之水的石羊河呀,无论人们叫它什么名字,都与对它的爱抚有关。

这条河世代养育着她周围的子民,而这些子民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世世代代铭记着这条河的名字。

四、彩陶时代

据考古学家考证,陶艺是史前妇女的杰作。6000年前出现的美艳绝伦的马家窑彩陶,上面那些色彩斑斓、想象丰富、构图简约的纹饰,就是她们用纤纤指痕为我们留下来的史前生活的追记。水波纹,形象地表现了混沌初开年代滔滔河水旋起的漩涡;四大圈纹,是她们绘制成的原始农耕文化图。粗壮肢体的描绘,是她们对男性的歌颂;肢体相连的图案仿佛是手拉着手在舞蹈,是她们对群体生活的礼赞;生殖器的夸张绘饰,是她们对子孙绵延无绝的向往。

生活创造了文化,文化再现了生活,史前人类用图画的形式体现了他们对时代的思考。

那么,对于这场洪水,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制陶的妇女在想什么?

狩猎的男人们又在做何打算?

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却又深深地惧怕水患。

火与水、红与黑,史前人类离不开的物质基础,不仅成了他们绘制陶罐的标志性色彩,同时也是在他们内心时时困扰着的一个死结。

史前人类的故事,重复着人类不断迁徙的话题。他们沿着河谷往上游迁移,为了躲避洪灾,却又不愿离开河水。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在黄河上游,在石羊河流域,地势平缓,草坪如砥,森林密布,巍峨的祁连山余脉像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周围的一切生灵。这里既是野生动物繁衍栖息的乐园,它也注定是我们远古人类为了生存所追逐的乐土。

这里发掘出来的彩陶、石器、骨器、原始部落的遗址,告诉人们,石羊河曾养育过我们的祖先。

石羊河就这样流淌至今。

它是远古人类生存的见证。

这条叫做谷水的河流,它延续了我们的生命。

刀耕火种,渔猎为生。制作精美的陶罐已不再是妇女们意趣上的追求,生存和繁衍给她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兴奋。权力不仅带给她们满足,也带给她们责任和劳顿。

那些追随她们的男人们,开始萌生了悠闲的心态。

他们一边打猎,一边开始了驯养家禽家畜的活动。他们还四处奔走,结伴出游,聚集更多的人群,生活充满了探险的刺激和友谊的浸润。

他们还试着从妇女那里接过彩陶的制作。他们在上面倾注大量的心血,创造出了许多更富有想象力的抽象图案,借此,向主妇们表露自己的才华和爱慕。它是史前人类在相依相爱的纽带上镶嵌进去的第一枚注满情感的纽扣。

因为,远古人类是以母系氏族部落为生存形式,储存粮食等实物的权力,只有她们作为氏族之长才会拥有。

还有那些骨针,用石头打磨的项链、胸挂等饰品,都是出自男子们的手工工艺。这些当年讨人欢喜过的馈赠礼品或者信物,都是远古先民们原始情感生活的见证。因为,它与生存无关。

就是这样一群原始人类,在谷水流域构筑起了他们的美好家园。

石羊河最早与人类休戚与共。

五、黍粟之地

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种植黍、粟的地方。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黄河入海口的东夷蚩尤和黄河上游的华夏炎黄,他们的子民就开始大量种植黍、粟。谷类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而此时的南方,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大米果腹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

由于洪水的警示,远古人类的迁徙总是溯河而上,他们从下游到中游,从中游到上游,然后再从上游到上上游。人们一路走来,寻找“适彼乐土”。

他们一路奔徙,亢奋的生命元素,随处碰撞原始自然界的一切状态。由此推断,他们走的路越长,他们积累的生存经验便越丰富。那么,他们来到黄河已经消失的河西,选择这片“乐土”,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一种生存考虑呢?

“谷水”,这个名字突然提醒了我。

这一定是适宜谷物生长的一条河,或者说,是河水流域长满谷物的意思。

无论是从经验视角审视的结果,还是偶然的发现,总之,这里的自然环境让奔徙而来的他们眼睛为之一亮。公元前4000年来到这里的先民们,肯定以为这里是可以施展农耕作业的嘉禾之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000年至前4000年,一方面,文明的曙光已经初照在中华大地。中华文明一经诞生,它的孕育发展就不曾中断,而且靠这种强势文明,逐步整合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另一方面,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用中华各民族的强悍谱写的一段英雄史诗。

而在北方,河西走廊一带,就是集中演绎这段悲壮史诗的大舞台之一。这个时期,群雄逐鹿草原戈壁,掀起大漠风暴,风起云涌,尽显英雄本色。这个时期,氏族部落之间大迁徙、大融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个时期,一个王朝的消亡,就是另一个王朝的兴起。

“谷水”之源的天祝,曾是英雄部落层出不穷的地方。这里的沃野,盛产黍、粟,却也频频化为焦土;这里的草原,水草丰美,却也时时血流河谷。

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部落占据了这里,胜者胜得都是如此惨烈,败者同样败得那样悲壮,尸横遍野,残阳如血。待来年,这里又是谷丰草长,牛羊肥壮,大地为英雄的部落带来了丰厚的馈赠。

谷水之畔,战乱如麻。

黍粟之地,英雄辈出。

六、祁连山脉

水的源头,总是有山相伴。高山是大河之父,大地是长河之母。

长约1200公里的河西走廊,与它比肩而行的是一条绵延起伏的高山,犹如天然屏障,直插云霄。这就是中国九大山脉之一的祁连山脉。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跨甘肃、青海两界,东接六盘山和秦岭,西达阿尔金山。它的主峰在酒泉的疏勒南山,海拔5808米。河西走廊地区平均海拔1500米。

走进祁连,高耸的雪峰,逶迤的松岭,宣泄的涧流,兽禽出没,草木斑斓,四时各有风景,你会有一种与它们第一次见面的亲切。这里的山,没有那种孤峰万仞、旱魃千里的凶悍。却相反,千里戈壁有点儿太空旷,太干涩,而这里的山峦却显得那样的姿态丰盈,绵延有致。无论是严冬的湿冷,还是炎夏的湿润;无论是春日的烂漫,还是秋日的静美,你都会感觉到它的博大与神秘。